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湖北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二、实验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2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武汉) 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 . 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 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 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 2. (2023·潜江)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乙醇和水

    取样,分别闻气味

    B

    鉴别铝合金和银

    取样,分别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3·随州) 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Fe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检验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区分化肥和KCl

    取样,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3·咸宁) 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CuO

    B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C

    鉴别NaOH、BaCl2、(NH42SO4三种浓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3·鄂州) 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酒精和水

    闻气味

    B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锌粉和铜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3·武汉)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静置,为探究烧杯内溶液的组成,取适量上层清液,向其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1充分反应静置后,乙试管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两种酸 B . 图2烧杯内可以观察到沉淀逐渐减少,最终只剩余白色沉淀 C . 图2充分反应静置后,烧杯内上层清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D . 图3中加入30.0g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797g
二、实验探究题
  • 7. (2023·鄂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1.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 (2)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 8. (2023·咸宁)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3. (3)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导管口(填“b”或“c”)通入。
  • 9. (2023·随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装置(填装置编号),收集气体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 (2) 有人对气体发生装置A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如图所示。改进后的优点

        

    3. (3)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0. (2023·鄂州)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上瓶盖。对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善该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发现,B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结论:假设二成立

    反思一: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二:步骤一中,滴加Ba(NO3)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11. (2023·襄阳)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小明同学在帮助老师处理实验室固体废弃物时,对其中一包固体废弃物很感兴趣,这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木炭粉、铁粉、氧化铜、碳酸钾、硝酸钡、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科学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的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甲。 

    步骤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Ⅲ:取干燥后的滤渣甲用磁铁完全吸引得到固体乙,称量剩余滤渣,其质量为 , 然后向剩余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无气体产生,滤渣完全溶解,得到溶液。 

    步骤Ⅳ:将固体乙加入到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干燥,得到干燥固体丙。 

    【实验分析】 

    1. (1) 若向滤液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2) 步骤Ⅱ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3. (3)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 (4) 由以上实验可知,原固体废弃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5. (5) 【拓展延伸】 若固体乙和固体丙的质量相等且都为 , 则的取值范围为  。
  • 12. (2023·潜江) 硫养粉(Na2SO3)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Na2SO3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O2、H2O和钠盐。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固体。

    1. (1) 【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2SO3

      猜想二:Na2SO3、Na2SO4

      猜想三:Na2SO4

      猜想四:

      猜想五:Na2SO3、Na2SO4、Na2CO3

      猜想六:Na2SO4、Na2CO3

    2. (2)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不正确

      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二不正确

      II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猜想五正确

    3. (3) 【反思交流】

      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

    4. (4) 实验II的实验操作中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此处不能换成稀硫酸的原因: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 (2023·咸宁) 某品牌威化饼干的配料如下图,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部分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准备】

    称取质量为m的饼干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通过半透膜渗析(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待检液。将待检液平均分为甲、乙两等份。

    任务一:定性验证饼干样品中的有关成分

    【实验验证】

    1. (1) 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硝酸

      产生

      饼干中含有碳酸钠

      Ⅱ.向步骤①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饼干中含有

    2. (2) 【交流讨论】
      小组有同学认为可以把步骤I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3. (3)

      任务二:定量测定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用待检液乙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通入一段时间N2;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m1;④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再通入一段时间N2;⑥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m2
       

      【实验分析】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结论】
      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m1、m2表示)。
    5. (5) 【反思评价】
      在探究过程中,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填字母序号)

      a、去掉装置D  b、省略步骤② c、省略步骤⑤。

  • 14. (2023·武汉) 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1. (1)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2. (2) 图2中铂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3. (3)

      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

        

      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用代数式表示)。
    5. (5)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 . 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B . , 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 . 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 . 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 15. (2023·随州) 化学实验探究与跨学科实践活动。

     

    1. (1) 活动一:探究水的组成

      如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该实验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 (2) 结合教材粉尘爆炸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 . 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 B .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C . 实验中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D . 火药在有限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易燃易爆物与周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3. (3)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①上述实验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②实验室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一种是

    4. (4) 活动二:

      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传感器显示 , 若选用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变为无色时,也可表明酸碱基本反应完全。

    5. (5) 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6. (6) 某同学查阅资料知道,家用简易供氧器中的固体药剂是A和B,A是过碳酸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分解出 , B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催化剂。该同学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如上图所示:

        

      ①B可能是

      ②氧气通过乙塑料瓶中水的主要目的是

  • 16. (2023·恩施) 小明在家清洗餐具时发现下水道堵塞,小明爸爸请来的家政师傅拿出几包白色粉状管道疏通剂(如图) ,取部分投入管道并倒入适量水,只见管道中的水上下翻滚,并产生大量泡沫,用工具在管道内搅动几下,管道即通。好奇的小明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剩余的管道疏通剂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该管道疏通剂中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 白色晶体,加入水中,剧烈反应并产生气体;香精只起除臭作用。

    【理论推测】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资料信息推测该气体为氧气。

    【实验验证】 同学们选择下列实验装置开展验证实验。

              

    1. (1) 疏通剂与水反应剧烈,你认为应选择作为发生装置( 选填“A”或“B”)。
    2. (2) 利用装置C收集一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现象为,证明小组同学的推测正确。
    3. (3) 【深入探究】 为检验疏通剂与水反应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成分,兴趣小组开展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提示氧化钙溶液呈中性)

      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该疏通剂于烧杯中,加少量水,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外壁发烫

      疏通剂加入水中会(填“放热”或“吸热”)

      ②取少许实验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现象。

      溶液中溶质含有Na2CO3

      溶液变红

      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

      讨论与分析实验步骤②中不能使用氢氧化钙溶液的原因可能是

    4. (4) 【交流反思】

      下面是管道疏通剂的作用原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促进管内油脂与其反应。 B . 氢氧化钠能使有机残渣快速腐蚀,加快管道疏通。 C . 管道疏通剂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氧气,疏散堵塞物。
    5. (5) 经探究,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