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年历史中考一模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2022·雅安)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人的修养和节操。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所属的思想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2.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②巩固新的王朝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④废除严刑峻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农耕帮手——曲辕犁”、“诗仙——李白”、“文化使者——鉴真”“佛学高僧——玄奘”等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4. (2022·福田模拟) 以下三幅图中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出(   )

    A . 中外交流频繁 B . 疆域面积扩大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政治中心南移
  • 5. (2020·东营)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证明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其中,“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    )
    A . 技术层面 B . 制度层面 C . 文化层面 D . 思想层面
  • 6. (2020八上·和平月考) 袁世凯上台后推行独裁统治教育了革命派,宋教仁于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但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运动 C . 护法运动 D . 国民革命
  • 7. (2020·苏州) 金一南将军曾说:这次会议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哪里还有宗族观念、地域观念、非组织观念?可以说完全转变了。工农红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理念,成为这支队伍坚定的信念,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 8. (2022八上·岳池期末)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9. (2021·常德)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10. 到1956年,广西96.88%的农户加入高级农业合作社,95%的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社(组),4万多家私营工商业企业基本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表明当时广西(   )
    A .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B . 基本完成“一五”计划 C . 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D . 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 11. 如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从总体来看,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B . 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C . 第三世界国家主导联合国 D . 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
  • 12. (2023·眉山)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 . 统一性 B . 融合性 C . 多元性 D . 继承性
  • 13. (2020九上·河源月考)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 . 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 . 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 . 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 . 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 14. 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能促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以下两则史料能印证(   )

      

    A . 美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B . 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 C . 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D . 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15. 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 使用野蛮的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 . 效仿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 . 向西方学习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D . 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 16. 阅读《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起点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部分欧美学者

    A . 各位学者主要观点趋于一致 B . 国际学者的观点更为可靠 C . 现有史料无法说明二战起点 D . 同一事件有不同维度解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
  • 17. “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

    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唐朝

    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清朝

    清朝建国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盛世,一般称为“康雍乾盛世”。与以前的盛世不同,这一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唐朝、清朝三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
    2. (2)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主题,并举例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得照抄示例。)
  • 18.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就这种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土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中央深致委审议《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时指出,要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衣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审慎稳妥推进。

    ——《张天佐: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百年历史回顺与启示》

    1. (1) 根据图示,补充“▲”处内容并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党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分别指出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出发点。
    2. (2) 指出材料中的“包产到户”后来形成的制度名称及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3. (3) 纵观党的百年土地政策,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19.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在人类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埃及民谣

    材料二  (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到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

    ——《剑桥古代史》

    材料三  棉纺织工业的惊人增长,带动了英国经济的“起飞”……英国棉纺织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关联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变革,对经济的全面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机器化的生产模式很快扩散到毛、麻纺织,使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其次,棉纺织业所获得的利润为其他部门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材料四  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1. (1) 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在经济方面有哪些差异?
    2. (2) 根据材料三归纳棉纺织业的“惊人增长”如何影响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惊人增长得益于什么机械的发明?
    3. (3) 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所占比例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 (4) 结合以上探究及所学,你认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