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卷(...

更新时间:2024-03-26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3·德庆模拟)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
    A .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 .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D .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2. 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
    A . 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 .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 . 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原则 D . 求同存异的方针
  • 3. (2023八下·福田期末)  “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1950年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上发出的一句铿锵的誓言,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征程。该征程(  )
    A . 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B . 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C . 有力维护了民族的团结 D . 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
  • 4. (2024·东莞模拟)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 .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5. (2023八下·玉州期中) “北京市东来顺羊肉店……公私合营后,不适当地变动了这些店的原有货源甚至操作方法,使食品质量下降,顾客不满,这应该引为教训。”材料说明东来顺羊肉店食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公私合营缺乏实践经验 B . 随意变更货源与操作方法
    C . 供应商的原料质量较差 D . 一味强调效率而忽视工艺
  • 6. (2017·南京)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

    A . 研制原子弹 B . 参加石油会战 C . 治理兰考灾害 D . 培育杂交水稻
  • 7. (2019·沾化模拟)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雷锋
  • 8. 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 . 民族团结与民族统一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9.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人民公社化 D . 农业生产合作化
  • 10. (2023八上·临湘期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次会议上决定的( )
    A . 中国共产党党旗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旗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1. (2023八上·临湘期中) 右图中1954—1956年我国衣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国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 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D . "太跃进“运动的推动
  • 12. (2023九上·雷州月考) 这是一幅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正义的控诉》。衣冠楚楚的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被一只巨大有力的手撕去面具,露出丑恶的嘴脸。对这幅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 控诉美国在朝鲜的侵略行径 C . 美国军事干涉中国内政 D . 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 13. (2023·) 在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根据一位县委书记的事迹概括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它是( )
    A . 雷锋精神 B . 焦裕禄精神 C . 铁人精神 D . “两弹一星”精神
  • 14. (2023·盐城) 如图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5. (2023·南宁模拟) 观察《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8-2017 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数据图》,这个示意图可以直观反映出:(  )

    A .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B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 C . 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D .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16. (2023·庐阳二模)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 五大国缔结的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 17. 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 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年时
  • 18. 某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7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下列可以被放进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外交斗争》
    ②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③照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地图:《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分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9. 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靨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 )
    A . 邓世昌 B . 张自忠 C . 黄继光 D . 雷锋
  • 20.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的票据见证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西藏的和平解故 D .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 21. 下图为1958年《人民日报》上关于湖北”天下第一田”的报道。它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科学种田,农业丰收 B . 重视农业,忽视工业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 急于求成,浮夺成风
  • 22. 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23. (2023·广州二模)  八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部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语(如表)这可以说明改革开放( )                                  

    70年代末:蜂窝煤、鸽子笼、喇叭裤、铁饭碗
    80年代初期:乘车难、三大件、彩电、立体声
    80年代中期:打的、商品房、易拉罐、迪斯科

    A .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 . 缩小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D .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 24. 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不属于“梅开三度”范畴的是( )
    A . 重返联合国 B . 中美建交 C . 香港回归 D . 中日建交
  • 25.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是( )

    A . 甲午战败,危机加剧

    B . 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C .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3·德庆模拟) “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和善的道德观。(任举一例即可)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什么?结合图一、图二分别指出这一理论成功实践的例子。
    3. (3)  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 27. (2023八上·临湘期中)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封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义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年代标尺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事件。据材料一,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2. (2) 请根据材料二年代尺的提示,列出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确立的科学理论的名称。
    3. (3) 简要说明中共十九大所确立的科学理论与之前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并请你为该年代尺确定一个主题名称。
    4. (4) 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怎样的认识?
  • 28. (2023·西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中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受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根据上述条款所分得的份地,农民必须以服役的方式,或以缴纳现金的方式对地主履行地方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材料二  到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请简要评价该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为什么说“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3. (3) 结合所学,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哪一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