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如表是某一早期人类的档案,由此判断该早期人类是( )

    居住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面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生活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有大片森林和水城

    生存技能:打制石器,会保存火种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2.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龙山文化遗址
  • 3. (2019七上·成都期中) 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
    A . 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 . 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 . 发明农业和医药 D . 打败蚩尤
  • 4. 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
    A . 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 . 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 .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D . 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 5. 如图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 B . 国王—诸侯—卿大夫—士 C . 诸侯—国王—卿大夫—士 D . 诸侯—卿大夫—士—周王
  • 6. 如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它最有可能记述的是( )

    A . 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 B . 夏桀的残暴统治 C . 商王武丁的祭祀活动 D . 大禹治水的经过
  • 7. 2021年4月,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出土的数百件瑰奇青铜文物初次亮相。下列成就与三星堆文化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 司母戊鼎 B . 造纸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8. (2017八上·滕州月考)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9.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群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材料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 )
    A . 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B . 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 C . 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主要原因 D . 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 10. (2023七上·永善月考) 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是(  )
    A .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B .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C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 .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11. 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用图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观的著名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京杭大运河 D . 会通河
  • 12. (2016七上·泰州期末)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百家争鸣 B . 焚书坑儒 C . 八股取士 D . 文字狱
  • 13.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它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线,南达南海。这段文字反映秦朝的( )
    A . 法治 B . 制度 C . 疆域 D . 军事
  • 14.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
    A . 项羽和刘邦 B . 陈胜和吴广 C . 韩信和张良 D . 刘秀和朱元璋
  • 15.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大一统 B . 文景之治 C . 光武中兴 D . “王与马,共天下”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6.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战国时代诸侯国林立,政治上四分五裂客观上催生了学术思想的大繁荣,而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确立,与之相伴随的必然是对学术思想的禁锢。

    1. (1) 材料一中的“子”是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2. (2) 梁启超认为“政治上四分五裂客观上催生了学术思想的大繁荣”指的是什么?
    3. (3) 连线题,请把相关内容连线。

      墨家墨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庄子

      “兼爱”、“非攻”

      兵家孙武

      “刑罚”治国,中央集权

      法家韩非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孟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7.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麟。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

    材料四: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支持“公孙鞅”变法时的国君是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汉祖”吸取了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了政权并稳定了社会局势?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文帝和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说明他们注重哪一行业的生产?依据材料二指出,文帝和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反对奢侈浮华”说明他们还重视和提倡什么?
  • 1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三: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1. (1) 材料一中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
    2. (2) 针对材料二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采取了谁的建议并实行了哪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4. (4) 你认为秦始皇在社会政治方面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