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

更新时间:2024-04-26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个政党是(   )
    A . 同盟会 B . 光复会 C . 华兴会 D . 兴中会
  • 2. (2023八上·岳池期末) 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建立民主共和国 B .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 . 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 . 废除封建经济体制
  • 3. (2023八上·自贡期末) 孙中山评价某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这次起义是(   )
    A . 绍兴起义 B . 广西起义 C . 安庆起义 D . 黄花岗起义
  • 4. 以下是某校同学做的课堂笔记,从该笔记的内容可以推断出这位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一、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二、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机关报刊:《民报》

    四、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光复会 D . 同盟会
  • 5. 孙中山先生被称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三民主义 B . 三权分立思想 C . 人文主义 D . 马克思主义
  • 6.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昌起义 B . 镇南关起义 C . 皖浙起义 D . 黄花岗起义
  • 7. 题12图反映了( )

    A . 变法图强运动的艰难 B . 革命志士誓死的决心 C . 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 .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8. “他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材料中的“他”是( )
    A . 林则徐 B . 孙中山 C . 胡适 D . 叶挺
  • 9. 陈天华的《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在新军中影响很大,许多武昌起义老人曾读过和传递过这类小册子。这里的“这类小册子”主要内容是( )
    A . 宣传民主共和理念 B .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 传播民主科学理念
  • 10.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 .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 .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 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 11.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 . 《知新报》 B . 《新青年》 C . 《时务报》 D . 《民报》
  • 12.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苦,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13. 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 .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 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 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 .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14.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变法自强。同年11月他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
    A . 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 致力于实业救国 C . 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 D . 对国情认识加深
  • 15. (2023八上·忻州期末) 孙中山先生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 . 明确革命任务和目标 B . 开始进行思想宣传 C . 得到民众普遍支持 D . 革命条件完全成熟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八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式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
    2. (2) 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他们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制度?改革的最终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概述材料三中的救国方案的核心内容。
    4. (4)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