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3小题,共46分)
  • 1.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 邓世昌 B . 左宗棠 C . 林则徐 D . 关天培
  • 2. (2023八上·高要期中) “战争结束了,和平重现了,但中国人没有弄清这场战争的意义……中国没有 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没有利用五 口通商去培养中国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清政府上上 下下在战争结束后依然浑浑噩噩,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的昔日光环之中,”材料 描述了这场“战争”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背景 D . 影响
  • 3. 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
    A . 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 .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 . 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 .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4. (2020八上·洛阳月考) 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 火烧圆明园 D . 对华倾销商品
  • 5. (2022八上·赣县区月考)   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这反映了(    )
    A . 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B . 《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D .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6. 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它”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7. 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的血性驰名中外,其中,“抬棺入疆”击败沙俄支持下的叛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的湖湘子弟是(   )
    A . 魏源 B . 李鸿章 C . 曾国藩 D . 左宗棠
  • 8.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民用轮船公司,承揽朝廷‘官货’一半的运输量,其发展的客运业甚至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这表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
    A . 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 B . 推动中国教育文化的繁荣 C .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入侵 D . 促进了洋务运动走向成功
  • 9.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 . 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 . 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 . 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 . 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 10.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 . 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 11.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 奖励发明 B . 改革科举制度 C . 精简机构 D . 裁汰冗员
  • 12. (2022八上·龙岗期末) 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取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 . 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 . 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 . 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 . 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 13. 《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清政府六部之首。这一规定有利于西方(   )
    A . 干预清朝内政 B . 推动清朝改革 C . 打开中国国门 D . 军事威胁中国
  • 14. (2022八上·泉港期中) 对下面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人物

    结果

    1839年

    虎门之战

    关天培

    战死

    1842年

    吴淞海战

    陈化成

    牺牲

    1894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牺牲

    1895年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自杀殉国

    1900年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

    牺牲

    A .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斗争 B . 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 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 D . 义和团运动在北方风起云涌
  • 15.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闲聊。张三说:“我在《时务报》发过文章。”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赵六说:“我是同盟会成员。”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 . 张三 B . 李四 C . 王五 D . 赵六
  • 16. 历史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 推动了思想解放 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 完成了革命任务 D . 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17. (2020·成都)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 .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 .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 .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8. 1912年初,我国民间流行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其时代背景是袁世凯(   )
    A . 举行登基大典 B . 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 宣布取消帝制 D .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 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 . 孙中山 B . 梁启超 C . 蔡元培 D . 蔡锷
  • 20. 1918年,孙中山曾感慨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愈不聊生矣!”。他所提到的“强盗之专制”是指( )
    A . 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 B .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C .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 D . 土匪强盗的四处肆虐
  • 21. (2023·福田模拟)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曾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   )
    A . 批判传统文化 B . 引进西方政治观念 C . 塑造国民意识 D .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22. (2023·广东) 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 . 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 . 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 . 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 .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 23.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 .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 .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 .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 .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2分,合计24分)
  • 24.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探寻历史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中国人“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数,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便将剪辫子纳入反清革命,剪辫子成了一股风潮。广东光复后,人们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子者有20多万人,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北京2月12电:“……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今天退位。”《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材料四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 (4) 根据材料四,该事件指的是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何共同特点?
  • 25.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维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