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2 浏览次数: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21 分)
  • 1. 综合题

    (一)

    对浩瀚宇宙的向往,根植于中华民族之魂。苍穹之外,寄托着华夏儿女的无限( )想。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飞天梦得到了进一步实现。靠着自力更生。中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着陆、空间站建造陆续化为现实。这些成就凝聚的是几代航天人的心血,汇集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通过航天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探索,孜孜不倦的钻研谱写了探索星辰大海的壮丽诗篇。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永磊立寰宇间,在岁月淬炼中熠熠生辉。正可谓“____,____ ”。

    (二)

    “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最近,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展名自白在网络刷屏。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都会拿出 3200 元,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1. (1)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dān
    2. (2) 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三)
             北京冬奥,是一场展示一个国家的智慧和一个民族胸怀的文化盛宴。“中国式浪漫”的美轮美奂,写满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从24节气倒计时的“数字的浪漫”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的浪漫”再到“破冰”而出冰雪五环时“融合的浪漫”,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设计每一个场景,如诗如画,无不融汇着中国文化的鲜明元素。24节气文化、冰蓝水黑、主宾国之红、纯手工编织的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无不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人用实力展现奥运精神,用自信诠释大国风范。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盛宴 

      ②诠释 

    4. (4)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请你从下列句子中,选择其中的两句按上下联顺序,誊抄在材料(一)横线上。

      ①航天科技璀璨渺渺苍穹②航天科技自立自强 ③勤奋探索永不止步 ④探索精神映照泱泱华夏 ⑤薪火相传,航天人不角使命 ⑥壮志凌云,飞天梦开创未来

      上联:

      下联:

    5. (5)
      (四)
             冬奥会期间,由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雪蜡车为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雪上项目提供了服务。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勇干担当、尽职尽责,为实现“全项目参赛””“参赛出彩”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扬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2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给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表达感谢之情,并呼吁继续努力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飞天梦得到了进一步实现。 B .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C . 北京冬奥,是一场展示一个国家的智慧和一个民族胸怀的文化盛宴。 D . 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勇干担当、尽职尽责,为实现“全项目参赛”“参赛出彩”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扬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 2. 以下是小语同学整理的《古诗文边塞情》专辑,请根据提示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类别诗句作者出处
    边塞奇景
    王维《使至塞上》
    临危受命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思亲念家
    杜甫《春望》
    英勇杀敌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壮志未酬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二、阅读(39 分)
  • 3. 现代文阅读I

    冰雪精灵——雾凇

    张敏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震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苦是掀掉了这床“被子”执量就重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隆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震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震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也叫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也叫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之间空隙很多,它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当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生产器”,在有雾凇时,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和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人们能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有删改)

    1. (1) 下列对“雾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雾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 B . 雾凇是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C . 雾冷雾滴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或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冰雪。 D . 雾凇具有通透灵动的美,是一种自然现象。
    2.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⑤段主要说明了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首先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要求天晴少云和静风。 B . 选文第②段引用诗词,高度赞扬了雾凇的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C . 选文第段采用分类别、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D . 选文从雾凇外表的通透灵动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客凇内在的优秀品质,运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3. (3) 请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 4. 现代文阅读Ⅱ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立刻动了恻隐之心,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平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原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雪雨,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来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暮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是否他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虽然我曾期待过它开花,但我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⑮时光流转,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陌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著走去。

    (选自《美文》2020年4月,有删改)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1. (1) 阅读全文,体会“我”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

      孤零零的苹果树,让人可怜→①不开花的苹果树,让人失望→②

    2. (2) 按要求赏析画线的句子。

      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从修辞角度赏析)

    3. (3) 散文主要写作对象是苹果树,文章第⑥段却写到了老母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⑥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 (4) 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和紫藤萝分别给作者哪些关干“生命’的思考?
  • 5. 古代诗歌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一首十言律诗。诗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B . 诗以“春行”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步由孤山寺到贾亭西、到白沙堤,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C .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颈联用鲜艳的颜色,通过花和草的动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D . 最后两句占题,“最爱”直抒胸朣,诗人喜悦的心情溢干言表,充分表现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陶醉。
    2. (2) 诗中划线句被称为该诗中最抢眼的句子,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品味。
  • 6. 文言文阅读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底竭驽钝,接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 B . 悉以咨 已而细柳军 C . 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其奇者 D . 异同 先入南
    2. (2) 下面对《出师表》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 . 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亚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 . 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 . 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降也: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4. (4)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选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5. (5)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占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调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综合
  • 7. 为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斗志,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不虚度青春年华,学校将开展“青春·奋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活动任务。
    1. (1) 【寄语·青春】校长送给同学们两条格言,请你选择其中一条,作为你的青春寄语,并简述理由。

      第一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条: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2. (2) 【担当·青春】综合下列两则材料,探究青春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

      材料二:青年成才因素调查图

      我的结论:

    3. (3) 【拥抱·青春】在“阅读红色经典”读书活动环节,学校为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阅读红色经典的兴趣,准备通过张贴读书海报大力宣传。下面是校团委老师设计的两幅读书海报,请你选择其中一幅,根据括号提示,将海报内容补充完整。(推荐语在 80字以内)

      书名:《铜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①

      经典语录: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推荐语:②

      (围绕主人公的英雄形象,结合相关情节来写推荐语)。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1四渡赤水

      2血战湘江

      3① (补写一个长征故事)

      推荐语:②

      (围绕”长征精神"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生 活的指导意义来写推荐语。 )

四、写作(50分)
  • 8.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蓦然回首,总有一些情感,让我们难以忘怀。这情感或许是师生情、同学情、母子情、读书情……

    请以“难忘这份情”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②不少于600 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