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 24分)
  • 1. 单项选择题

    1. 某同学阅读文学作品,对字音字形做归纳,请帮他找出有错误的一项( )

    A . 作品中的多音字要留意,如:(chèn)职、(chēng)呼。 B . 作品中,有些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如:狭(yì)、(zhān)轻怕重。 C . 要注重辨别形近字,如:“热沈”应为“热忱”,“莫不关心”应为“漠不关心”。 D . 成语中的字形可以根据含义确定,如:“惊慌失措”不要写成“惊慌失错”。
  • 2.  主持人小明为此次阅读活动精心撰写的主持词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一部怪诞不经的神魔小说,很受青少年们的喜欢。 B . 同学们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如果总是不求甚解 , 将收效甚微。 C . 我们的校园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爱阅读的同学,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呀! D . 常常一本书没有看完就另换一本看,这种见异思迁的做法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 3.  活动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宣传稿,旨在通过积极宣传,调动更多的同学热情参与其中。但是该组同学对于下列句子的排序存在争议,请你帮帮他们,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选项是( )

    ①朗读,是一种动听的分享

    ②而阅读,是一种最美好的遇见

    ③翻开书本,可以触摸这世间的美好,邂逅一份真纯的感动

    ④秋风拂面十月天,恰是最美朗读时,亦是最佳阅读季

    ⑤文字中的真、善、美,通过声音的诠释,可以带给人温暖和力量

    ⑥既然如此,那同学们,让我们此刻行动,以声入文,以读浸心,共同感受文字的美妙吧

    A . ④①⑤②③⑥ B . ④②③①⑤⑥ C . ⑥④②③①⑤ D . ④①②③⑤⑥
  • 4. 读完必读名著《西游记》后,光明中学的同学们积极撰写了读后感,下面是从部分同学习作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三打白骨精”情节中,让我看出了唐僧不辨是非的“愚善”。 B . 《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C . 孙悟空有很多优点,比如聪明伶俐、武艺高强、爱憎分明、敢于斗争、脾气暴躁等。 D . 古典名著《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神话小说。
  • 5.  小红所在的学习组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常识”兴趣小组,本组同学收集了一些资料,准备在成果展厅展出。小红在审查资料时,发现了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
    A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 《狼》一文选自《聊斋志异》,其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世人称他为“聊斋先生” C .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D .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展示其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小说集。
  • 6.  古人非常重视朋友间的情谊,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佳句。请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如下填空。

    《论语》开篇表达了朋友来访的欣喜“”。但有的朋友不能天天见面,只能日日牵挂:在遥远的地方听闻王昌龄左迁,“”这是李白将思念与祝福寄托于月亮,愿长久相伴朋友;聆听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这是杜甫表达他在江南与故友重逢的喜悦之情。

  • 7. 综合性学习。根据材料及要求完成小题。

    学校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为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学校计划组织“书香满校园”读书月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0字以内。
    2. (2) 下面是某地近年来初中生名著阅读率统计表,请概括表格反映的主要信息。(概括语句中不出现具体数字)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初中生名著阅读率

      45.6%

      56.7%

      63.9%

      74.8%

      78.5%

    3. (3) 班级要策划一个读书活动方案,请你补充三项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活动目的: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味。

      活动方式:①请本地作家到班上举办名著阅读专题讲座。

       

二、现代文阅读(共 26分)
  • 8. 名著阅读

    “哥啊,你晓得,师父可会降妖?我和沙僧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A夜间现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怪在银安殿饮酒。A变一宫娥,与他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了腿。就是A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师父一命!”

    1. (1)  以上语段节选自《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请根据语境判断:“A”是指,这段话的叙述者是。他本是天上的
    2. (2) 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中下列哪个情节之后?(  )
      A . 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 B . 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C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施了法术,不得脱身。 D . 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师弟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道童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观主返回后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
    3. (3) 上述语段中提到:“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理想人格,“君子”要注重“修身”。下列语句均出自古代典籍,与阐释“君子”的“修身”之德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 .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B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C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 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初中生丁同学放假期间平均每天要刷一到两个小时刷短视频,丁同学感觉,身边的同学也都喜欢刷短视频。

    北京初中生家长李楠(化名)感觉刷短视频很容易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控制力尤其不够,甚至半夜偷偷躲在被窝里刷。而且,现在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她虽然不限制女儿刷,也会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认为,长时间沉迷短视频,会占用大量精力、甚至耽误学习、工作或睡眠。所以,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还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更要学会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

    【材料二】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青少年模式不仅用于防沉迷;如禁止使用平台的打赏、充值、提现、直播、发布观点等功能。在内容方面,会给青少年用户提供更适合观看的学习课程。

    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的态度占比

    青少年模式有用功能认同情况


    很不赞同

    不太赞同

    比较赞同

    非常赞同

    限制使用时长

    77.0%

    软件都应匹配

    10.5%

    18.1%

    35.0%

    36.4%

    限制充值打赏

    46.5%

    愿意主动使用

    11.5%

    16.0%

    35.6%

    36.9%

    限制搜索某些内容

    39.6%

    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数占比

    限制浏览评论

    33.5%

    用过

    53.3%

    限制发布某些内容

    13.0%

    没用过

    46.7%

    限制收发私信

    6.3%

    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南方都市报》2021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被测试的20款APP中,仍有15%尚未上线青少年模式。建议各平台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上线青少年模式。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如诱导打赏、允许13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等。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青少年模式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

    【材料三】

    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较育,是更好地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胜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监护能力,在生活细节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

    (以上材料均捕编自2021年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1. (1) 下列对材料中图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表明短视频对未成年人很有吸引力。 B . 使用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还不到六成,表明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C . “限制收发私信”和“限制发布某些内容”认同度低,是因其影响了人们的通信自由。 D . 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渠道,家庭与网络渠道位于第二和第三。
    2. (2)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视频的内容非常形形色色,但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 B . 杨斌艳副研究员指出了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危害很大。 C . 有一些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情形。 D . 只要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中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实现协同共治。
    3. (3) 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请从学生自己、家庭、学校三个角度简要说明。
  • 10. 文学类文本阅读

    金色花(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②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③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④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⑤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告 别(泰戈尔)

    ①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②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

    ③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④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⑤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妈妈,睡呀。”

    ⑥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

    ⑦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⑧当杜尔伽节(印度十月间的“难近母祭日”),邻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在你心头震荡。

    ⑨亲爱的阿姨带了杜尔伽节礼物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姐姐?”妈妈,你将要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选自《新月集》)

    1. (1)  在写作手法上,这两篇散文诗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 (2) 两篇都刻画了母子深情,但两篇文章中的母亲流露的情感略不同。请细读文本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3) 《告别》末尾最后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三、古诗文阅读(共 21分)
  • 1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日/中 B . 对/子骂父 C . 下车/引之 D . 故人至/暮不来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陈太丘与友

      而去

      与之食

      恐其自其言也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 (4) 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 12. (2011·扬州)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秋涨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 (1) “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2. (2)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四、作文(50分)
  • 13.  作文。

    刚步入初中的你,正在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渐渐长大的你,心中定会萌发出许多的“渴望”: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心爱的篮球,渴望学业获得成功,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知心的好友……

    请你以“我渴望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体自定,不少于500字;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