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鱼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nbsp;、积累(21 分 )
  • 1. 文学是精神的故乡。近日,第十一届中国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以下是历届“茅奖” 经典之作的推荐语,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作者以广袤 的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作品深 刻展示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不忘初心、kè( )守己任的美好心灵

    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位女酋长的口吻,叙述了一个民族的跌宕起伏。他们有大爱, 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自强不息,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无奈。然而, 一 代又一代取义成仁的族人,显示了弱小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宝水》是一部融个人生命体验于当下乡村现实的长篇小说。四季更迭的时间结构, 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优美的生命节奏相得益彰。这个既虚且实的小小村落,生动地呈现了 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阅读好书濡养心灵,通过作品文字,让我们从书中汲取更多的 精神力量。

    1. (1) 读《平凡的世界》的推荐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广

       守

    2. (2) 《额尔古纳河右岸》推荐语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宝水》推荐语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相得益彰: 

      汲取: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反映阅读文学经典益处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上下联

      顺序正确。

      上联:  下联: 

      ①指点江山秋光入眼帘 ②博学笃志彩笔绘华章

      ③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 ④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5.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位女酋长的口吻,叙述了一个民族的跌宕起伏。 B . 一代又一代取义成仁的族人,显示了弱小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C . 这个既虚且实的小小村落,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 D . 阅读好书濡养心灵,通过作品文字,让我们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6.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漫步古诗苑

      咏月寄情

      诗人 ① . 在《月夜忆舍弟》中借月思亲“露从今夜白

      ”徒增悲凉。

      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用“③来表达羁旅生活的辛苦愁思。

      借喻抒怀

      《满江红》中主人公用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国事

      家事,交织心中,秋瑾感慨“④ ,八年风味徒思浙。”

      李商隐在《无题》中写“相见时难别亦难,⑤ ”用百花

      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述说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因山水而陶醉,借宴饮而抒情的句子是“山水之

      乐,⑥”。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⑦

      表达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⑧ ”表

      示愿意用鲜血和生命照耀史册。结尾气势磅礴,是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二、阅读(39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就是由主播(直播销售员)在直播间里推介销售商品。 “新东方”教育 培训集团转型做“东方甄选”直播带货,为何火爆出圈?主播们会用中英双语介绍商品, 生动有趣又能学到知识。推销商品就可以在知识和文化上无缝对接。如果是其他商品,主 播会告诉你“这个牛排的口感,可以用juicy形容多汁的;嫩的,我们一般说一个东西嫩,

    还可以 delicate……” 主播一边卖牛排, 一边教英文。有人在卖货的同时居然用中英文双

    语与你讲历史聊人文,这无疑刷新了公众对于直播带货的认知。这样的“金点子”令人眼 前一亮,受此影响,“东方甄选”在线股价一度暴涨近40%。

    (摘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为什么“新东方”起步这么晚,还能在“白热化”的直播间竞争中夺取一席之地?在 花样繁多的直播界,营销套路是永恒的,优质文案却是稀缺的,而“新东方”的英语老师

    董宇辉转型为“东方甄选”直播销售员,可以做到每次卖大米的文案都不一样!他们从未 丢失最宝贵的真诚,没有那种千方百计要人下单的功利心。比起卖货拿提成,他们仿佛更 享受与网友畅聊交流的机会,甚至还会因为说得太投入,忘了卖货,需要导播提醒,这种 谋利上的“笨拙”,恰恰能攻破直播间里无数粉丝的心理防线。

    从曾经的直播间长期只有几个人,到如今成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新东方”成 就的新的励志故事,凝结出新的人生道理:才华和真诚才是不变的“流量密码”,有趣的 灵魂不管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选自《楚天都市报》,有删改)

    【材料三】2023年“618”购物狂欢节某平台图书销售情况

    销售商

    畅销书种类

    销售总额

    粉丝数量

    东方甄选

    8种

    约2500万

    破1000万

    AB电商

    3种

    约200万

    约180万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东方甄选”刷新了公众对直播带货的认知,它的股价一度暴涨近40%。 B . 为让商品与文化对接, “东方甄选”直播带货的商品都是教育类书籍。 C . 优质文案在直播界是稀缺的,董宇辉却能做到每次卖大米文案都不同。 D . “东方甄选”的直播员仿佛更享受与网友畅聊,会因太投入忘了卖货。
    2. (2) 下列对三则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举了推销牛排的事例,证明“东方甄选”直播带货,为何能火爆出圈。 B . 材料二东方甄选倡导的真诚交流、“笨拙”谋利,恰恰能获得无数粉丝青睐。 C . 材料二的行文思路是先提出东方甄选为何异军突起,再分析其带货成功的原因。 D . 材料三的数据显示东方甄选图书销售总额远超其他电商,粉丝数量增加1000万。
    3. (3) “东方甄选”直播带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①今年八月,北京遇到少有的高温天气。  中午的时候, 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皱巴巴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

    ②小区从六月开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我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不但开窗,连门也开着,那样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我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点声儿…… ”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今年我有点耳背了,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幸好楼上下都是三口之家,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两家亦无老人,声音大也无妨。

