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 第26课...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教育的发展:
    1. (1)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 (2)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3. (3) 1905年,清政府废止存在约1 300年的;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4. (4) 报刊。

      ①《》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③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 (5) 出版机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②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6. (6) 文学家及代表作: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7. (7) 美术、音乐艺术家及代表作: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8. (8) 优秀文艺作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大型歌剧《》。
    9. (9) 电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二、选择题
  • 2. 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 ( )
    A . 京师同文馆 B . 福州船政学堂 C . 京师大学堂 D . 南洋公学
  • 3. 下表是全国新式学堂和学生数量变化统计表,此时期新式学堂蓬勃发展的直接因素是( )

    时间

    学堂数(所)

    学生数(人)

    1907年

    37 888

    1 024 988

    1908年

    47 995

    1 300 739

    1909年

    1 626 720

    A . 科举制的废除 B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申报》的创办
  • 4. 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七十多年的风雨中,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它是 ( )
    A . 《申报》 B . 《民报》 C . 《中外纪闻》 D . 《新青年》
  • 5.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和人民音乐家聂耳作品的共同点的是 ( )
    A . 弘扬时代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 . 适应抗战的需要,为中华民族自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创作 C . 提倡自由与民主,反对孔子的思想 D . 无情地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 6. 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是 ( )

    主题:____

    1882年 第一家官办近代企业——太原新药局(生产弹药)

    1892年 第一家民用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

    1902年 第一所高等学府——山西大学堂

    1905年 第一所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学堂

    1907年 第一条铁路线——正太铁路(建成通车)

    1908年 第一所测绘学堂——陆军测绘学堂

    ……

    A . 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 B . 工业化建设中的山西 C . 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 D . 近代化探索中的山西
三、非选择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 由于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

    1. (1) 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新式教育出现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中有关教育的措施。戊戌变法改革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3. (3) 结合三则材料,请你简单说一说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