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 (2) 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3)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4) 荡胸生曾云,,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 (5)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 (6)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 (2)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 tā了。
    3. (3)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4. (4)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了。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歌曲《你好,陌生人》盘点了2022年以来平凡人的暖心故事,我们要感恩浩瀚人海中善良的陌生人。 B . 鲜艳的大红灯笼、吉祥的兔年福字……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回归,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 C . 阳春三月,海门莲花峰公园山清水秀、花枝招展 , 美不胜收。 D . 今年广交会上,“汕头制造”吸引海内外客商的目光,我市参展的展位前,中外客商络绎不绝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汉语盘点”旨在以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为目的,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描述”改为“刻画”) B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体现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德”后加上“修养”) C . 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开展了“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读书活动。 (把“改善”改为“提高”) D .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假期当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约23%左右。(删去“左右”)
  • 5. 班级拟开展“扬文化风帆,当强国少年”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下面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作品属于楷书,规矩方正,一笔一画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气概。 B . 【乙】作品属于隶书,飘逸大气,按提顿折处凸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的风范。 C . 【丙】作品属于篆书,风格古朴,字里行间表现出文化革命斗士舍身为国的胸怀。 D . 【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改天换地的豪情。
    2. (2) 任务二:筛选备选词语,组成下联,礼赞春天。

      上联:东风软系桃花雨

      下联:

      备选词语:红莲、西柳、轻堆、吟歌、蜻蜓、吻、翡翠烟

  • 6. 亲爱的同学,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文学硕果,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在“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中,那些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这片五彩斑斓的天地,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列对《儒林外史》中人物的介绍与评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周进:中举前受尽别人嘲讽,以致头撞贡院号板,悲极而泣;后受范进赏识,中了举人。他是一个沉溺科举,虚伪世故的腐儒典型。 B . 杜少卿:淡泊功名,装病拒绝出仕;尊重妇女、乐于助人,资助张俊民的儿子捐修学宫。他是一位狂放不羁的真儒名贤。 C . 严贡生:善于钻营,巴结权贵以求仕途。横行乡里,欺侮勒索王小二、黄梦统等乡邻。他是个六亲不认、无恶不作的劣绅。 D . 沈琼枝:反抗婚姻“诈骗”行为,机智逃婚;出逃后,靠卖文养活自己。她是一个自尊自爱、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侠女”。
    2. (2) 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简·爱》一书后,整理出简.爱四次“离开”的情节,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依据上图,请按情节发生的先后填写序号:( )。

      任务二:请简述简·爱的“离开”对你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

二、阅读(4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此诚危急存亡之罚臧否性行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 (3) 【乙】

      李贤,字原德,宣德八年成进士。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①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或谮⑦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注】①帑(tǎng):指国库里钱财。 ②谮(zèn):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谮贤曲护帝渐疏贤,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

    5. (5)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李贤去世后,“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的原因。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武亦姝:最好的年纪,遇见最美的诗

    这个春节,央视最火的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2月7日晚:总决赛,武亦姝最终胜出,成功登顶。

    材料一:

    有专家估算,武亦姝诗词储备量至少2000首,也有人说武亦姝是天才,但在蒙曼看来,她是人才,“武亦姝夺冠并不意外,实力、心态和运气让她夺冠成为必然。她的实力有目共睹,而且这个姑娘年龄不大却气定神闲,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来形容武亦姝再合适不过”。

    采访中,蒙曼还对这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心态表示出了格外的欣赏。她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诗词大会》中,很多选手比拼时说出了重复的诗句,马上接不下去乱了阵脚,但武亦姝能十分坦然地重新背出来新的诗句。围绕‘月’字吟诗时,她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这句诗重复却毫不慌乱,微笑着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蒙曼说,能转换概念将“月亮”变为“月份”证明武亦姝没有读死书,心态好、有灵气。

    除此之外,大环境也是造就武亦姝拥有庞大诗词储备量的重要条件。蒙曼曾对上海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这方面做了深入了解,她发现上海的中小学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课外读物,这也造就了武亦姝学习诗词的一个大环境,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我觉得武亦姝不是所谓的天才地才,她是人才,她的诗词储备是学出来的。”(武亦姝的老师黄荣华说,飞花令里她背诵的诗词,几乎都是复旦附中《中华古诗文阅读》校本教材中的必背内容,“但这届学生学完这本书,能背出来的可能就她一个”)

