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走进自然体味美好
  • 1. 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体察自然,用欢喜心过生活。穿行在盐帮古道,茅舍几许,良田几亩,溪水终年zhù____蓄着绿。溪流忽左忽右,每每横跨一次,便有一个渡口等着你。一渡一潭,翠竹倒影,清chè____见底。稍作打量,潭中常奇石,似龟似羊,或坐或躺,或卧或立,□□□□,让人兴趣然。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蓄    ②清chè见底

    2. (2) 给加点字注音

            ②兴趣

    3. (3) 给语段“□□□□”处选择合适的成语。我选( )
      A . 截然不同 B . 形态迥异
  • 2. 请将下列剩余选项填入横线,组成一副对联。

    A.日照纱窗    B.踏成竹叶梅花    C.莺蝶飞来    D.雪落板桥

    E.鸡犬行过    F.香染芙蓉栀子

    上联:    C    

    下联:     E    

  • 3. 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文人笔下,自然风光,意蕴深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曹操以丰富的联想表现其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李商隐由眼前的“夜雨涨秋池”,想象团聚后“”(《夜雨寄北》)的美好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杜甫在江南和李龟年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望着奔腾不息的河水,不禁发出感慨:“”。

二、走进经典&nbsp;发现美好
  • 4. 名著阅读

    片段一: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片段二:又问:“师父在那里?”八戒:“风来得紧,我们都藏头遮眼,各自躲风,师父也伏在马上的。”行者道:“如今却往那里去了?”沙僧道:“是个灯草做的,想被一风卷去也。”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西游记》13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1. (1) 请结合《西游记》的阅读积累,分析所给片段,根据语境发表你的观点。

      :《西游记》里的沙僧也没什么用处,只会牵马挑担。

      :嗯,确实没什么优点。

      我:

    2. (2)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由“离开——归来”的模式构成。根据《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完成填空。

      《琐记》中提到“好,那么,走罢!……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因为,鲁迅“离开”,走上了一条之路。《藤野先生》中提到“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因为,鲁迅的“意见变化了”,“归国”后走上了条之路。

  • 5. 文学作品阅读

    一座山

    原先,什么也没有,它们只是几粒沙,或是几块石。因为孤独,它们聚拢在一起。渐渐地,它们越聚越多,围坐在一起,那么心甘情愿地围成一圈,围成了山的基座。但这还是不够坚实,不够稳,只要是一座山都懂得。”

    一座山绝不会挑剔,更不会嫌弃。对一座山来说,什么都是有用的。它用胸怀将自己的体魄和精神铺展开来,渐渐有了山势。

    其实,在经过的人们看来,它不过是一个光秃秃的土包。但这又有什么关系?人们的脚踩上去,是不是会觉得比走平路时多出了一些什么?

    一座山,知道自己的存在。它不断地储备、积蓄、酝酿,它知道时间紧迫,如果不赶快强大起来,熙熙攘攘的人流终将把它踏为平地。尽管它本来也只是土地的一部分,重新融入土地是它的宿命,但一座山之所以是一座山,就因为它不愿自己的一生那么平淡,它想要去冒险,去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终极滋味。

    一座山什么都可以承受,什么都可以包容,它只想要成为一座山。它相信,即使梦想只剩下一线,那么这个世界也会留下一线天。

    一座雄心勃勃的山,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壮大了自己。它立得更直了,也站得更高了。它是一座敦实而沉稳的山了。

    它有着坚硬的石块,也有着丰腴的土层;它的身上长出了一棵棵、一排排、一丛丛的树,它们开出了脸盘大的花朵。

    花朵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在整座山上缭绕、飞旋,鸟儿们成群结队、呼朋引伴地住了下来。

    一座山成了天然的图画和播放天籁的音响。清晨的鸟鸣和虫唱,向晚的彩霞和岚烟,它们都是一座山妩媚而别致的表情。它们因一座山而生生不息,一座山因它们而生动旖旎。

    一座山敞开怀抱,每时每刻、一如既往地承载着更沉更重的一切。它喜欢野草、藤蔓、枝丫以及灌木,它也欢喜山涧、溪水、叠瀑和温泉,它还仰慕着人类一凿一凿开出的一个又一个台阶,以及从山脚到山顶,盘旋而上的山路。

    越来越多的人拾级而上,山忍受着疼痛和折磨。它想:生命或许本该如此。

    云走云飞,花开花谢,金乌落下,白兔升起……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一座山始终坐定在这里,一动不动。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坐成了一个地理坐标。

    超越了那么多不可计数的时间,超越了世间的万千变化,在反复的单调和枯燥里,它将自己坐成了一座山,一座人人传颂、世界瞩目的名山。

    数不清的寒来暑往,时间足够将一座山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转弯都细细雕琢。那些突兀的石头,有的像仙桃,有的像观音,有的像巨蟒出山,有的像猴子捞月……人们惊呼鬼斧神工,只有一座山知道,那些都是时光的刻刀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

    这座山的岩层结构、地形地貌,它的珍稀矿物和名贵药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的专家前来探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背包客和摄影师,还有旅游团流连忘返。在鼎沸的人声中,这座山仍然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小土包,甚至是几块石、几粒沙的时候。

    一座山,因为坚持,拥有了一切。它不但赢了时间,也赢了自己。无处栖身吗?那么自己就成为自己的栖身之所吧!

