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20.国防建设与外交成...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11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福田期末)  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军用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自主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这反映了我国军用飞机(  )
    A . 逐渐走上国产化道路 B . 主要从国外购买
    C . 是完全独立自主研制 D . 技术领先于世界
  • 2. (2023八下·期末) 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 阿芙乐尔号 B . 致远舰 C . 辽宁舰 D . 定远舰
  • 3. (2023八下·期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此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 求同存异 D . 全方位外交
  • 4. (2023八下·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②①③
  • 5.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如图可知,1970﹣1979年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推动这一建交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C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万隆会议顺利召开
  • 6.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对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队,向遭受火山、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国家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这表明中国(  )
    A . 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 .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C . 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明显
  • 7.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1954年4月29日,中印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其所确立的外交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准则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 .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8.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为此,早在1949年就建立了第一支海军是(  )
    A . 北海舰队 B . 南海舰队 C . 华东军区海军 D . 东海舰队
  • 9.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田中访华、中日建交
    A . ①②④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⑤
  • 10. (2023八下·沛县期末) 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艰难复常,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第一次突破带来的影响是(  )
    A . 实现了中国入世的愿望 B . 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 11. (2023八下·沛县期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家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B . 消除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C . 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 . 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12.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70年代借助“乒乓外交”逐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依据社会制度确定外交政策 B . 外交政策随着国家利益的需要调整
    C . 美苏冷战结束 D . 美国完全放弃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 13.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成立于1966年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
    A . 担任核反击 B . 进行核威慑 C . 进攻核国家 D . 彰显国威
  • 14.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 . 和平共处 B . 求同存异 C . 相互团结 D . 保卫和平
  • 15. (2023八下·阜新期末)  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 . 印度 B . 缅甸 C . 苏联 D . 美国
  • 16. (2023八下·阜新期末)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战机是(  )
    A . 歼5型歼击机 B . 轰5型轰炸机 C . 直5型直升机 D . 强5型强击机
  • 17.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是( )
    A . 美国强调中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 .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18.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曾多次表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立场,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变化情况。总体来看,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 .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 C . 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D . 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
  • 19. (2023八下·西青期末) 1971年,当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后,大会现场的一些非洲国家代表跳起了欢乐的舞蹈,他们欢庆的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提出 B . “求同存异”共识的达成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中美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0. (2023八下·仓山期末)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等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 B . 开创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局面 C . 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 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下·昌平期末)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彰显大国风范。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这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经过多方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情况(部分)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与的 ①
    1990年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 ② 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2015年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中国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 2019年9月)》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原则”的重要价值。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
    3. (3) 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