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

更新时间:2024-04-25 浏览次数: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 .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 .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 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 . 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 2. 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
    A . 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 . 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 .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 . 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 3. 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大贵族不得人心 B . 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 . 皇子的英勇 D . 改革派势力大
  • 4. 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 . 古代亚非文明 B . 亚欧封建社会 C . 古代欧洲文明 D . 迈入近代社会
  • 5. 对下列唐朝长安城和建于公元710年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两图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唐朝长安城建设有许多学习日本平城京的地方

    ③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

    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右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 . 阿拉伯人 B . 希腊人 C . 奥斯曼人 D . 意大利人
  • 7. 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人的是( )

    ①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著有《医学集成》《医典》③著有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2023九上·临江期末) 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 . 经济领先于世界 B . 为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 . 与世界联系紧密 D . 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
  • 9.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 . 具有相对独立性 B . 保守特征明显 C . 以建筑技术为主 D . 源于模仿中国
  • 10. 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 12 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 700 年的( )
    A . 査理曼统治时期 B . 法老统治时期 C .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 . 幕府统治时期
  • 11. (2023九上·香洲期末) 《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 )
    A . 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 . 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 . 推行锁国政策抵御西方侵略
  • 12. (2023九上·香洲期末)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在此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A . 古埃及人 B . 日耳曼人 C . 阿拉伯人 D . 印第安人
  • 13. (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 . 梭伦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光荣革命” D . 明治维新
  • 14. (2023九上·剑阁期末) 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B .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C .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 15. (2023九上·长沙月考)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独尊安拉的宗教是 (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16. (2023九上·大足期末)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 . 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 . 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 . 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 . 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17. (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这张知识卡片摘录了阿拉伯人的重要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把希腊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

    把印度的棉花传到欧洲。

    A . 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 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 C . 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8. 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 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 . 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 . 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 . 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 19. (2023九上·茂名月考) “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 . 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20.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徙居麦地那并颁布了《穆斯林宪章》:“无论何事发生歧疑争端……均须服从真主及其使者穆罕默德判断裁决。”材料说明穆斯林公社最大特征是( )
    A . 政教合一 B . 中央集权 C . 等级制 D . 君主专制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嘉兴中考改编)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 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 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 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所涉及的改革措施与材料一有何联系?变题:根据材料二的图2,推断该国学习仿效的国家,并指出此次学习给该国带来的进步。 
    2. (2) 货币能反映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上图两枚货币中你能获取有关中日两国交流的哪些信息?
    3. (3)  根据材料四,指出作者得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评价的标准,并请你帮助他列举相关史实对这一结论加以印证。 
    4. (4) 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所示的模式,完成 A、B、C处方框的内容。

    5. (5)  综合上述信息,谈谈日本与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22. 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