    ⑤然而我竟听到门外有动静。探头向外一看——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男人仰躺在 二楼三楼之间的拐角,身下垫着废旧纸板,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头枕一块泡沫, 一手 拿手机, 一手拿块纸板扇凉风。脏兮兮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 他支起双膝,双脚放胶鞋上。他躺着的地方窗扇已被连框拆去,正对着清澈的大运河,的确是能使他躲避潺热难耐的地方。

    ⑥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⑦“老婆,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老天爷听你的? 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是还能骑吗?别啰嗦了!我也想家行了吧?想家不包括想你吗?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 ”

    ⑧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⑨“好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幸福的!学习这事,靠的就是自觉。 不是为老师学的,也别当成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的人生反正就这样了, 一切为你着想, 我们心甘情愿。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 了。别改视频!又不是几年没见了,视什么频呢!聊会儿就行。认真听着,老爸得嘱咐你几句。你妈也在上班,你要心疼她,有空儿,屋里屋外的活多干点儿。你奶奶爱待在家里,你催促她多出门,她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 一去一回你最好挽着她。我这儿一切都好,别牵挂我。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呗。我们有临时工棚嘛。没那么好的条件。但有通铺,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 ”

    ⑩这时,楼上住的姗姗正与她妈上楼。姗姗上二年级,看着男人的样子,她一时呆住在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 “上楼呀,叔叔是热的。”

    ⑪ 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上楼去了。

    ⑫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

    ⑬我关上门,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那男人。我问:“有事儿?”他语无伦次 地说:“没事儿,可也有事儿。就是拜托您替我向那位女同志表示歉意,是我唐突了,刚才我那样是违反纪律的,求她千万别向施工办公室举报我…… ”

    ⑭我笑道:“彻底放心,她不会的,我也不会。 ”

    ⑮“多谢多谢……”他窘窘地下了楼梯。

    ⑩ 一会儿,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说话,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 指指塑料袋。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

    ⑰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 我送给他吧。”

    ⑱我扭头看去,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被 他皱巴巴地穿在身上,汗水湿透衣背,紧贴着皮肤,形成一条明显的湿带。

    ⑩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 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 桃子。小姗姗踮起脚尖,悄悄地上楼。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来,下楼蹑手蹑脚地走 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

    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 (1) 父亲的做法有深意,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父亲的做法

      目的

      不同意与女儿视频通话

      不希望女儿担心他受热

      拜托“我”替我向那位女同志表示歉意

      不希望被施工队开除,要供女儿念书

      穿好工作服继续午睡

    2. (2) 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 (3) “午睡的父亲”是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他给你留下哪些深刻印象?请结合原文分析。 
    4. (4) 在待人接物上,文中“姗姗母女”给你什么启示?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欲”“又恐”“何似”,写出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徘徊、矛盾心理。 B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既写月,也写人,暗示夜已深,离人思念之浓。 C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伤感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悲观情绪作结。 D . 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美丽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创造出幽远高深的意境
    2. (2) 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乙 】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①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冤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好学》)

    【注释】①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②曷:同“何”,为什么。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安阳韩性闻而之 渔人甚 B . 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有所不辟也 C . 欣悦 真无马耶 D .  天子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叙事起笔,讲述作者自己“嗜学”的故事,“嗜”暗含学习成癖之意。 B . 甲文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与作者“立侍左右”“不敢出一言以复”形成对比。 C . 乙文中的王冕年纪尚小,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内心害怕却能够假装看不见。 D . 乙文中的“坐”“执”“读”等动词形象刻画了王冕好学不倦的读书人形象。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4. (4) 根据甲文内容,主人公在求学时,主要遇到哪些困难?
    5. (5) 在求学方面,甲、乙两文, 一写求学之“苦”,一写求学之“痴”,这两者矛盾吗?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由。
三、综 合 ( 1 0 分 )
  • 6.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走进文学天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紧扣议题讨论】艾青的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特别触动同学们心弦,在班 级诗会上,同学一起讨论如何读好这首诗。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要求紧扣议题、前后

      连贯。 

      主持人:同学们,下面我们围绕“① ”这一议题展开讨论。请小广同学先来谈谈。

      小广:我认为朗读时要明确感情基调,比如在读最后一节“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 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时,我们要读出作者对大堰河② 的情感。

      小西:我补充一下。我觉得读这一节诗的语调应该③  _,节奏加快,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小广刚才分析的情感……

    2. (2) 【梁山好汉评说】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故事作简要点评。

      备选人物:武松 吴用 林冲

      (点评示例)李逵: “蛮”他不分青红皂白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鲁莽草率。 

    3. (3) 【唇枪舌战辩论】班级辩论会上,大家围绕“模仿是否有利于诗歌创作”展开了辩 论。有同学认为: “模仿不利于诗歌创作。首先,诗歌要抒发个人情感,模仿会影响真实 情感地抒发;其次,模仿会让诗歌创作毫无新意。所以学写诗歌不要模仿他人诗作。”请 你针对此人观点进行反驳,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四、写 作 (50分 )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拼搏、探索、乐观、感恩、思考、改变……成为许多中学

    生回顾成长历程的关键词。

    请以“ ,我成长的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

    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