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

更新时间:2024-04-21 浏览次数: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 中世纪的城市从12世纪起是一个公社,受到筑有防御工事的城墙的保护,靠工商业维持生存,享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是享有特权的“集体法人”。这说明中世纪的城市( )
    A . 拥有独立的主权 B . 隶属于封建领主 C . 拥有一定自治权 D . 经济上完全独立
  • 2. 12世纪,西欧商人开始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这一文化的形成(    )
    A . 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 B . 使欧洲进入了法治社会 C . 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 D . 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
  • 3. “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的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 .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 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4. 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材料反映的是( )
    A .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 封君封臣制度 C . 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 . 大学的自治地位
  • 5.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领主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B . 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 C . 常用的斗争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D . 自治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的控制
  • 6. 下表是两位学者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讨论。据此可知,他们讨论的是西欧城市(   )

    学者

    看法

    学者1

    城市作为共同体,培养了人们共同承担责任的兴趣,激发了作为公民的自豪感

    学者2

    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

    A . 兴盛的原因 B . 自治的手段 C . 复兴的影响 D . 复兴的目的
  • 7. (2024·深圳月考) (中世纪)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自由流动,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自由控制自己的财产等等。由此可知,特许状(  )
    A . 标志着西欧城市的兴起 B . 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C .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 . 有助于城市自治的实现
  • 8. (2分)11世纪前后,西欧兴起一批工商业城市,但在很多城市都掀起了争取自治的斗争。下列关于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兴工商业城市建立在封建主的领地上 B . 新兴工商业城市都遭到了外族的入侵 C . 这些城市深受天主教会的制约和盘剥 D . 国王对这些城市实行专制统治
  • 9. (2020·广西) 13至16世纪,曾在巴黎大学执教和攻读的师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法国之外的欧亚国家。不仅如此,在校长的名单里,也出现不少外国人。这反映出巴黎大学(   )
    A . 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B . 学校发展的自主性 C . 课程开设的科学性 D . 师生来源的国际性
  • 10. (2022九上·南海期末)  10世纪起,欧洲手工业生产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发展,使得部分农奴成为手工艺人,他们离开庄园,在交通便利的村落、渡口和城堡附近生产定居,逐渐建立起中世纪的城市。由此可见,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
    A . 手工业的产生 B . 庄园日益衰落 C . 交通条件改善 D . 生产方式变革
  • 11. (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 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据此可知,英国早期大学(   )
    A . 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B . 摆脱基督教会的控制 C . 推动市民文学的产生 D . 鼓励质疑的科学态度
  • 12. (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 下图所示城市面积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0-14世纪德国科隆城市面积的变化

    A . 庄园法庭的设立 B . 农奴负担的增加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租地农场的出现
  • 13. 随着当时商人之间的纠纷增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无数商人开始对法学类大学的兴办提供坚实支持。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的进一步多元化发展则得到有力保障。由此可见,中世纪的大学( )
    A .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B . 传承了欧洲的古典文化 C . 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D . 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 14.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 自由城市一定是自治城市,自治城市不一定自由城市 D .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15. (2024九上·自贡期末) 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的设置(    )
    A . 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 . 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 . 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D .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九上·廉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追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以及课程设置的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