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br>
  • 1. 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今年6月26日是第三十七个“国际禁毒日”。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 . 魏源 B . 左宗棠 C . 林则徐 D . 孙中山
  • 2. 列强的炮声打碎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来临,标志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后者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以下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 《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 .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 . 现代专著《圆明园劫难》 D . 电影《火烧圆明园》
  • 4. 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B.起义军内江导致力量削弱 崭
    A . 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B .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 5. 小明学完历史课程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他学习课程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繁荣开放的时代 B . 内忧外患的时代 C . 近代化早期探索 D . 民族工业的发展
  • 6. 海洋历来都是各国争布的对象,洋务派为此创办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
    A . 北海舰队 B . 北洋舰队 C . 东海舰队 D . 南洋舰队
  • 7. 安庆起义失败,秋碰被捕从容就义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林觉民写下“当亦乐柄继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豪迈话语慷慨赴死。他们的壮举反映了(     )
    A . 革命志士以身殉真理 B . 革命形势燎原金国
    C . 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 D . 民族危机空前加强
  • 8. (2019·甘肃模拟)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 . 维护了封建统治 B . 得不到群众支持 C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传播了革命思想
  • 9. 清政府的一系列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 . 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 .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 . 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 10.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的是(     )
    A . 赔款4.5亿两白银
    B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 11. 蔡元培先生书写的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 . 黄兴 B . 秋瑾 C . 谭嗣同 D . 孙中山
  • 12. 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这里的“它”是指(     )
    A . 同盟会 B . 强学会 C . 光复会 D . 兴中会
  • 13. 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时代最强音。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     )
    A . 民主和科学精神 B . 爱国主义精神 C . 追求真理的精神 D . 勇于解放的精神
  • 14. 习近平主席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发祥于(     )
    A . 北京、江西南昌 B . 湖北武昌、江苏南京
    C .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D . 广州、江西井冈山
  • 15.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共一大召开 B . 中共二大召开 C . 中共三大召开 D . 国民党一大召开
  • 16. 起义创辉煌,磨难铸荣光:安邦除虎豹,军旗永飘扬。人民解放军军旗升起的标志是(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萍浏醴起义 D . 桂东南起义
  • 17. “苦难14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苦难14年”开始的标志是(     )
    A . 七七事变 B . 皖南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九一八事变
  • 18. 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北平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幻想,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西安事变
  • 19. “马嘶人笑角号吹,万方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碾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 红军长征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北伐战争
  • 20. 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 . 厂窑惨案 B . 济南惨案 C . 南京大屠杀 D . 旅顺大屠杀
  • 21.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线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 . 平型关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枣宜会战
  • 22.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
    A . 减租减息 B .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 . 消灭地主阶级 D . 开展游击战争
  • 23.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结合所学指出“共同商讨”的结果是(     )
    A .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 . 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C . 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签订了“双十协定”
  • 24.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首先打响的地方是在(     )
    A . 东北 B . 华北 C . 华东 D . 华南
  • 25. 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传唱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抗日救亡 D . 解放全国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nbsp;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陈旭龙《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 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务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的“这场败仗”指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这场战败引发的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分别是什么事件?
    3. (3)

      材料三: 


      材料四: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数量、地域分布、设立形式方面归纳证商口岸发展的趋势(特点)。
  • 27. 为了改写屈辱的历史,近代能人志士奋力拼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一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一《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陈独秀《陈独秀文集》 

    1. (1) 材料一反映洋务运动前期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拉开梁启超等人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3. (3) 为了实现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意义是什么?请写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4. (4) 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5. (5)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向西方的学习上有了哪些变化?
  • 28.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册上,中国共产党留下的红色迹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于1921年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这条革命道路,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纪录片《山河岁月》解说词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回忆1935年在贵州召开的某次会议时说:“会议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在这个万分因难的危机时刻,毛主席扭转了航向,使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对我们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四:1945年4月…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烟 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请根据材料一写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这条革命道路”的起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革命道路指引下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两例) 
    3. (3) 材料三中“某次会议”是指哪次重要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此次会议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4. (4) 材料四中“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哪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5. (5) “学习二十大,筑牢中国梦”,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如何践行“废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答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