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十二)

更新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今年的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是“庆丰收迎盛会”,也是全国人民国泰民安的节日。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传说时代 C . 采猎时代 D . 新石器时代
  • 2. (2022七上·龙岗期中)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 )
    A .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 推崇西周的宗法制,主张以德治国 C . 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 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了经典
  • 3. 下列成语故事,发生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是 ( )
    A . 纸上谈兵 B . 完璧归赵 C . 闻鸡起舞 D . 破釜沉舟
  • 4. (2023七下·南山期末)  中国古代的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丰富精彩。上海世博会曾将这一历史记忆分享给全世界:将一幅画制作成多媒体长卷。以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幅画是(  )
    A . 《送子天王图》 B . 《货郎图》 C . 《清明上河图》 D . 《步辇图》
  • 5. (2023七下·南山期末)  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589年隋文帝南下灭陈后统一了全国 B .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C .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 D .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为反侵略性质
  • 6. (2023七下·南山期末)  “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其中,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多彩的文学艺术 B . 稳定的政治局面 C . 广泛的中外交流 D . 繁荣的商业贸易
  • 7. (2018七下·乌审旗月考)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巾起义
  • 8.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 奖励发明 B . 改革科举制度 C . 精简机构 D . 裁汰冗员
  • 9.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 叙述的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武昌起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
    A .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 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 . 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 11. (2023八下·莲湖期末)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段颁奖词中的“他”是( )
    A . 邓稼先 B . 杨利伟 C . 屠呦呦 D . 袁隆平
  • 12. (2023八下·莲湖期末) 从图片、文物、遗迹等实物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西安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从网络上收集了一组图片(见下图),据此推断,他们正在探究( )

    A . 科学技术进步 B . 外交事业发展 C . 社会生活变化 D . 国防建设成就
  • 13.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 . 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 . 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 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 14. (2023八下·长沙期末) 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局势演变和科技发展,我国国防建设遇到新挑战。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应对的措施主要是( )
    A . 加快空军和海军现代化建设,自主研制歼20和山东舰航母等先进装备 B . 大力发展太空技术,开展深空探测,建造有人常年值守的天宫太空站 C . 全军划分五个战区,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军事格局 D . 加强军事外交,增强军事透明度,发展与他国友好合作关系,化解冲突
  • 15. 读历史著作,摘录笔记,加以整理和分析是历史拓展学习的一种不错的方式。下面的笔记表述错误的是( )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  A尼罗河  贯穿埃及南北,其  B楔形文字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  C法老  , 而  D金字塔  是法老的陵墓。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2九上·南海期末)  马克垚在解读封君封臣制时指出,封臣把自己的人身转让给别人,让别人支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时,封臣变成了封君的“物”。他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具有(  )
    A . 契约特征 B . 稳定性 C . 不平等性 D . 强制性
  • 17.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如图。公元4-5世纪欧洲大陆不断遭受蛮族入侵。这些入侵(  ) 
    A . 宣告罗马帝国分裂 B . 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C . 推动基督教的兴起 D . 加速大学的建立
  • 18. (2022九上·顺德期末)  1500年前后,葡萄牙所属印度殖民地总督阿方索•亚伯奎带兵攻打马六甲海峡时说:“我确信,如果我们夺取了马六甲的贸易,开罗和麦加将会彻底毁灭,威尼斯将得不到香料,除非他的商人到葡萄牙去购买。”据此可知,欧洲(  )
    A . 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B . 发生了“价格革命”
    C . 葡萄牙成为最强国家 D . 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 19. 下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处对应的事件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世纪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2世纪晚期

    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A . 派遣遣唐使 B . 大化改新开始 C . 建立庄园 D . 武士集团兴起
  • 20. 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    )
    A . 南北战争的爆发 B . 《宅地法》的颁布 C . 启蒙思想的传播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 21. 下图是创作于1935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人民的声音》。作者借用“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意在(   )

    A . 肯定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B . 揭露罗斯福新政的真实目的 C . 讽刺了美国民众的无知 D . 警示需防范行政权力的膨胀
  • 2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化是儒家所批判的霸道文化,东方文化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化,日本是东方文化代表,是主道的化身,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士”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这些言论是为了(    )
    A . 表达种族主义的诉求 B . 论证日本的民族中心论 C . 美化法西斯主义行径 D . 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
  •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始终持续快速增长 B . 西欧国家逐步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C . 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 . 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24. 2013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如果1993年欧洲联盟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

    A . 美元 B . 英磅 C . 欧元 D . 法朗
  • 25. (2023九下·湖南月考) 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都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将。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三人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人都领导完成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③他们领导的运动属于民族独立运动

    ④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4七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馀”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 (3) 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 27.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着中西新旧交融,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

    创办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

    迁徙校英华学院

    传教士马礼逊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

    创办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恭亲王奕䜣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

    创办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3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 28. (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乎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 (1) 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 (2) 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希腊取得的文明成就。
    3. (3) 材料三中日本“弃旧图新”指的是哪次重大改革?并概括其对日本发展产生的重要历史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什么重大探索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并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