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9 类型:中考模拟
一、<strong><span>学习强国时文,积累字词</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从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唱响,(qì)今已栉风沐雨传唱了近90载。从《申报》1937--1940年间的历史记载中不难看出,无论是蓬头稚子还是耄耋老人,无论是在危机重重的战场、纯真神圣的学堂或是再寻常不过的坊间(xiàng)陌,《义勇军进行曲》为千千万万同胞抒发心中压抑的国恨家仇找到了情感寄托,为他们以一己之力表达爱国情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找到了一种倾诉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公祭仪式、升国旗仪式和国家重大庆典、重大外交活动、重大体育赛事上,《义勇军进行曲》永远是响彻云霄的震(▲)人心的乐曲。

    (摘自2023年3月31日《学习时报》)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ì)今
      坊间(xiàng)陌

    2. (2) 加点字“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zài B . zǎi
    3. (3) 填入文中▲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二、<strong><span>学习古代文化,推荐优秀诗文</span></strong>
  • 2.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习强国”的文学文化内容,小明想推荐(南安军) 《挽文山丞相》,让广大党员重温爱国精神,请你完成小题。

    [甲]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乙]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①,南冠无奈北风②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③移。

    云暗④鼎湖⑤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释]①金戈(gē)挽落晖:原指“鲁阳公与韩構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擒之,日为之反三舍。(《淮南子览冥训》)”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②北风:比喻北方金、元势力。③祚(zuò):皇位。④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⑤鼎湖: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借指帝王之死。

    1. (1) 甲诗中化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郸犹是人民非”的两句诗是
    2. (2) 运用典故是两首诗的特色,请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最后一联运用典故表达的情感。
  • 3. 班级拟创办“奏响超越自我的奋进曲”为主题的班刊,邀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四项任务。
    1. (1) 小语负责班刊诗文辑录部分,请根据积累,帮助他完成下面填空。

      辑录诗文

      探究意义

      有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青年人,要有杜甫《望岳》中“①”那样傲视一切的气魄;面对困境,要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③,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勇气。

      超越自我,要有⑧

      当我们遇到如苏轼那样的人生风波时,我们也要像他《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④”的精神,顺境不骄,逆境不惧;无论面对失败或成功,我们都应保持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⑤,⑥”的淡然心态。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厚积薄发,静待时机,终将会有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⑦”的一天。

      超越自我,要有足够的智慧

    2. (2) 班级要你从下面班刊名中为班刊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

      A.绿色蒹葭                        B.长风破浪                        C.寒梅傲雪

    3. (3) 班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演讲稿专栏编辑组向你约稿,你会从下列名著人物中选哪一个作为阐述的材料?说明理由。

      备选人物:

      简。爱《简。爱》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4. (4) 班刊“我为我狂”栏目组为征集稿源,特向全班同学征稿,请你为栏目组写一个征稿启事。(字数150字左右)

      备注:作品字数1000字左右为宜,作品上交栏目组负责人陈兰同学。

三、&nbsp;<strong><span>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16分)</span></strong>
  • 4. 阅读,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大车(节选)

    李樯

    ①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当太阳驱散雾霭,村庄安静地低伏在原野深处,村子里杂树丛生,炊烟氤氲,它们或直或弯着飘向蓝天,去追寻白云,并像父亲那样飘向远方。鸡和狗儿在村子里寻食、闲追,或像孩子们一样追打嬉闹, 但没有谁乐意远离,没有谁会像父亲那样毫无眷顾甚至有些迫切地离去。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当,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穗期间,父亲都会驾着他的大车消失一段时间。他每次回来,母亲都会说,你怎么没死在外边,你死到外边去吧。

    ②其实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们或邻近的村子,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匠,他来自西北很远的地方。吴大伯白天干活,晚上摇身一变,就会变成一位说唱艺人。到了晚上,父亲会帮吴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孩子纷纷拎着小板凳、小方椅来到打麦场,坐到吴大伯对面,借着月光和住户门窗泄出的灯光,巴巴地等待着。吴大伯呷一口父亲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质茶叶的茶水,敲起鸳鸯板,清清嗓子,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体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③说唱的曲儿无非《水浒》《杨家将》 这么几出,但一部《水浒》就足够糊弄一村庄的人了,成才唱到半截,整饬石头的工作结束,他便会卷起铺盖,奔向别的村子或者回家。有人央托父亲,等老吴闲下来再把他请来嘛,好歹把剩下的大半拉子唱完!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点谷子,凑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绑到吴大伯自行车的后座上。母亲并不赞成这些,她对父亲说,瞎日弄什么,人家来挣了钱,还驮一口袋粮食回去,你落个什么,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多倒弄一车石头。父亲并不搭理母亲,总是一句“你懂个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

