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一)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作为同时代的产物,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共同点是( )
    A . 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 . 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 . 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 . 奴隶们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
  • 2. 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美洲地区,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 拉丁语源自印第安人 B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 . 两种语言通过新航路得以传播 D . 美国独立战争推动文化传播
  • 3. 1861年的马纳萨斯会战中,北方军队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而南方军队早已列阵相迎,在相持后,预先埋伏的南军援军赶到,发起反攻,北军一触即溃。此段记述可以说明( )

    ①北方军事准备不足②北方缺少援军③南方军队蓄谋已久④政府效率低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主张( )
    A .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B . 解放黑奴 C . 南北方相互独立 D . 建立自由州
  • 5. (2021九下·北京开学考)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还以各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不尊重印度士兵的宗教信仰。这段话描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 . 历史背景 B . 起义过程 C . 最终结果 D . 国际影响
  • 6. (2024九下·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九年级的小明同学制作了美国内战的年代尺,其中横线处应填…….............( )

    A . 颁布《独立宣言》 B .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 林肯当选为总统 D . 萨拉热窝大捷
  • 7. (2024九下·期中) 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但南北双方矛盾重重。其斗争焦点是( )
    A . 奴隶制的存废 B . 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联邦制的存废 D . 黑人的公民权利
  • 8. (2024九下·期中) 下图是明治初年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给予“黑船事件”的评价。其中“烈火”指的是( )

    A . 对西方侵略极端仇恨 B . 对君主专制统治反感 C . 汲取西洋文明的热情 D . 向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 9. (2024九下·期中) 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多次使用“nation”(民族国家)一词指称美国,在此之前,美国社会常用由分离的州组成的“union”(联邦)一词指称美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独立宣言》宣告了国家独立 B . 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 C .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联邦制 D .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 10. (2024九下·期中) 明治政府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与此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 . 殖产兴业 B . 废藩置县 C . 富国强兵 D . 文明开化
  • 11. (2024九下·期末)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 . 性质 B . 特点 C . 影响 D . 背景
  • 12. (2024九下·期末) 19世纪中后期,在日本出现了“公历取代了农历……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男人们剪掉发辨,修剪成西式短发”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明治政府( )
    A . 提倡“文明开化” B . 建立新式军队 C . 号召“殖产兴业” D . 废藩置县
  • 13. (2024九下·期末) 1854年国会讨论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建州时,南部奴隶主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己决定奴隶制的存废,并企图用武力强行建立奴隶制。对此,北方人民表现出英勇的战斗精神,与奴隶主反动武装进行流血斗争。双方此后爆发的内战( )

    ①废除了奴隶制

    ②消除了种族歧视

    ③实现了全国统一

    ④确立了共和政体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两支起义军,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殖民者。可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
    A . 人民群众的支持 B . 西班牙军队的软弱 C .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领导层的合作
  • 15.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科学的突破, 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 需求增长刺激新技术的发明 B .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 .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 . 生产经验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
  • 16.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 )
    A . 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 . 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 . 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 . 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 17. 1831年,达尔文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以下关于达尔文这次航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首次证明了地圆说 B . 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交通成就 C .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 . 为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积累了素材
  • 18.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工具领域的发明成果越来越多。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场变革是( )
    A . 蒸汽机的发明 B . 电动机的发明 C . 发电机的发明 D . 内燃机的发明
  • 19. 右图示意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促使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 . 殖民扩张和掠夺 C .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 工业革命的推动
  • 20. 为了解释天空和地球上的运动物体的行为,他假设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地球引力。他认为地球引力按照一种荒谬而令人欣慰的简单数学方程在空间发挥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的科学发现( )
    A .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B .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C .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 . 为电动机的发明创造了理论基础
  • 21. (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 .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 . 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 .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22. (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列宁执政时期的是(    )
    A . “开垦、开垦、再开垦” B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 .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 23. “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这句话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的受益国有( )

    ①德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中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5. 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里所指的“错误”是( )
    A . 鼓励支持发展手工纺织业 B . 提出的要求未被当局采纳 C . 没有及时制止农民焚烧警察局 D . 没有明确提出运动的口号
  • 26.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

    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对德宣战

    ④凡尔登战役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①②③ D . ②③④①
  • 27.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一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这场革命之所以顺利主要是因为( )
    A . 列宁亲自到现场领导武装起义 B . 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布尔什维克党已成为第一大党 D . 临时政府失去民心
  • 28.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 完成农业集体化
  • 29. (2024九下·期中) 小说是现实的映照。下列小说在英、德两国出版后广泛传播,据此判断当时的时代背景应是( )

    A . 欧洲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 B .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 . 德国崛起后英德矛盾激化 D .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广泛兴起
  • 30. (2024九下·期中) 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 . 战争的进程有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 D . 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 31. (2024九下·期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 . 制约了产业转型 B . 改善了民众生活 C . 突破了发展困境 D . 撚循了经济规律
二、材料分析题
  • 32. 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争,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历史上,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摆脱落后】

    材料一: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频繁战争,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彼得一世即位后,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有240多个近代工厂,工厂内有较细的分工。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一一九年级《世界历史》

    【重大转折】

    材料二: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俄国的转折》

    ①材料二中俄国发生的这种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政权变化】

    材料三: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②结合材料三分析俄国政权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后俄国建立了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

    【创新发展】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强国面貌】

    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此,丘吉尔曾感叹: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1. (1)  (3分)结合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 (2) (3分)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3. (3) (4分)材料四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哪里?
    4. (4)  (4分)材料五中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从俄国的建设中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有改动

    【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崔连仲《世界通史》,有改动

    1. (1) 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一采用了什么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推动了哪一能源工业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从科技层面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4. (4) 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