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4 类型:竞赛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 1. 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花团锦cù____;夏雨热烈、粗(A.guǎng B.kuàng);秋日西风瘦马,冬雪飘然莅临人间。我们在自然中感悟情思,史铁生在秋天与母亲jué____别,莫怀戚在初春的田野上,用爱与责任化解分歧。泰戈尔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看到在风雨中左右(A.qī B.jī)斜的红莲,联想到了伟大的母爱。

    1. (1) 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花团锦cù    ②jué

    2. (2) 任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选项)。

      ③粗(A.guǎng  B.kuàng) ④(A.qī  B.jī)斜

  • 2. 请根据表格要求填空。

    水之形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情感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谭嗣同《潼关》

    不羁之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

    惜时之水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爱国之水

    王湾《次北固山下》

    进取之水

  • 3. 甲骨文中,“朋”由两串“玉”构成(如图1),“玉”可形容“至纯至美的品行”;“友”由两个“又”构成(如图2),意思是两个人的手协调合作。请结合汉字字形构造,谈谈你对“朋友”一词的理解。

二、名著阅读(12分)
  • 4. (2023七上·东阳期中) 班级计划以“鲁迅的人生转折”为主题介绍鲁迅的青少年时期,你认为以下哪篇文章适合作为介绍篇目?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父亲的病》 C.《藤野先生》

  • 5. 下列情节选自《西游记》第59回,请认真阅读,并完成问题。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____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____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____,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1. (1) 前情回顾:这“火焰山之火”与“罗刹女的怒火”都与孙悟空有关: 

      悟空当年①(填一情节)时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才有了如今的火焰山;悟空请观音菩萨收服了②(填人名),使得罗刹女恨悟空入骨,不肯借扇。

    2. (2) 情节分析:尽管罗刹女怒火难消,但孙悟空自始至终以礼相待。他称罗刹女为“令正”,依据你对小说的阅读,在上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称呼:“③”。虽然悟空经常鲁莽急躁,但此次借扇几番对话,却体现了他④(填人物形象)的一面。
    3. (3) 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叫做“三复情节”,在古典名著中有许多“三复情节”,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以上语段可概括为“⑤”。请再写出《西游记》中的一个“三复情节”,并简要概括
三、阅读与鉴赏(22分)
  • 6. 现代文阅读

    (一)花 园

    汪曾祺

    ①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②“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 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 有拔草 的人自己才能听得。 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 的巧合 。

    ③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早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 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 ”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 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我的鞋底是滑 的,草磨得它发了光。

    ④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 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 ”(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 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

    ⑤紫苏的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

    ⑥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螺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 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 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 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喱,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 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 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 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 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⑦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 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⑧有时一只鸟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 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地乱飞,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空隙脱走。

    ⑨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的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 这个孝心的报酬是有需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 常是坐起来,抽支烟,看着花,很深远的想着甚么。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 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蜡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 碟子里放在妈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我穿花时,服伺我的女佣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 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

    ⑩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回去, 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甚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掐花的自然又 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她们在下面说: “这 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 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 有时我陪花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碰到熟人同学,路上 也会分一点给她们。

    ⑪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有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开 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有甚么不好呢?

    ⑫大雨忽然来了。一个青色的闪照在槐树上,我赶紧跑到柴草房里去。那是距我所在处最近的 房屋。我爬上堆近屋顶的芦柴上,听水从高处流下来,响极了,訇——,空心的老桑树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来越里了,雨点在我头上乱跳。忽然一转身,墙角两个碧绿的东西在发光!哦, 那是我常看见的老猫。老猫又生了一群小猫了。原来它每次生养都在这里。我看它们攒着吃奶,听 着雨,雨慢慢小了。

    ⑬四月二日。月光清极。夜气大凉。似乎该再写一段作为收尾,但又似无须了。便这样吧, 日后再说。逝者如斯。

    (选自《中学生阅读 》2015 年第 9 期(有删改)

    1. (1) 打开作者的记忆宝箱:我们能找到作者哪些童年趣事?请阅读全文加以概括。

    2. (2) 仿照示例,设计朗读卡(提示:可以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设计)。

      示例: 【原文】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听,哪里 ”可以轻读,“这儿了 ”可以重读,读出“我 ”认真聆听的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我 ”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3. (3) 都说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有时看似平淡的词句同样极有韵味,极有情致,汪曾祺的文章就是这样,值得细细品味。请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

    4. (4) 小温想建议教材编委将本文选入七上第三单元,你觉得合适吗?请根据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单元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单元导语】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单元课文】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 《论语》十二章

  • 7. 现代文阅读

    (二)“你睡得好吗? ”