    ④终于,父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伙落儿,一只脸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对鸳鸯板、一副鼓架。他悄悄叮嘱我,这是从靖安寨一个死去的老说唱艺人家里淘来的,不要告诉母亲。他有时会让我跟在身后,帮忙抱着鼓架来到村东头的大芙蓉树下,背靠树桩支好大鼓咚的一声,父亲向饭后的村人发出好戏即将开场的信号。“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吞了……”母亲仍不赞成这些。瞎日弄什么,又没人给你一个子儿、一瓢谷子,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父亲仍是那句话,你懂个屁。

    ⑤在整个村庄,在我们村庄所处的整个大锅笼罩的天底下,父亲时常背着双手,一个人走向村外的麦田或棉花地。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条小路上交错出现,清晨或夜晚,春夏秋冬,风雨或飘雪中,他的身影显得孤零,似乎没人能够理解他心底挣扎着的那份孤独。

    ⑥不知哪天起,人们盖房子时兴起扎钢筋浇水泥的地基,没人家再需要石头,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一些嵌进车板夹缝的石子儿默然无声,硌疼了父亲和母亲的眼神。父亲的大车多半闲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尊严。从西北方向骑车而来的吴大伯再也没有出现过。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理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离家出走,在外游荡整整一个冬天。

    ⑦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树上,手搭凉棚眺望远方,期待看见父亲的大车突然出现在二十四条小路当中一条的尽头。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鹰,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宿似的,只有我们从未见过的高山,哪怕寒风凛冽、白雪飘舞,但终究是他向往的地方。有时也会看见父亲从西北方向的某条小路的尽头飞奔而来。父亲裹着他那件藏青布大氅,头上戴着一顶棉绒帽,护耳随着大车的颠簸扇合着,像两只飞鸟的翅膀。他面色黯淡,嘴唇干涩,眉毛上凝结着风霜。但他不会停留多久,很快又消失在平原深处。小路的尽头是灰蒙蒙的天地相接所在,神秘而悲情,父亲一头扎过去,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消失。

    ⑧这样不知多少年。父亲终于彻底回来了,就像那些深秋早晨重新回到枯草上的露珠。他老了许多,白发丛生而且发量稀疏,门牙掉了一颗,就那样豁着。他从来没讲述过在外游荡的日子过的是怎样的生活,遇见过什么人,他对这些好像毫无复盘的兴致。他的大车终于在漫漫旅途的颠簸中散了架,车牯辘也断了,他只好把它丢弃到远方的荒野里,任凭风吹雨蚀,被来年的野草和藤蔓覆盖。那只装着鼓乐的麻袋,底边在父亲驭马飞奔的路上炸了线,裂开一个大大的口子,那些家伙落儿不知遗落在了异乡的哪个角落。那匹纯种的栗色马也已瘦得皮包骨,显得有气无力、双目无神。
           ⑨父亲在家老老实实地待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青草冲破土层,花儿开了,把那二十四条小路重新打扮得生机盎然。栗色马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重新变得膘肥体壮、毛色光亮。父亲套上马具,牵着缰绳走出院门,溜达着出村,沿着其中一条小路,再次走向远处那道灰蒙蒙的天际线。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2.9,有删改)

    1. (1) 吴大伯呷一口父亲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质茶叶的茶水,敲起鸳鸯板,清清嗓子,“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休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2. (2) 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鹰,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宿似的,只有我们从未见过的高山,哪怕寒风凛冽、白雪飘舞,但终究是他向往的地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3. (3) 仿照示例,回答问题。

      问题

      《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将探究结果写下来。

      《大车(节选)》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将探究结果写下来。

      答案

      示例:若瑟夫是一个孩子,没有强烈的金钱意识和经济意识,既不像他的父母那样仅仅从金钱关系出发去看人,也不以严酷的道德眼光看待在这个物质世界中难以避免的人性弱点。这样就把小说主题集中在现实社会的金钱关系对人性的扭曲与破坏上,强化了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

       

       

    4. (4) 有评论家认为,李樯始终在探究人性必须面对的精神之“难”和现实之“难”。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阐明理由。
    5. (5) 大车是父亲维持家庭生活的保障,也是让父亲追寻的根源:《骆驼祥子》中,车使祥子产生梦想,也使祥子走向堕落。两个人结局为什么会截然不同?请结合选文与名著内容加以阐述。
四、<strong><span>阅读下面非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span></strong>
  • 5.  

