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6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关雎》)
    2.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4.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5)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6. (6) 阅读古诗文,就是阅读人生百味。我们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中读出了一个失意文人可贵的乐观襟怀;在《论语》十二章中表明仁德在其中的句子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 )的山雕。
    2. (2)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cuān duo(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3. (3)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 (4)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 róu zào zuò( ),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尊严植根于绵亘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它是人类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 B . 她希望人们能够掂量一下,看看她所撒下的谎言和她所作的贡献孰轻孰重。 C . 这个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了寻章摘句的好习惯,所以他写出的文章清新流畅,富有诗意。 D . 小宇对张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都是置之不理 , 最后酿成今天的局面。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白鹤滩的这片茂林深谷就已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把“距今”调至“早在”之后) B . 项羽将乌骓马赠给亭长,转身向汉军杀去,在乌江边战至力竭,浑身遍体鳞伤,最终拔剑自刎。(删去“浑身”) C . 评价一份杂志,要看它对本学科的学术提升力,对相关学科的学术穿透力,对社会的学术影响力所决定的。(在“杂志”后加上“好坏与否”) D . 《保卫延安》塑造了民间英雄人物身上的人格力量,体现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表现出崇高的美学风格。(把“塑造”改为“歌颂”)
  • 5. 学校组织学生去首都博物馆开展“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 (1) 【对联言志】观看展览时,同学们发现,老舍先生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一副自勉联。请将“著”“尊”“李杜”“春秋”填入对联的适当位置,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方格中。

      上联:报国文章下联:攘夷大义

    2. (2) 【书法赏析】同学们还发现,老舍先生不仅文学造诣极深,书法也很有特点⑧对下列四幅老舍的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A . 甲为楷书,笔画平直,方正端庄 B . 乙为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C . 丙为篆书,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D . 丁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 (3) 【图画排序】展馆中有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的巨幅图画,同学们仔细观摩图画,并按照情节发展顺序给下面三幅图画排序:→。(填写序号)

      甲乙丙

    4. (4) 【名著探讨】看过展览后,同学们讨论起了名著《骆驼祥子》。一位同学引用了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他认为这句话能评价祥子的生活,你同意吗?请你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心

      折蛇行

      ③不可久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3) 【乙】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有删改)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楚越方言,水的支流为“渴”。②睨(nì):斜着看。③卒:最终。④庥:同“休”,休息。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民其上②睨无穷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逾 石 而 往 有 石 泓 菖 蒲 被 之 青 藓 环 周

    5. (5) 两文在写法上都运用了什么手法?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用奋斗书写最闪亮青春答卷

    王昊昕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②“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内心深处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传承红色基因,用百年党史砥砺初心、用优良传统强筋壮骨,早立志、立大志,在思想洗礼、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③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舞台广阔,当胸怀“国之大者”,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才能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④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当前,一大批青年人才在各种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书写了亮眼的青春答卷。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才能让青春的能量充分迸发。

    ⑤温室里长不出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劲松,平静的海面练不出搏风击浪的水手。在吃苦耐劳中砥砺意志品质,在攻坚克难中锻造过硬本领,在知重负重中强化使命担当,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青年既要登高望远、志存高远,也要到基层一线、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矢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24日)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 (2) 以下论据不能证明第③段画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
      A . “85 后”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秦玥飞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官。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 B . 无产阶级革命家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C . 22 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D . 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曾说“青春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3. (3) 当代青年该怎样做才能不负大好青春?请你结合原文内容扼要概述。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偷跑的老人

    ①陈丽,“夕阳红”敬老院的院长。这年刚入秋的时候,院里又添了一位新成员,是位姓何的大爷。何大爷额头上有块方形胎记,身体还行,就是脑子有些糊涂。他没有家人,是派出所民警小张送来的流浪老人。

    ②元旦过后的一天夜里,何大爷忽然不见了。这天正赶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院里的老人们都非常兴奋。陈丽心想:难道何大爷是偷跑去外面看雪,然后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想到此处,陈丽非常慌张,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于是赶紧安排人在附近寻找。

    ③不久,外出寻找的人回来了,一无所获,陈丽马上打电话报了警。等她挂了电话,一旁的食堂大妈像是想起了什么:“说起来……昨天不是来了几个志愿者吗?我们一起包了元宝馄饨。中午我把馄饨端给何大爷的时候,他跟我说,‘谢谢你啊,小郭,又给我留馄饨了’。我有点疑惑,当时便想着他大概是犯糊涂,认错人了。”

    ④由于食堂的人手少,包馄饨比较费时间,所以做得很少,看来昨天中午那碗馄饨让何大爷想起了往事。陈丽想到此处,马上打电话问民警小张:“你还记得是在哪里发现何大爷的?那附近有没有饭馆之类的,老板姓郭?”