    武亦姝把陆游、苏轼、李白封为自己“三大偶像”,宿舍的书架上只有一本书,就是陆游的《放翁词》。武亦姝对诗词的储备量并非“死记硬背”,她曾说“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在蒙曼看来,强烈的兴趣所致,也是武亦姝惊人诗词储备的必要条件。

    (摘自《北京娱乐信报》2017年2月9日)

    材料二:

    这个开播于去年2月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本来默默无闻,今年春节期间从科教频道“移师”央视一套,收视率破1,领跑全国各个电视台,成为春节荧屏最大赢家。2017年2月7日央视&卫视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

    排名

    节目名称

    频道

    收视率(%)

    收视份额

    1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中央综艺

    2.326

    6.362

    2

    非常6+1

    CCTV3 综艺

    0.670

    1.821

    3

    芝麻开门

    江苏卫视

    0.616

    2.049

    4

    爱情保卫战

    天津卫视

    0.441

    1.792

    5

    调解面对面

    湖北卫视

    0.413

    1.782

    6

    有请主角儿

    辽宁卫视

    0.392

    1.221

    7

    哎呦你真美

    北京卫视

    0.351

    1.053

    除了创造收视高峰,《诗词大会》造就了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许多观众在关掉电视之后,也会跟家人一起模仿节目里设置的游戏环节玩起了“吟诗作赋”:网友“琥珀蔷薇”称,“看完了,我们一家三口也来玩‘飞花令’,一人出一千,我要当第一名赢奖金哦!”

    还有网友表示:“诗词大会的后遗症是聚个餐一家人玩儿飞花令玩到家,在公交车上还在玩。”

    (摘自《搜狐财经》2017 年2月8日)

    材料三:

    除了“放过武亦姝”的声音外,舆论还展开对中国教育方式的讨论,“古诗词不应止于背诵”的说法陆续出现。

    网友称赞了武亦姝的过人记忆力,但表示背诵能力并不能成为才华,也不应该过度宣扬与追捧,而是更要鼓励人们的创造力。

    有自媒体文章直指,《中国诗词大会》出的题并不超纲,本质上就是一个考查记忆力的电视综艺节目,原创性、思想性不足;教育应重在理解与培养创造力。而在知乎等网络平台,则有网友提问,“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考的是背诵诗词,而不是创作古诗词呢?”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赢得了媒体的广泛认可,但不少媒体评论也指出,不应该给节目赋予过高的意义,同时古诗文的学习不止于背诵。新华社《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的评论认为,节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

    (摘自《南方日报》2017年2月13日)

    1. (1) 请分别概括一、三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材料三:

    2. (2) 下列关于武亦姝夺冠的原因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 )
      A . 武亦姝诗词储备量至少2000首,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B . 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心态,使得她在说出了重复的诗句时仍能不慌不乱答对题。 C . “飞花令”里的诗词都是复旦附中校本教材中的必背内容,能背出来的只有武亦姝。 D . 武亦姝对诗词具有强烈的兴趣,而非“死记硬背”,也是她惊人诗词储备的必要条件。
    3. (3) 材料二运用的数据图表有什么作用?
    4. (4) 请针对材料三各方的观点说说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古诗词?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魔笛

    ①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

    ②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开心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③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④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

    ⑤“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

    ⑥“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⑦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地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⑧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

    ⑨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

    ⑩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⑪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仔细地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⑫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

    (有删改)

    1. (1) 朗风在演奏《森林舞曲》时回忆了一些往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森林舞曲》里的回忆

      第一乐章《夏末林中》

      梁老师①,朗风学习吹笛技巧。

      第二乐章《年儿》

      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因为朗风②

      第三乐章《农忙》

      梁老师在农忙时吹笛子,朗风用心学习听声音。

      第四乐章《无言曲》

      梁老师初到大山,脖子上围着红围巾,气质独特,朗风印象深刻。

      梁老师去世后,朗风③

    2. (2) 优美的语言能带给我们审美享受。请赏析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其妙用。
    3. (3) 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阅读第⑧段“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师生情让我们感动,鲁迅曾说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的一位良师,海伦·凯勒说莎莉文老师给了她光明和希望。

      ①读完《魔笛》,你认为朗风想对梁老师说些什么?(请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述)

      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一位恩师曾给予你力量和鼓舞,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阐述。

三、作文(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请以“我这样定义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