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历史中考二模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不同用途的器具。材料反映的是( )
    A .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B . 铁农具的制造流程 C . 造纸术的改进方法 D . 印刷术的排版工序
  • 2. “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这些诗句体现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甘英出使大秦 C . 鉴真东渡日本 D . 玄奘西行天竺
  • 3. 这部科技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强调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这部科技著作”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4.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诗句可以解读出“此河”的信息是( )
    A . 开凿于隋文帝时期 B . 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 . 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 5.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材料所示历史事件导致( )
    A . 东汉统治逐步瓦解 B . 民族交融局面的形成 C .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6. 下表所示信息主要说明( )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50:63

    南宋(1196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21:5

    A . 江南地区初步开发 B . 北宋开始经济重心南移 C .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D . 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 7.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动力之源。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 .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B . 改革创新积极进取 C . 艰苦创业顽强拼搏 D . 不畏强暴英勇反抗
  • 8.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②开办轮船招商局

    ③创办福州船政局④兴办湖北织布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形成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到1957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设和以铁路为中心的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的成就。这评论的是我国(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 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 11. 据不完全统计,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20万~30万。材料表述的是( )
    A . 希腊城邦的繁荣 B . 斯巴达的自主权利 C . 希腊城邦的特点 D . 雅典的民主政治
  • 12. 它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法典》
  • 13. 下图所示日本工厂数量的变化得益于( )

    A . 废除封建农奴制 B . 实施“殖产兴业” C . 推行“废藩置县” D . 提倡“文明开化”
  •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由此,印度爆发了( )
    A . 民族大起义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华夫脱运动 D . 卡德纳斯改革
  • 15. 广元某校的同学们在进行历史主题探究学习时,搜集整理了下列图片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蒸汽时代”的开始 B . “电气时代”的变迁 C . “信息时代”的来临 D . 科技发展的历程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6. 100多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上百折不挠、不断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出东方】

    材料一 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而且还显得相当稚嫩。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这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转危为安】

    材料二 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独立自主】

    材料三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

    ——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

    【开拓奋发】

    材料四 “一夜崛起之城”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迈出“这决定性的一步”的会议。
    2. (2) 材料二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具体指什么?
    3. (3) 材料三表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夜崛起之城”出现的主要原因。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所肩负的历史任务。
  • 17.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上半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变革运动。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它对马克思的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它的发行量达到几千万册……是每个觉悟工人和进步青年的必读物,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肖鹏等《马克思的20个瞬间》

    材料三 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标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革运动”的实质。
    2. (2) 材料二中的“共同纲领”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共同纲领”发表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陈独秀对青年提出的“两大目标”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
  • 18. 20世纪上半叶,国际社会动荡不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塞尔维亚的背后是俄国,而俄国的背后则是法国和英国。同样,奥匈帝国也有德国支持,理论上还有意大利支持。这样一来,民族自决与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结合遂使欧洲陷入大屠杀当中。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联合国家宣言》

    1. (1) 材料一中“欧洲陷入大屠杀”是指哪一场战争?
    2. (2) 请将材料二中的①②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二,回答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产生的共同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战胜“野蛮和残暴的力量”采取的具体举措。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