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丰城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8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积累及其运用(10分)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chàng) 锋芒必露 而不舍(qiè) 缥缈 B . (chén) 鞠躬尽萃 古未有(gèng) 纯粹 C . 祷(qǐ) 庖根问底 堂大笑(hōng) 莅临 D . 落(zhuó) 怪诞不经 咄逼人(duō) 安详
  • 2. 找出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他毕业后来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 , 奉献自己的芳华。 B .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 . 网络时代一些无知网友为了点击率,常常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虚假消息。 D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B . 若菱特别喜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翻来覆去地重复读了好几遍。 C .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 . “闪送”创立同城速递新样本。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尤其是夕阳之下、微风之中,每一株小草都仿佛是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舞。

    ②它们是那么苗条而坚韧,以一种睥睨的态势看着脚下的世界。

    ③在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美丽的,连山上的野草也不例外。

    ④即使是夏秋之交,山上的野草也十分茂盛,就好像是春天一样。

    ⑤我们第一次上山的时候,他们简直惊叹极了。

    A . ​ ④②①③⑤ B . ④③⑤①②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③⑤④①②
  •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推动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为公、唯实、利民。 C . 伟大的历史,由人民共同书写;伟大的时代,是人民共同创造;伟大的梦想,靠人民共同完成。 D . 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0分)
  • 6. 阅读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 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1. (1)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 . “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土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 . “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 . 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2. (2)  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文中意思。

      而去 委( )

      元方入门不顾 顾( )

      服三军 欲(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3. (3)  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 8.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 (1)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2. (2)  《次北固山下》中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中包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3. (3)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1. (1) 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横线。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2. (2) 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3. (3) 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4. (4)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采春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多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域,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整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苗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黄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作者:乔忠延。有删改)

    1. (1) 标题“采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 (2)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要求回答问题。

      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读这篇文章不禁使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春》,两篇文章展示了相似的春色,但是描写的侧重点和主题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 11.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了解到少年鲁迅读的书有:《山海经》《西游记》《荡寇志》《鉴略》等。 B . 范爱农、藤野先生、长妈妈、衍太太等人物都出现在《朝花夕拾》的篇目中。 C . 《西游记》中,八戒在悟空的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童子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观主镇元大仙将唐僧师徒囚禁。悟空最后用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师徒得以继续上路取经。 D . 《西游记》中孙悟空各个时期的名称是不一样的:他刚出生,以“石猴”称呼;后来当上了猴王,自名“美猴王”;学艺后,他有了“孙悟空”这个名字;上天庭任职后得了“弼马温”和“齐天大圣”两个名号;取经后叫“孙行者”;取经成功之后被封为“斗战圣佛”。
  • 12. 《西游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世界,很多人物都有神奇的本领。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一谈,在孙悟空的诸多本领中,你觉得哪个最为神奇?(80字左右)
五、写作(50分)
  • 13.  作文。

    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备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

    请以“点点滴滴都是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