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31分)
  • 1. (2023七下·潮安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2.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
    3. (3) ,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4. (4) 《孙权劝学》中孙权要求吕蒙学习只要做到:,见往事耳即可。
    5. (5)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在《木兰诗》中的原句是:
    6. (6) 请把韩愈的《晚春》默写完整。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在那gèn gǔ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 (2) 当初xuǎn pìn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3. (3) 他从唐诗入手,mù bù kuī yuán,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4. (4)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ǒu niú,声震天地。
  • 3. (2023七下·潮安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 , 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B . 春节晚会上,这对姐妹花的舞蹈表演婀娜多姿,尽态极妍 , 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C . 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对他曾多次劝告,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D . 当娓娓动听的乐曲从音乐教室传出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 4. (2023七下·潮安期中)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空中技巧男队以出色的发挥再次荣膺该项目金牌。(把“荣膺”改为“夺得”) B . 《榜样3》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用先进典型模范,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力量。(在“模范”后加“的事迹”。) C .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D . 关于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关于”改为“通过”。)
  • 5.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 6. (2018七下·苏州月考) 选出与“沧海月明珠有泪”形成对偶的一项(    )
    A . 望帝春心托杜鹃 B . 蓝田日暖玉生烟 C . 竹坞无尘水槛清 D . 秋阳不散霜飞晚
  • 7. 名著阅读。
    1. (1) 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A.祥子成亲 B.雨中拉车 C.买羊肉包    D.大兵抢车

      甲(▲) 乙(▲) 丙(▲)

    2. (2) 有人说,虎妞可憎;有人说,虎妞可怜。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二、阅读(39分)
  • 8. 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陈康肃公尧咨

      ②康肃忿然

      ③康肃笑而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9. 文言文阅读

    陈尧咨受杖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②,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③。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伎:同“技” ③ 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守荆南回(及:和,与) B . 郡有何异政 (典:掌管) C . 坐客不叹服(罔:没有) D . 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2.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共3处)

      陈 尧 咨 善 射 百 发 百 中 世 以 为 神 常 自 号 曰 小 由 基 

    3. (3) 结合短文分析,陈尧咨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 10. 现代文阅读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超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1)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 的过程。 B . 选文通过对夜间举着火把登山景象的诗意描绘,运用直接抒情,表达了对红军的赞叹。 C .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叙述,行文前后照应,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 D .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
    2. (2) 选文中,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 (1)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 →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2. (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人物描写角度)

      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4. (4)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三、作文(50分)
  • 12. (2023七下·潮安期中) 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难忘那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600字以上,文体自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