    (选自《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22年第7、8期,有删减)

    1. (1) 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关于“山的成长”的思维导图。

    2. (2) 从“原先什么也没有”到“拥有了一切”,这座山拥有了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3. (3) 如果要摘录文中的一个句子做一张书签送给同学,你会选哪一句?结合你对句子的理解说明理由。

      我选,

      是因为:

三、走进家书&nbsp;感受美好
  • 6. 为响应“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的号召,文新中学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一起参与。

    历史的小细节

    时代的□情感

    ——家书文化展

    家书的变迁

    家书文化传统在我国久远绵长、博大精深,是我国社会历史最基本的文化单元之一。秦汉以降,“尺素书”大量涌现。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文人士子将写就的家书装入鲤鱼形状的函套里,此乃古诗文中以“双鲤”指代家书的由来。除了“鱼”的借喻之外,简、束、札、帖、笺、素、翰、函、尺牍、雁足、雁帛、雁书、鸾笺、八行书等,也在这一阶段用来称作家书。

    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社会底层的寻常百姓家,家书文化也由此步入一个崭新而稳定的漫长历史时段。19世纪上半叶,伴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近代大门,现代邮政业逐渐登陆东方古老国度,电报电话日趋取代纸质信函。20世纪90年代以来,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疾发展,成为当代家书的主要平台。

    (节选自“搜狐网”,2020年4月28日)

    家书的价值

    民间家书集历史、文学、传播、档案、心理、礼仪、书法、集邮、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代代相传,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献档案。这些文献是写信人等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对于个人史、家庭史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史料,同时从某些侧面见证了社会变迁,是进行社会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世易时移,现在已经进入了微信时代,家书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所带来的便利时,常常感到怅然若失,有一种灵魂无处安放的感觉,蓦然回首,发现传统的家书,在一行行的书写中、在一页页的信纸上还寄托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美学体验,古老的家书文化穿越历史风云,默默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节选自“张丁联盟传媒”,2019年10月29日)

    家书的抢救

    进入新世纪,网络通信、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日新月异,民间关于“书信消亡”的声音再起。

    2005年4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9月,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16年10月,中国第一家家书博物馆——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挂牌成立。家书抢救工程显现出勃勃生机。

    从2005年开始,项目组先后举办了“中国传统家书展”“中国近现代书信文化展”“红色家书军营巡展”等主题展览。从2006年开始,有《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抗战家书》等13部主题书籍面世;2021年,还影印出版了《中国民间家书集刊》第一辑,共三卷十册。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许多的民间家书得以保存流传并发挥作用。“抢救民间家书”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文化行动。

    (节选自《集邮》,2022年第2期)

    1. (1) 展板的大标题“历史的小细节时代的□情感”商议不定,请在“□”处帮忙选填合适的字,并说明理由。

      A.微    B.真    C.(可自拟)

      我选

    2. (2) 你觉得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纸质家书会消亡吗?请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 7.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题。

    [甲]《饮马长城窟行》(节选)

    乐府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①烹:煮。假鱼本不能煮,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乙]子书

    [明]徐媛

    儿年几弱冠,懦怯无为,于世情毫不谙练 , 深为尔忧之。男子昂藏六尺于二仪间,不奋发雄飞而挺两翼,日淹岁月,逸居无教,与鸟兽何?将来奈何为人?慎勿令亲者怜而恶者快!兢兢业业,无怠夙夜,临事须外明于理而内决于心。钻燧取火,可以续朝阳;挥翩之风,可以继屏翳。物固有小而益大,人无全用哉?

    习业当凝神伫思,戢足纳心。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造物以神不患不为器。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励之,以我言为箴,勿愤愤于衷,勿朦朦于志。

    【注释】①谙练:熟习;熟练;有经验②昂藏:气度不凡的样子。③翮:hé,指鸟的翅膀。④屏略:古代传说中掌管风雨的神。⑤戢:jí,停止。⑥愤愤,kuì kuì,昏庸糊涂。

    1. (1) 参照阅读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文中字词

      阅读方法

      释义

      子书

      课内迁移法:《诫子书》

      与鸟兽何

      勾连成语法:大同小异

      无全用哉

      语境推测法

      不为器

      查阅字典法:

      ①祸患;灾难②忧虑;③病

      (填序号)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造物以神不患不为器。

    3. (3) 给文中方框处选一个恰当的语气词,并说明理由。

      A.耶    B.矣

      ,理由:

    4. (4) 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饮马长城窟行》诗中,“”、“”两个词巧妙地指代了书信,真有意思。

      :“长跪”这个动作,我读出了收信人对这封书信的

      :可见,读古诗文要关注重点词、关键句,如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中“”一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来劝勉孩子明确志向、静心学习。

      :我觉得品标点符号也很重要。如《训子书》第一段连用两个问号,告诫儿子要

      :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训子”“诫子”之类的家书,在表达对孩子的深情厚望时,语气都比较

四、走进生活&nbsp;抒写美好
  • 8. 按要求写作

    丰子恺说:“愿你永葆童真,在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时,怀揣的不是无处可逃的感慨,而是‘不如喜悦、不如清心、不如释然……’的心态。这样的人,必定是懂得生活真正滋味的人,也是内心极其强大的人。”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启示?请你以《不如》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