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 1. 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生       命   有    限     学    问     无    涯

  • 2.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小题,

    半夜里听见(    )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甲】

    仍是不适意!——徜徉了一会子,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窗外雷声作了 , 【乙】那朵红莲,被那(    )的雨点,打得左右攲(    )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丙】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丁】……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1. (1)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繁杂  菡萏(hàn dàn)  繁密  攲(qí)斜 B . 繁密  菡萏(hàng dàng)  繁杂  攲(qī)斜 C . 繁杂  菡萏(hàn dàn)  繁密  攲(qī)斜 D . 繁密  菡萏(hàng dàng)  繁杂  攲(qí)斜
    2. (2) 文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烦闷 B . 徜徉 C . 遮蔽 D . 不宁
    3. (3) 将“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一句放入文中,衔接最恰当的是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4. (4) 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窗外雷声作了。

  • 3. 遨游文海
    1. (1) 七(1)班在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后,将要进行情景剧表演,如果你是导演,你认为下面哪个人物符合寿镜吾一角(    )
      A . 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读书时声音洪亮,摇头晃脑。很是投入。 B . 黑瘦的先生,八字颈,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2. (2) 要使人物表演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首先要深入了解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是:
  •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年暑假,一首《走,去永州》本土原创歌曲在永州市百万职工大合唱比赛中脱颖而出。这首歌曲像一个精灵,飞进了六百万永州人的心里,深受大众喜爱。在永州,街头巷尾,男女老少,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永州,这个神秘、充满魅力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

    走,去永州

    你可曾读过永州八记几首

    你可曾记得独钓江雪的小舟

    你可曾听过湘妃寻夫的传说

    你可曾摸过浯溪碑林的石头

    你可曾牵过上甘棠的水牛

    你可曾到过湘江的源头

    你可曾听过神州瑶都的歌谣

    你可曾见过桐子坳的秋

    走,去永州

    永州有你想要牵的手

    走,去永州

    永州有你想要喝的酒

    你可曾数过青云塔的年头

    你可曾迷恋怀素狂草的风流

    你可曾闻过濂溪故里的莲香

    你可曾知道千年女书的来由

    你可曾踏足书香满园的费蘋洲

    你可曾流连柳子街头的巷口

    你可曾尝过东安醋鸡的味道

    你可曾喝过醉人的瓜箪酒

    走,去永州

    永州有你去的万种理由

    走,去永州

    永州有你恋恋的乡愁

    1. (1) 为了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七(1)班班委会决定于10月20日下午4:00在羽毛球馆排练《走,去永州》,班委会拟了一则通知。请你按提示修改。

      排练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抒发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现班委会讨论决定于10月20日在羽毛球馆排练《走,去永州》,请全体同学按时参加。

      2023年10月18日

      七(1)班班委会

      ①通知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通知内容有一处不恰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读了歌词之后,请你说说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原因。
    3. (3) 你远在长沙的笔友李芳国庆期间来蓝山游玩,除带她游了歌词中赞美的美如画的湘江源之外,还去了景致迷人的云冰山、万年桥、滴水龙瀑布、塔下寺、毛俊水库、蓝屏虎溪、新村红军渡等诸多景点。途中,你边游边介绍,令李芳赞不绝口。请你选择以上游过的一处景点,为它写一段推荐语,以吸引更多游客,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4. (4) 游玩期间李芳遍尝蓝山美食,大饱口福,回家后她想向父母介绍一道蓝山美食,请你帮助她,60字左右。
  • 5. 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1)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4) 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我们学习要按时复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论语〉十二章》)
    6. (6) 《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二、阅读理解(共37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丘去(舍弃) B . 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C . 日中(正午时分) D . 元方入门不(照看)
    2.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期/日中 B . 过中/不至 C . 元方时/年七岁 D . 君与家君/期日中
    3. (3)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 (4) 有人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无礼的表现,你是否赞同?请说说理由。
  •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装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兜鍪:头盔。古代士兵所戴。胛:肩胛。渠:他。朝餐:吃早饭。半霎:极言时间的短暂。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 (1) 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 五言绝句 B . 五言律诗 C . 七言绝句 D . 七言律诗
    2. (2) “笠是兜鍪蓑是甲”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小题。

    聚焦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绿色亚运在身边

    ①“您好,今天您房间的床品要更换吗?减少更换床品可以积分,空瓶子也可以积一分……”每天一早,来到亚运村媒体村每栋楼的服务台前,都会有志愿者提醒记者参与到一个“低碳银行”的小活动中。