    材料一: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的新起点,仍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无惧风浪起,须有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即使丰稔连连,粮食安全依然不能轻言过关,粮食生产依然须臾不可放松。

    (摘自朱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日报》2023年03月27日)

    材料二: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体察农业规律,深刻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坚持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不断朝着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今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摘自《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日报》2022年09月29日)

    材料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产品量足价稳是稳物价、保民生的坚实支撑。由于农产品价格弹性低,丰收之后往往会“谷贱伤农”。这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核心难题,关系着农民积极性及农业生产波动。因此,丰收之后更要让农民“增收”。我国通过保护价收购等举措,对农产品流通机制进行直接干预,保护了农民利益。但是,这些直接干预的办法往往会导致农业供给侧调整滞后,导致供需不匹配。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强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为此,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以各类平台为载体,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丰产增收”。

    ……

    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扩宽了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在数字乡村指数增长最快的100个县里,有91个来自西部地区。以快手平台为例,2022年前八个月,农产品带货数量最高的十个城市中,南宁、西安、成都三大西部城市带货快速增长。“直播+短视频”模式快速提高了产品渗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国内各个角落,打破了以往从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产品扩散的模式,以信息流沟通了供给和需求。

    (摘自《数字经济助力农民丰产又增收》《光明日报》2022年09月29日)

    材料四:

    图片 中华粮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可以稍微放松。 B .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 C . 丰收之后“谷贱伤农”,只要通过保护价收购等举措,就能保护农民利益,实现“丰产增收”。 D . 近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与粮食的进口量比,增速相对较快,有超过粮食的趋势。
    2. (2)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安全的作用?
    3. (3) 小语端来盒饭,吃了一口就倒了。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长孺传(节选)

    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3长孺摄R之。时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董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

    ……

    尝有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交衣,交扶伤之,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千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儿,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脏,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

    注释:①胡长孺:字汲仲,是婺州永康人。曾任宁海县主簿,两浙都转运盐使等职。②檄:官府文书。③摄:代理。④珠步摇:一种首饰。⑤嗾(sǒu):教唆,指使。

    1. (1) 小语不知道下面加点字的含义,请帮他解惑。

      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解释加点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一字多义

      碎器而去

       

      查阅字典:①并且;②况且③尚且;④姑且,暂且;⑤将要,快要。

      扶者过焉

       

      查阅字典:①向南北开的窗户;②面对,朝着;③接近,临近;④先前,原先。

      词类活用

      而偿其器

       

      课内迁移:石青(用石青)惨之

      通假字

      适录事

       

      指出通假:同舍生皆被(同“披”)绮绣

    2. (2)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3. (3) 下面两句话结尾的语气词“耶”“乎”能否互换,为什么?

      ①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

      ②得非尔家物乎?

    4. (4) 有人认为胡长孺有范仲淹的风范,你赞同吗?请结合选文与《岳阳楼记》进行分析。
五、<strong><span>写作,表达自我(50分)</span></strong>
  • 7.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最近,一位外卖小哥,上了热搜。

    据旁观者透露,他每天都在图书馆备战法考,通常是上午送完餐就来,晚上再接着去送餐。

    除了在图书馆自习外,他在路上也会戴耳机听法律知识。

    据了解,小哥是零基础自学法考,之前有2次没考上,今年是他第3次报名。

    谈及为什么要学法律,他说:

    “我想改变一下自己,而且我对法律也比较感兴趣,哪怕今年我学了一本书,我都觉得我有收获。”

    小哥的经历,让很多人备受鼓舞。

    多家律师事务所甚至发出邀请,欢迎他上岸后,到律所实习。

    任务一:读懂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如何看待?结合你的联想与思考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 ①任选其中一项任务进行写作;

    ②题目自拟;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