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23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如图为某同学筹备的中国境内某早期人类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选项中,还能放到此刊里的是( )

    A . 磨制的骨针 B . 打制的石锤 C . 炭化稻粒 D . 彩绘陶盘
  • 2. 传说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当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世袭制 B . 奴隶制 C . 分封制 D . 禅让制
  • 3. 下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

    大禹建夏

    成汤建商

    平王东迁

    A . 炎黄联盟 B . 武王伐纣 C . 秦灭六国 D . 楚汉之争
  • 4. 下列选项中与“诸侯国”“尊王攘夷”“齐桓公”“楚庄王”等关键词相符的是( )
    A . 春秋争霸 B . 战国七雄 C . 巨鹿之战 D . 涿鹿之战
  • 5.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口剧增,孟子、荀子、韩非等均提出“重农”“保农”“稳农”等主张。这反映了他们( )
    A . 思想统一 B . 关注民生 C . 崇尚自然 D . 反对皇权
  • 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领导者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领导者”是指( )
    A . 张角、张骞 B . 苻坚、王猛 C . 项羽、刘邦 D . 陈胜、吴广
  • 8. 考古发现埋葬汉文帝的霸陵中,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金银等贵重物品很少。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 . 皇权旁落 B . 诸侯强大 C . 勤俭治国 D . 经济衰退
  • 9. 理清线索有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表展示的线索主题是( )

    刘秀称帝→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A . 西汉的政治统治 B . 西汉的兴亡 C . 东汉的政治黑暗 D . 东汉的兴衰
  • 10.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A . 洛阳 B . 敦煌 C . 长安 D . 建康
  • 11.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总有大量的群众参加医圣祠祭拜活动。这是为纪念( )
    A . 黄帝 B . 张仲景 C . 华佗 D . 扁鹊
  • 12.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三国”是指( )
    A . 魏、蜀、吴 B . 魏、蜀、西晋 C . 吴、东晋、梁 D . 宋、齐、梁
  • 13. “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是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材料描述的是八王之乱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影响
  • 14. 北魏时期,许多皇后来自匈奴、汉、柔然、羌等民族,民间的族际通婚也很常见,平城、洛阳是族际通婚的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
    A . 政权分立 B . 民族交融 C . 矛盾尖锐 D . 国家统一
  • 15.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该书的作者是( )
    A . 司马迁 B . 刘徽 C . 贾思勰 D . 蔡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武帝心腹之臣主父偃上书提出:古者诸侯不过百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从:合众,联合起来)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稍:渐渐地)弱矣。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经济上,秦汉统治者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摘自《“大一统”之梦》

    1. (1)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汉朝面临的主要危机是什么?主父偃提出解决这一危机的措施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汉武帝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 (4) 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请将材料一中的生产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材料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
  • 23.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识读】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人物图片

    【文物探究】

    材料二

    【书法欣赏】

    材料三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分别记录在哪部著作里?
    2. (2) 写出材料二中图三青铜器的名称及出自的朝代。图四甲骨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其对我国文字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书法作品的作者及该作品的美誉。
    4. (4) 综上所述,你对中华文化有哪些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