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第六单元素质评价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 1. (2023·武汉汉阳期末)“旧事重浮,关东破,思来恨切!痛回首,柳条湖畔,夕阳浴血。城下悬颅魂不死,刀前刻骨节尤烈!更同呼,万剑向东瀛,都消灭!”这首词所描述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 )
    A . 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开始
  • 2. (2023·武汉东湖高新期末)小红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历史的转折”是指 (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东北地区完全被日军占领 C .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进攻 D .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 3. (2022·青岛期末)“逐步上升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作出选择……当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境的时候,民族矛盾便成为一种主要矛盾。于是有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行动。”这段话可能发表于 ( )
    A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B . 卢沟桥事变之后 C . 淞沪会战期间         D . 武汉会战期间
  • 4. (2022·广州中考)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著名歌手保罗·罗伯逊灌制了用中英双语演唱的名为《起来》的唱片。该唱片收录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中国革命歌曲,并在法国、印度、捷克等国家或地区发行。这反映了 ( )
    A . 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B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C . 抗日战争受到国际关注 D .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 5.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 )
    A .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D . 红军长征纪念馆
  • 6.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 ( )
    A . 它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B . 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 . 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D .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7. (2022·海南中考)抗战期间,漫画家“以笔为刀,以画抗战”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 )

    A . 抗战胜利的喜悦 B . 抗战必胜的信念 C . 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D . 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 8. (2023·武汉江汉期末)武汉历史悠久,九省通衢,文化繁荣,英雄辈出,是一座承载了近代苦难与现代辉煌的英雄城市,在这里 (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 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C .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 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 9. (2023·武汉汉阳期末)1943年7月1日夜9时,随着苏中四分区司令员陶勇一声令下,4万多群众和民兵在主力部队掩护下,分成几十路,锯电杆,剖电线,挖断公路。刹那间,300华里封锁线上燃起熊熊烈火,满天浓烟滚滚。日伪军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动,经营了3个月的封锁毁于一旦。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战役是 ( )
    A . 卢沟桥抗战         B . 百团大战 C . 淞沪会战         D . 武汉会战
  • 10. 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

    A . 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 . 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 .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1. (2023·武汉硚口期末)下表是我国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此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 ( )

    群体类别

    八路军

    新四军

    东北抗

    日联军

    党政工

    作人员

    国民革命

    军陆军

    外籍抗日

    烈士

    其他抗日群体

    和个人

    占总数比例

    32 %

    9%

    7%

    10%

    29 %

    0.02%

    12.98%

    A . 持久战 B . 运动战 C . 游击战 D . 全民族抗战
  • 12. 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节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关于歌曲所描述的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
    A . 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B . 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 . 使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 13. (2022·济宁中考)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陷入战争泥潭》(1942年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

    A . 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 B . 揭露日本跨洋进攻欧洲企图 C . 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D . 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14. (2023·武汉青山期末)沈云龙先生回忆录中记载: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日上午,我在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看着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尽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材料表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 )
    A .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B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D . 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共32分)
  • 15. 14年抗战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捍卫民族尊严,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

    1. (1) 材料一中的歌曲是以什么事件为背景的?此事件结局如何?
    2. (2) 材料二图中的两位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什么事变?中国共产党从什么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该事变?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16. (2023·上海模拟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邮票中的抗战

    2015年9月,中国邮政发行了一组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相关的邮票,共13张。其中9张邮票如下图。

    材料二 漫画中的抗战

    1. (1) 结合所学,请推测中国邮政为何选择在2015年9月发行这组邮票?邮票画面都呈现出什么样的共性?你认为邮票设计者这样设计邮票的目的是什么?
    2. (2) 通过查阅书籍,同学了解到“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英雄们而建立,他们沉重打击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的军队。请你任选材料一中的两张邮票上绘制的纪念馆,按照上述格式写下建馆的原因。
    3. (3) 这组邮票表达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的主题,而内容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正面战场抗战

      1、2、9、

      敌后战场抗战

      3、5、

    4. (4) 漫画一中热血青年奔向的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该地是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漫画二反映当时形成了怎样的抗战局面。
    5. (5)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 17. (2023·武汉江岸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开始

    1935年12月

    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

    1937 年7月

    七七事变﹐中国共产党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 年8—11月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8年3—10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

    1938年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年9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开战

    1940年下半年

    百团大战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1945年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4—1945年初

    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5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

    1945年8月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下两枚原子弹;中国战场全面反攻

    1945年8—9 月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据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历史事实,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