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8小我,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 万年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山顶洞人 C . 北京人 D . 河姆渡人
  • 2. 右边这张知识卡片是小兵同学参观半坡遗址 时所做的笔记。笔记的横线上应该写的是 ( )

    A . B . 水稻 C . D . 小麦
  • 3. 我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火的水平 B . 石器制作技术 C . 农作物的种类 D . 房屋建筑样式
  • 4. “盘古开天”和“愚公移山”等故事,属于( )
    A . 考古发现 B . 科学幻想 C . 历史事实 D . 神话传说
  • 5. 他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这个“他”是( )
    A . B . C . D .
  • 6.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 由单一民族发展而成 B . 由两个民族融合而成 C . 由中外民族融合而成 D . 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
  • 7. 商朝在历史上之所以被称为殷朝,主要是因为( )
    A . 商汤灭夏 B . 盘庚迁都到殷 C . 武王伐纣 D . 平王迁都洛邑
  • 8. 青铜器反映了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四羊方尊 B . 毛公鼎 C . 司母戊鼎 D . 青铜树
  • 9.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右边这个甲骨文应该是( )

    A . “田”字 B . “从”字 C . “明”字 D . “正”字
  • 10. 在“战国七雄"中,国力最强盛并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
    A . 楚国 B . 燕国 C . 秦国 D . 齐国
  • 11.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
    A . 运送军队 B . 防洪灌就 C . 南水北调 D . 消除水灾
  • 12.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是( )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韩非子》 D . 《孟子》
二、非选择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4分,第21小题13分,共39分)
  • 13. 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富贵资源。

    下列文物是在我国三处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何题。

    请回答:

    1. (1) 图①、图②和图③分别是、和曾经使用过的物品或工具。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空格内)

    2. (2) 根据上述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上三个原始人类已经掌握的生产和生活技能分别是 、和 (A缝制衣服B制作青铜器C挖土 D制作陶 器。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空格内)。请说说你选择这些技能的理由
    3. (3) 若要进一步探究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的文物中了解外,还有 哪些主要途径? (列出其中三种途径即可)
  • 1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由于长期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大动荡,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各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 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后期农业上出现的技术革新及这一技术革新的重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诸侯国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对春秋战 国时期的战争进行客观的评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的主要目的和形成“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材料三中的"繁荣局面"主要出现在哪一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请举出其中的三个学派.
  • 15.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同学们围绕"改革"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参与 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初步感知改革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 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任务二知识梳理】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改革。

    材料二 公元前 ① 年,  ②   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 ③ 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任务三 观点论证】某同学分享了关于“改革”的两则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1. (1) 根据材料一,为提高齐国的国力,齐桓公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②和③处填入对应的时间、人物和 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改革措施。(各 列出一项措施即可)
    3. (3)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改革"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泛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