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由此可见,这次会议当时的职能是(   )

    A .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被打破 C . 会议代表涉及不同阶层 D .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 2. 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到了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
    A . 京剧艺术发展 B . 人民当家作主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五四宪法颁布
  • 3.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经过谈判,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描述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文化大革命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4. 1951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高达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解放西藏的需要 C . 抗美援朝的需要 D . “一五”计划的开展
  • 5. “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材料评价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土地改革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6. (2023八下·金平期末) 下表是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 )                                                                                                                                                                                   

    类别

    数量

    占比(%)

    工业院校

    38

    21%

    师范院校

    31

    17%

    农林院校

    29

    16%

    医药院校

    29

    16%

    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A . 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B . 助推科研队伍建设 C . 均衡高等教育类别 D . 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 7.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过渡”指的是(   )
    A .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C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 . 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 8. 1953-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由134万吨增到535万吨,煤产量由6649万吨增到1.3亿吨,棉产量由130万吨增到164万吨。这反映出(   )
    A . “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B .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 . 建国初期轻重工业发展均衡
  • 9. 下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

    A . 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B . 人民公社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C . 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发展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见成效
  • 10.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它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D . 它是由全国人民制订的
  • 11. (2023八下·丹东期末) 百年老店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其中的“合营”指的是( )
    A . 农业合作化 B . 手工业合作化 C . 公私合营 D . 赎买政策
  • 12.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3.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造成题13图  B点到C点经济发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 .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 14. 1960年初《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接下来“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产量、品种、成本和安全要“样样红、满堂红、红到底、实现全面跃进。”这表明当时(   )
    A . 产业比例协调 B . 生产效率提高 C . 片面追求速度 D . 重视工业发展
  • 15. 1961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
    A . 经济困难严峻形势的出现 B .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 .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 . 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 16. 1960年至1969年十年时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奇迹“人造天河”。它彰显的时代精神是(   )
    A . 助人为乐 B . 严谨求真 C . 保家卫国 D . 艰苦创业
  • 1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许多尖端技术,在艰难中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是(   )
    A . 苏联的技术援助 B .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 国家力量的凝聚 D . 对外交往的扩大
  • 18.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 . 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 . 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C . “两个凡是”的重要性 D . 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 19. 1979年10月中国诞生改革开放后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出现(   )
    A . 源于国企改革深化 B . 适应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 . 建立特区的反映 D . 融入世界的需要
  • 20. 1979年春节,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农户自拟了一副春联:“家家户户忙生产,高高兴兴庆丰收。”这幅春联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A .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B .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扩大了农产品流通范围 D . 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
  • 2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得益于( )
    A .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 .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 . 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 . 严格限制农民进城打工
  • 22. 1978—1979年,四川省开始建立工业责任制,国营企业与其主管部门签订一份“盈亏包干书”,同意将一定额度的利润上交国家,但提留在这个额度以上的“基本利润”份额。这一做法(   )
    A . 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 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
  • 23.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 24. 曾经的深圳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这一状况开始改变始于深圳被设立为(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区 C . 沿海城市 D . 自由贸易区
  • 25. 1984年,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签订利用外资合同数目及协议金额,相当于1983年前5年的总和。材料表明(   )
    A . 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 B .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C .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 26.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史实与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有直接关联的是(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B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 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的设立 D . 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
  • 2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再次出现了“下海经商”浪潮,人们不再回避“钱”字,见面道一句“恭喜发财”成了口头禅。这反映了(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活力 B . 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C . 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D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 28. 如下图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乡镇企业的发展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 加入世贸组织
  • 29. 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 .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 30.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中国这一“美好愿景”的是(   )
    A .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 .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综合题
  • 3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动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焚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7月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近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逼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黄超《试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 32. 家国情怀体现为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习近平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中国历史八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2. (2) 根据以上材料,以民族复兴与个人为主题,围绕主题任意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四、综合题
  • 33. 民族品牌代表一个国家相关行业的生产力与影响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7月,一汽成功生产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但其基本源自苏联技术的转移:1958年5月,一汽从仿制国外产品起步,成功研制东风牌轿车,其车头“金龙”与后照灯“传统宫灯”设计均体现了民族风格;1958年7月,一汽又成功试制出自主设计成分更为显著的红旗牌高级轿车,从此中国汽车工业有了一个名号最响的民族品牌。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  1956-1972年解放牌汽车历年返修率(产品质量问题)

    —整理自《第一汽车厂历年资料汇编》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中,国家给了一汽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同时下放了产品销售权,资金筹措权和工厂发展权。而一汽也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开放型自力更生的道路到20世纪末,一汽将建设成年产60万辆,品种350个,产值2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占1/3,出口占10~15%的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摘编自李文海《改革与一汽的崛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发展的三段式过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牌汽车1958-1961年和1966年-1971年返修率出现提升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汽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哪些改革的措施。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品牌崛起的所需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