    ②“这几天,除了工作,我的‘业余爱好’就是四处搜集空瓶子。从来没这么积极过。现在我已经集齐100分了,可以兑换一个纪念包或盲盒,太有纪念意义了!”一些记者用“低碳银行”积分成功兑换到纪念品后的喜悦,引得更多同行跃跃欲试。

    ③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本届亚运会更是首次开展了“无废亚运”实践。作为一名“村民”,能真切感受到这一点:亚运村的废弃餐具和空牛奶盒都会被回收利用。据说其中一部分已制成折扇,成为“低碳银行”积分可兑换的纪念品:注册“云上亚运村”低碳账户,可以通过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获得低碳积分。兑换相应纪念品……

    ④对绿色办赛理念的践行,不只在亚运村内,也不只在亚运会正赛期间。本届亚运会筹办以来,绿色行动的参与人次已超过2亿,其中的“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参与人次破亿,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⑤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样胜说,“无废亚运”赛前以场馆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可再生材料,强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赛时以生活垃圾为重点,旨在全面提升回收利用水平。

    ⑥本届亚运会54个竞赛场馆中,仅有12个为新建,其余场为改建或临建;31个训练场馆全部利用现有或已规划的场馆作适当改造。据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部长邱佩璜介绍。绍兴攀岩中心所在地原来是一座废弃矿山。充分融合设计与环境优势,建设成为一个“岩壁芭蕾”的舞台,堪称华丽转身。

    ⑦一座座高颜值的场馆还有不易察觉的“内在美”。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场馆中庭、水系及清泉、灌溉。每月可节水35%,平均每天节水约1000吨;亚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临安文体会展中心应用导光管无电照明系统作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节能可达30%。

    ⑧此外,开幕式上燃放电子烟花,主火炬采用零碳燃料:交通服务选用电动汽车,打造绿色出行新风尚……采访杭州亚运会以来。感觉绿色亚运就在自己身边。

    (河北日报记者赵瑞雪)

    1. (1)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在亚运村减少更换床品可以积分,空瓶子也可以积分,集齐100分,可以兑换一个纪念包或盲盒。 B .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本届亚运会更是首次开展了“无废亚运”实践,亚运村的废弃餐具和空牛奶盒都会被回收利用,据说大部分已制成折扇。 C .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场馆中庭、水系及喷泉、灌溉,每天可节水35%,平均每月节水约1000吨。 D . 绿色亚运就在身边:开幕式上燃放电子烟花,主火炬采用低碳燃料,交通服务选用电动汽车,打造绿色出行新风尚等。
    2. (2)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青少年是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推动绿色低碳的重要力量,我们要自觉参与到“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活动中来,为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新方式贡献力量,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才能让地球更美丽呢?请你写三条建议。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于是我喊儿子到一楼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一楼的林老太太,性格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奇怪的是,儿子倒跟她挺投缘。有一天刮大风,晾在阳台上的一件衣服被刮到一楼院子里,我看衣服离院子的栅栏不远,就让儿子趴在栅栏边,用竹竿往外挑。这时,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了一跳,我站在阳台上,也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

    ③儿子似乎也挺乐意干这活儿。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儿才回来。我告诫儿子:“林奶奶喜欢清静,不要打扰了她。”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林奶奶告诉我,她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

    ④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少回来。老伴去世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孤单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人联系越来越少,人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社区工作人员说:“你们住她楼上,帮我们留意点,也尽量给老人点照顾。”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真不知道怎样帮助这个孤僻的老太太。

    ⑤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上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从楼下老太太的家里,会传来“咯咯”的笑声。一个是童声,另一个很苍老。

    ⑥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才听说楼下的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我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⑦社区工作人员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里面记录下了她最后的日子。内容基本上是流水账,但是,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⑧我明白老人的话。那也许是老人孤寂的生活里唯一的一点期盼。

    1. (1) 林老太太的性格很孤僻,你能从文中找到她孤僻的原因有哪些吗?
    2. (2) 文章第④自然段暂时不写“捡衣服”的故事,而是去写林老太太的过去和生活状况,这种叙述方式叫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品味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用词或修辞手法两方面思考)

      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

    4. (4) 林老太太日记里为什么将小男孩称为“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5. (5) 目前农村大部分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像文中林老太太这样的“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在父母外出不在家的情况下,我们青少年作为晚辈该如何关爱他们呢?
三、作文(共50分)
  • 10. 任选其一写文章。

    ①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请以“他,真令我难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②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请以“为    ▲    喝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须把文题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