    ——关于睡眠的主题性阅读

    【材料一】

    “睡前拖延 ”是荷兰学者 KROESE 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 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 ”或“ 习惯性熬夜 ”。 已 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 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 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觉醒节律代表 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 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 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 因为决定去 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 

    (摘编自《睡前拖延研究综述》)

    【材料二】

    表一:年长、年青两辈作息规律及认识比较

    分项

    年长一辈

    年青一辈

    作息时间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是规律

    华灯初上,我的精彩才开始

    医学观点

    按照中医养生来说,23 点开始肝脏排毒,是子午觉的黄金时期

    西医认为,人的生物钟不一样,只要整体睡 眠时间够就行

    思想特点

    遵守自然规律,天黑了睡觉,天亮了起 床,这样才健康

    根据个体习惯自定规律,我的时间我做主, 适合自己就好

    表二: “萤火虫族 ”的六大特征

    序号

    特  征

    原   因

    1

    年轻化族群构成

    因为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 以 90 后、95 后、00 后年轻群体为主

    2

    主动熬夜为主

    他们熬夜是工作或个人原因主动熬夜

    3

    越夜越美,享受夜时光

    习惯夜晚,享受夜晚

    4

    在夜间发光发热

    在夜间,通过工作和消费切实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5

    多样化夜间生活

    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在奋斗,有的在工作,有的在享受,各得 其乐

    6

    不断扩大的“萤火虫部 落 ”

    随着 00 后、10 后互联网一代的成长,群体不断扩大,并形成独具 属性

    (摘编自《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赛)“你睡得好吗? ”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 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3 月 18 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 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 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报告中睡眠指数不同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 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 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工作或学习时间长 挤占了睡眠时间, 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 ”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 过 2 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睡眠拖延 ” 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外,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1. (1) 阅读【材料一】,下列关于“睡前拖延 ”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睡前拖延是由荷兰学者 KROESE 等人提出,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改变自己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 B . 睡前拖延会影响激素和免疫力水平,使人们患上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 C . 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D . 研究显示,睡前拖延都是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
    2. (2) 小安对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请你指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类型也不同。 B . 年长一辈遵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自然规律,年青一代主张“我的时间我做主”的夜生活模式。只要自己认为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健康的行为方式。 C . 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D . “睡眠拖延 ”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3. (3) 2021 年 3 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 ”,同年7月出台“双减 ”政策。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双减 ”新形势下,你将如何进行睡眠自我管理,努力与健康为友?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 8. (2023七上·东阳期中) 古诗阅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昏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名词之美:

    色彩之妙:

  • 9. 文言文阅读

    班级同学搜集了《论语》中关于“交友”的部分语录(如下),也收集了一则故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活动。

    【资料夹】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⑸君子敬而无失 ,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注释:①敬而无失: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

    1. (1) 请认真阅读,完成学习任务单。

      “朋友之义”综合性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要求

      识义

      课内迁移

      课内:温故而知新

      故人而止之食:

      查阅字典

      其自食其言也:

      A.害怕,恐惧 B.恐吓,威吓 C.恐怕,担心 

      语境推测

      而食:

      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

      分析上述【资料夹】中相关语录,简要说明朋友应具备的品质。

    2. (2) 古文阅读可以借助断句理解句意。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结合内容阐述读者为何会有【旁批】处的感慨。(限断三处)

      明 日 早 令 人 求 故 人 故 人 来 方 与 之 食。

    3. (3) 语气词常有表情达意作用。请参考示例,根据语境,赏析下面这个句子句末语气词的作用。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

      示例:欲服三军,非信不可

      “也”表陈述、感叹语气,与前面“非……不……”连用,加强语气,意思是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体现了诚信的作用。

    4. (4) 如果初中《论语》读本要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配一个故事以阐释其内涵,你认为这个故事适合吗?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五、写作(46分)
  • 10. 小作文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里通过对济南的雪的描写,勾勒了一幅美丽画卷。请你借鉴老舍先生的描写方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你故乡或者身边的美景。

    小提示: ⑴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⑵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人们在此处所做的事情,比如生活、游玩的情景等;

    ⑶选择观赏景点的最佳时节进行描写。

  • 11. 大作文

    不知不觉,你已经在初中的校园里扬帆起航。在这里,一切都是崭新的:新的校园、新的朋友、新的老师……在这里,充满着无尽的可能和未知的挑战……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所写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在这里,发现美好,遇见美好,真好!

    请以“这里的     , 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助手: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确定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或一处风景等;

    ⑵若以记事为主,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件,添加细节;若以写人为主,也要将人物放到具体事件中,为人物特点服务,让人物“立”起来;

    ⑶在叙述中适当穿插一些抒情语句,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