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 1843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岛堂而皇之地建立起港英政府,开始了殖民统治,其所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瑗珲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3.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反映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的文献是( )
    A . 《土地改革大纲》 B . 《资政新篇》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减租减息制》
  • 4. 下列人物中既率领湘军镇压农民运动、又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 李鸿章 B . 左宗棠 C . 张之洞 D . 曾国藩
  • 5.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海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是( )
    A . 福建水师 B . 广东水师 C . 北洋舰队 D . 南洋舰队
  • 6. 清军将领刘铭传率部抵抗法国侵略者对下列哪一地区的侵略( )
    A . 新疆 B . 台湾 C . 中越边境 D . 西藏
  • 7.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
    A . 1911 B . 1913 C . 1912 D . 1927
  • 8. (2019八上·佳木斯期末)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 《钦定宪法大纲》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民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
    A . 《狂人日记》 B . 《文学改良刍议》 C . 《文学革命论》 D . 《敬告青年》
  • 10.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热情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A . 李大钊 B . 鲁迅 C . 胡适 D . 梁启超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 11. 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 (1) 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的爱国将领
    2. (2) 在平壤抗击日军的清军将领
    3. (3) 主持《国闻报》,宣传变法思想
    4. (4) 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 12. 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1. (1)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
    2. (2)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3. (3) 1895年揭开变法维新序幕的事件
    4. (4) 为五四运动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的事件
  • 13. 列举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策划领导武装起义的地点。(三个即可)
  • 14. 列举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强盗们的大火,焚毁了大清国时代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材料二:内外交困之下,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诏谕”。有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这一探索能否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30多年以后,这一问题有了答案。

    材料三:早在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希望拜见李鸿章,遭到拒绝。之后开始用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材料一中“危机再次从海上来”指的是哪次侵华战争?“强盗们的大火”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材料二中“自救探索”指何事?
    3. (3) 材料三中的“一个广东人”指的是谁?“1894年”他组建了哪一革命团体?你认为除了“革命的方式”之外,当时还有哪种方式也在“探索救国之路”?
  • 16.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漫画应该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写出图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图三漫画体现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三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 (3) 近代屈辱历史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孙中山广州演说

    材料二:1915年底,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执共和国政之人”是谁?写出两例他“行真专制”的典型事例。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战争?“1915年”,针对北洋政府尊孔复古逆流,哪所学校成为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最为重要的阵地?
    3. (3) 材料三认为“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写出这一时期分别控制北京政府和东北的政治势力。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 18. 某班以“追寻共和足迹”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素材。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时空观念】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亦未可知也。

    ——叶圣陶的日记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

    【家国情怀】

    1. (1) 这则日记最可能记于哪一年?与这则日记相关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万恶政府”指哪一政府?
    2. (2) 请将①②③三幅图片,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3. (3) ①“大总统誓词”中会宣告哪个新政权的成立?这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4. (4) ③“《民报》”是哪一组织的机关报?写出这一组织的性质。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哪一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 (5)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个“飞跃”的理由有哪些?任意写出两点即可。
    6. (6) 你认为材料提及的三个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之处?任意写出两点即可。
    7. (7) 你从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党人身上体会到哪些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