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2024年历史中考一模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1九上·澧县月考) 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2·长沙) 他是古希腊的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材料描述的“他”是(    )
    A . 释迦摩尼 B . 孔子 C . 苏格拉底 D . 穆罕默德
  • 3.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B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C .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 .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诞生在亚洲
  • 4. (2019九上·临翔月考)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法兰克王国(    )
    A . 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B . 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C . 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D . 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 5. 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 . 市民阶层 B . 封建贵族· C . 庄园领主 D . 无产阶级
  • 6. (2019九上·新兴期中)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 城市自治权 B . 人身自由权 C . 特许经营权  D . 男女平等权
  • 7. 《巨人传》写道: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期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   )
    A . 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 . 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 C . 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 D . 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 8. (2024九上·期末) 知识结构图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启蒙运动的影响

    欧洲:____

    美洲:美国独立战争

    亚洲:辛亥革命

    A . 法国大革命 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 D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9. 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牵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 . 大化改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 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C . 《拿破仑法典》与法兰西帝国建立 D . 奴隶制的存废与美国独立
  • 10. (2021九下·武冈开学考) 对下列信息所反映的俄国、前苏联实施进行解读,错误的是(    )

    ①彼得一世,俄国近代化之父   
    ②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③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  
    ④斯大林任职期间苏联模式形成

    A . 信息①向西方学习,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B . 信息②废除农奴制,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C . 信息③亲自领导起义,十月革命胜利 D . 信息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弊端日益暴露
  • 11. (2024九上·期末) 小华同学整理了一些学习内容,据此推测小华研究的主题是(   )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 . 民主 B . 法治 C . 改革 D . 革命
  • 12. 爱因斯坦在纪念某位伟大人物时说:“他对于西方摆脱教会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贡献几乎比谁都要大。”这位伟大人物是(   )
    A . 亚里士多德 B . 巴尔扎克 C . 达尔文 D . 牛顿
  • 1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网页,从网页的链接中可以查到章西女王、甘地、毛泽东、卡斯特罗几位杰出领导人的介绍。据此,该网页可以使用的主标题是(   )
    A .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 . 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的发展 C .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 .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 14. (2023·揭阳模拟)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 .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 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 15. (2022·成都) 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 . 《假和平真霸权》 B . 《新潮流旧秩序》 C . 《求团结促发展》 D . 《倡合作谋共赢》
  • 16. (2022·顺义一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该国际组织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材料四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势力勾结成的邪恶集团,写出其名称。
    2. (2) 材料二中,图一所示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什么行动?对整个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以及该举措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然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如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文章中指出,人类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展开,向着更智能、更绿色、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新浪网——摘自2017年11月张召忠新浪微博

    ——摘编自新浪网

    张召忠

    前天23:24·著名军事专家

    从2020年起,中国有可能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上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能把美国欧洲日本甩在身后。英国称霸世界300年靠的是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气机革命),美国称霸世界近百年靠的是19世纪和20世纪两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中国如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革命),不仅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能另引领中国称雄世界更长的时间。厉害了我的国。

    ——摘自2017年11月张召忠新浪微博

    1. (1) 学习完三次科技革命后,九年级(一)班计划以“三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出一期历史黑板报。以下是亚亚同学设计的黑板报样式,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各举一例相应的史实,以帮助她完成这期黑板报。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和“痛苦”。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色。材料二张召忠预测中国有可能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你觉得他的预测会准确吗?为什么?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 19.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____创立学说并推广招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一个繁荣局面。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的中学课堂(图一)和1872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幼童(图二)

    材料三  继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盛开之后,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 (1) 材料一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人物是谁?请任举出一个他的教育理念。
    2. (2) 材料二图一中出现的日本中学课堂教学情景最有可能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发生之后?这一历史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二中的情景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什么?1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的教育发展趋势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认识。
  • 20. (2024九上·期末) 回顾中外近代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兴邦。

    国别

    曾经

    后来

    英国

    17世纪前的英国是一个只有20多万平方千米的小小岛国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

    美国

    18世纪70年代之前是英国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

    1775—1783年独立战争、1861—1865年南北战争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日本

    19世纪中期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侵略

    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

    中国

    100多年屈辱的近代历史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行改革开放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国家的强大”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至少有2个史实证明观点,条理清晰,260字以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