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21.科技文化与社会生...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7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福田期末)  下面是小历同学进行主题式学习时涉及的时间轴,其学习的主题是(  ) 
    1999年:神舟一号首次飞天之旅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 
    2008年:神舟七号首次太空行走 
    2021年:神舟十二号首次进入空间站 
    2023年:神舟十六号首位科学家进驻空间站
    A . 两弹一星 B . 航天工程 C . 钢铁长城 D . 通信技术
  • 2.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神舟一号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这一成就表明中国(  )
    A . 空间技术已超越世界所有国家 B . 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在轨模式 C . 空间技术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 D . 综合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 3.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是(  )
    A . 邓稼先 B . 钱学森 C . 钱三强 D . 杨利伟
  • 4.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 . 杂交水稻之父 B . “铁人” C . 解放军好战士 D . 党的好干部
  • 5. (2023八下·沛县期末)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向世人昭示了我国(  )
    A . 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 B . 国防实力的增强
    C . 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D . 粮食问题的解决
  • 6. (2023八下·沛县期末) 为了掌握时间,不同时代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出(  )
    A . 通讯手段的进步 B . 时间观念的增强 C . 生活方式的变化 D . 民众素质的提高
  • 7.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如图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 

    A . 东方红1号 B . 东方红2号 C . 神舟一号 D . 神舟二号
  • 8.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窝头和野菜物美价廉、便宜实惠 B . 现阶段我国粮食依然供应不足
    C . 饮食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D . 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 9. (2023八下·运城期末)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称霸全世界 B . 打击帝国主义 C . 发展新科技 D . 提高国际地位
  • 10. (2023八下·昌平期末) 右侧表格内容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 .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B .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C .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D . 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 11. (2023八下·黄埔期末)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感动中国这一颁奖词描述的人物是(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邓稼先
  • 12. (2023八下·晋安期末)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 . 背景 B . 条件 C . 性质 D . 意义
  • 13. (2023八下·仓山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
    A . 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 . 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 . 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D . 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 14. (2023八下·西青期末) 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 )
    A . 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 . 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 . 我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 D .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15. (2023八下·崂山期末)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称霸全世界 B . 打击帝国主义 C . 发展新科技 D . 提高国际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八下·西城期末)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核技术与航天技术、喷气技术等列在57个重点项目的前列。
    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26个部委,90个工厂、研究所和高校全部配合或参与了这一工作,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没有专业人员,科技工作者就进行突击培训、以老带新;没有图纸,就自己动手绘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感是“两弹一星”科研队伍最坚强、最持久的精神支柱。
    材料二:“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使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核讹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原子物理、基本粒子等理论自然科学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我国获得了总体上属于相对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很难想象的。
    材料三:中国航天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92年9月 中央决策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在太空绕地球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员突破掌握了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2021年6月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12月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向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2023年5月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说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畅想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与生活图景。
    4. (4) 综合上述材料,畅想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与生活图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