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4年4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20小题,40分)
  • 1. 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说法错误的是( )
    A .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 . 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D . 拉瓦锡证明了空气由N2、O2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 2. 下列有关环保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B .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C .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CO2、CH4等气体 D . “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造成的
  • 3. 特色农业助力市中发展,近几年我区草莓种植基地不断扩大,草莓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被誉称为“水果皇后”。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单质
  • 4. 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 .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D .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5. (2023·涪城模拟) 据报道,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多功能催化剂首次实现了 CO2直接加氢制汽油的过程。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 反应②为化合反应 C . 反应②的产物(CH2)n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D . 此技术既可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 6. (2022·铁锋模拟)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②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①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体污染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农业

    ①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电灯检查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①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抗寒抗旱

    ②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A . A B . B C . C D . D
  • 7.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试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排水法收集氢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污染

    量筒中的水: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和吸热冷却

    集气瓶中的水: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收集气体更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15九上·李沧期末)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冰块 B . 酒精 C . 植物油 D . 面粉
  • 9. (2023·东昌府模拟)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蒸发溶液 C . CO2验满 D . 测溶液pH
  • 10. (2018九上·任城期中)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 柠檬pH=2.1 B . 苹果pH=3.0 C . 菠萝pH=5.1 D . 柿子pH=8.5
  • 11.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2中m的值为34 B .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 .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D . 硒离子的离子符号为Se2+
  • 12. (2022·垦利模拟)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袋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流动

    C

    水从液体变为水蒸气

    水分子本身面积变大

    D

    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如图是甲醛(CH2O)发生氧化反应的微观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H2O+O2=CO2+H2O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 . 该反应前后共有两种有机物
  • 14.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燃烧

    B灭火原理

    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③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①清除可燃物

    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C性质与用途

    D催化剂

    ①稀有气体会通电发光—用于霓虹灯

    ②石墨滑腻—做润滑剂

    ③N2常温下性质稳定--制氮肥、炸药

    ①二氧化锰是常见的催化剂

    ②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③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其中试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
    A . 收集氢气 B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 . 称量氯化钠 D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16.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做菜时汤汁太咸,可以适当加水稀释 B . 生活中将面粉、蔗糖、植物油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C . NaOH、NaCl、NH4NO3溶解时有热量的变化,能用水来鉴别 D . 将水喷向空中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 17. (2021九上·瑶海期末) 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反应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NaHCO3 , 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部分CO2溶于水 B . 部分CO2仍留在锥形瓶中 C . 部分CO2与水发生反应 D . 部分NaHCO3粉末没有反应
  • 18. (2024九上·普宁期末)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 鉴别MnO2和碳粉:观察颜色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D . 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19. (2021九下·浦东期中)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C .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 . 反应中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20. (2021九上·宾阳期中)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通电电解水 B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  向等质量的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二、综合题(7小题,60分)
  • 21. (2022九下·电白期中)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洁厕剂(含盐酸)不慎洒到铝制容器上,会有气体产生,该气体是(填名称)。
    2. (2) 干粉灭火剂中的碳酸氢钠粉末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近期化学家首次制造出纯碳环如图所示,在真空的环境中,操作“氧碳”分子(C24O6),逐步除去其中的“氧”,步骤为: ,最终得到环碳分子。则Y为(填化学式)。

    4. (4) 向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

      ①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②写出下列图形( 、)表示的离子符号:

  • 22.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 (1) 下表为三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表中x=。氟原子在反应中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③已知这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这三种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2. (2)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

      ①物质X的化学式是

      ②NH3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H2O,生成N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

      ③写出HNO3通过中和反应生成Ca(NO32的的化学方程式

  • 23.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G是常见溶剂,B为红棕色固体,A、C为单质,其余皆为化合物。请回答问题:

    1. (1) B的化学式为 
    2. (2) 图中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反应②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是 
    4. (4)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2020年末,哈尔滨地铁建设传来好消息,连接东西、穿越南北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东南环,正式“车通”。到2023年哈尔滨地铁4号线5号线又取得了新进展,建成后更加方便百姓的出行。
    1. (1) 地铁的车体采用铝合金等材料制成。铝合金属于材料(填种类)。
    2. (2) 地铁铁轨一般选用的是锰钢,是利用其具有____等性能。
      A . 韧性好、硬度大 B . 抗腐蚀性好 C . 密度小、硬度大
    3. (3) 地铁靠电力运行,其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由能转化为机械能。
    4. (4) 车体采用的铝合金中的铝单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它不但能与酸反应,还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室制取CO2和O2均可使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
    4. (4) 用F装置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量氧气的体积偏小的是____ (填字母)。
      A . 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 B . 清洗后的量筒未干燥即使用 C . 胶塞和导管连接处漏气
    5. (5) 将生成的CO2通入G装置中,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26. 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

    1. (1) 活动一 探究硫酸的性质
      试管1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 (2) 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溶液变黄,由此推知稀硫酸可用来
    3. (3) 试管3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某同学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当观察到现象,可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 (4) 试管4中冒气泡,证明稀硫酸能与(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
    5. (5) 试管5中产生白色沉淀,可是,同学们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滴加到硝酸钡溶液中后却无现象,于是,同学们推断试管5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与稀硫酸中的离子有关。
    6. (6) 活动二 探究干燥剂的成分

      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一包生石灰干燥剂,由于敞口放置,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该样品中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样品不含

      实验2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样品含有

      实验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现象

      样品不含

    7. (7) 【反思评价】

      有同学认为实验3不足以确定样品不含 , 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没有更换药品,只对原实验操作稍作改进即得出样品中含有 , 请写出改进后的操作和现象

      【拓展应用】

      若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则实验2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8. (8) 实验2中的二氧化碳换成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写出一种物质)。
    9. (9) 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药品需要保存。
  • 27.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丽称取30g干燥的碎鸡蛋壳放入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了8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1.2g
    1. (1) 30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2. (2) 当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