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2024年历史中考二模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共30分)
  • 1. “引水岷江放眼中,修堤作堰夺天工。离堆锁峡枢机握,鱼嘴分流陌路通。”这首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2. 这一学派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术、势,它的求实本性和法治内核,最契合当时的社会变因和变革指向。材料中“这一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3. 隋朝王通曾说:“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 . 商鞅变法 B . 管仲改革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 王安石变法
  • 4. 下列有关唐朝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经济的繁荣 B .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 多彩的文学艺术
  • 5. 据《梦溪笔谈》记载,他用黏土制成字模,然后用火煅烧。制版时,在铁框上排放铁条,在两根铁条间植入字模,直至整版植满为止。以火烘烤,冷却使之固定在铁板上。趁未冷时,以一平板在上面按平,印版即制成。据此判断,材料记载的科技发明是(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 6.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初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B . 设中书省,负责行政 C . 创立三省六部制 D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7. 下面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总数量变化统计图。由图可知,洋务运动(   )

    A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是清政府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C . 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D .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 8. 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书研究的重要战役是(   )

    A . 平型关战役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武汉会战
  • 9. 学者杨凯认为,经历了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的探索,到1949年,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材料中“新纪元”到来的标志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中共八大召开
  •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根据下图内容,①②处应是(   )

    A . 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 B .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 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1. 李华在网上查询某一资料,整理成如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①②处应是(   )

    A . 公民奴隶 B . 男性居民自由人 C . 奴隶妇女 D . 自由人公民
  • 12. 历史图片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与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相符合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 . 印度民族大起义
  • 13. 有学者认为,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为此,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有识之士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进行了一次制度变迁。下列有关这一“制度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目的:学习西方,富国强兵 B . 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C . 作用: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 局限性:保留农奴制残余
  • 14. 《大国崛起》中讲道:“这次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是(   )
    A . 组建第一国际 B . 建立巴黎公社 C . 二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 15.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彼得一世改革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九国公约》的签署

    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巨变】

    材料一  这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曹延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伟大转折】

    材料二 1978年,一个伟大的转折不可遏止地到来了!又一个“遵义会议”,转折在北京。于是,“包”字来到山水间,它将横扫贫穷褴褛,带来脱贫希冀。咬破手指、立下血书的18个小岗人,不仅没有“哪个因大包干进大牢”,反而成为诱发一场深刻的全面改革——“第二次革命”的新契机。

    ——摘编自李艳、熊志勇《再生中国》

    【宏伟蓝图】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中国,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03月30日)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实质。
    2. (2) 材料二中“第二次革命”时期在农村实行了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内容。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 17. 从殖民地到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只用了大约170年,美国崛起之路发人深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故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这促使林肯政府提出解放并武装黑奴的主张。

    ——摘编自[美]乔弗里·瓦德《美国内战》

    材料三  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最后,也许最重要的是,杜鲁门用杜鲁门主义来给一个巨型的援助计划提供依据,而这个计划的目的是防止欧洲经济崩溃并为此控制欧洲。此后这样的计划扩展到全球范围。……美国人以为之所以投身于冷战,是因为杜鲁门主义给出的那些他们能够搞懂而且听上去很对的理由,但实际上他们是被那些他们不了解的原因——争霸世界,推向冷战的。

    ——摘编自[美]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1. (1) 材料一反映的场景发生于哪次战争中?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放并武装黑奴”得以实施的法律依据。
    3. (3) 根据材料三,简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体制创新”的显著特征。
    4. (4) 材料四中的“这个计划”具体指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崛起之路带给你的启示。
  • 18.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与新技术革命一道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史上,欧洲多次发生战乱,两次世界大战也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所以欧洲很早就有建立欧洲联邦的呼声。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力大减,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

    ——摘编自刘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概括全球化的历史,可以认为,20世纪全球化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与生产力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经济推动了全球化,市场的力量不承认任何界限,同时它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全球化。

    材料三

    (注:发展轴是指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等方面所具有的促进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指的是哪一组织的建立。并概括“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科技成果的应用使人类分别进入了哪一时代?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全球化浪潮冲击和新技术变革挑战,我国该如何应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