    ⑤陈丽的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经常会有流浪老人被送到敬老院后,不习惯这里的一切,便偷跑回老地方。小张接到陈丽的电话后,连忙赶到城东的五里桥,因为小张以前是在这里发现何大爷的,他就在桥底下拾荒。

    ⑥(A)凛冽的寒风不断侵袭,哗哗地在小张脸上肆虐。在五里桥转了一圈后,还是一无所获。就在这时,小张看到旁边有个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于是便上前打听情况。清洁工在听了老人的事情后就立刻说道:“方形胎记?以前这一带是有这么个老人,但是我已经好久都没见过他了。至于姓郭的人……以前这附近有家馄饨店,店老板就姓郭。他人特别好,夏天有凉白开,冬天有热水,每年冬至还有爱心馄饨。可惜今年春天这一片改建,那家馄饨店也关门啦!”

    ⑦听到此处,小张大喜,心里想着何大爷之前很可能是因为吃过郭老板的爱心馄饨,恰好敬老院食堂的那一碗馄饨又让他想起了曾经熟悉的味道,所以他找回来了。虽然现在离冬至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何大爷脑子犯糊涂啊!于是小张又仔仔细细地找了一晚上,好心的清洁工也帮着他一起找,却还是一无所获。

    ⑧难道何大爷偷跑出来只是脑子犯糊涂了,并不是为了回来吃爱心馄饨?小张正这么想着,他的手机就响了,小张一看,是陈丽打来的,心想一定是关于何大爷的事情。果不其然,陈丽高兴地说:“小张,找到何大爷了!”原来,城南有个小饭馆,老板早起去店里时,看到有个老大爷正在店门口扫雪,就去道谢,却发现老人的脑子有点糊涂,问他话时,他要么不搭理,要么答非所问,只是一个劲儿地卖力扫雪,于是饭馆的老板就联系警察了。

    ⑨小张听到此处,顿时哭笑不得:“我在城东找,何大爷倒跑到城南了。我还以为他是要回来吃爱心馄饨呢,弄了半天,原来是帮人家扫雪啊!”陈丽叹了口气说:“何大爷虽然是个糊涂人,但也是个好人。那个饭馆老板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你可以看一下。”

    ⑩视频里,何大爷佝偻着身子,正挥着竹扫帚扫雪,拍视频的老板一直劝他不要扫了,说这活儿不用他干。何大爷听了,立马嘟囔道:“要扫,要扫……不能白吃。”小张看了感觉心里暖暖的,他突然有个猜想,何大爷偷跑出来并不是为了吃爱心馄饨,而是想报答曾经的恩人,但是他脑子不清楚,认错了人,跑错了地方。

    ⑪(B)果然,一旁的清洁工看了那位老板发的视频后,恍然大悟道:我说怎么前几年下雪的时候,郭老板店门口都干净得很呢,原来是这个大爷帮忙扫的呀!咦,这家小饭馆招牌上画的龙真漂亮啊,看着还挺眼熟的……对了,以前郭老板的馄饨店招牌上,也有两条漂亮的大龙!

    (选自《故事会》,有删改)

    1. (1) 本文中寻找“偷跑的老人”的过程跌宕起伏,请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角度,梳理文章的相关情节。

      要素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具体情节

      在城南一家小饭馆找到了帮人扫雪的何大爷

      ③  

    2. (2) 小文对(A)(B)两处做了独立思考,请帮他做好批注。

      (A)凛冽的寒风不断侵袭,哗哗地在小张脸上肆虐。(思考:小说善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从描写角度来看,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批注: 

      (B)果然,一旁的清洁工看了那位老板发的视频后,恍然大悟道:“我说怎么前几年下雪的时候,郭老板店门口都干净得很呢,原来是这个大爷帮忙扫的呀!咦,这家小饭馆招牌上画的龙真漂亮啊,看着还挺眼熟的……对了,以前郭老板的馄饨店招牌上,也有两条漂亮的大龙!”(思考:清洁工的这一番话作为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批注:

    3. (3) 文章标题为“偷跑的老人”,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小张和陈丽,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4. (4) 读完小说,请从诸多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位,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做人的启示。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即分开、分离、告别之意。生活中,我们不断告别,也不断成长。海子曾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④字数不少于600;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