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本册综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春季期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B卷训练

更新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1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表中的生活现象与法律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生活现象

    对应法律

    司机刘某醉酒驾车肇事逃逸

    民法典、治安管理法

    父母送十二岁的小云到县城就学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公民年满十八周岁要依法服兵役

    宪法、兵役法

    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劳动法、刑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2024九上·天河区期末)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公布,广州在百个城市中排名第四,彰显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广州首创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的“双免”清单被全省推广。广州市政府的做法有利于(   )

    ①让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②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的水平

    ③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广州样板

    ①保障司法公正,维护人民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3八上·兴宁开学考) “法律是什么?”这是某校七年级某班身为律师的学生家长与同学们进行网络班会互动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下列同学的回复中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统治国家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创制法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4.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A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D .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5. 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相对应的有( )

    选项

    四大保护领域

    生活场景

    家庭保护

    妈妈要求小雨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学会生活自理

    学校保护

    教育行政部门责令父母将辍学未成年子女送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网络保护

    国家网信办开展网络专项整治行动,净化网络环境

    司法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中小学校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网吧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6. 媒体为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

    ①生活经验不足

    ②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7. 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制订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这些专门的法律包括(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8.   2021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一女士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站在某品牌展车车顶呼喊:“刹车失灵!”该女士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对此,你的看法是( )
    A . 维护权益是目的,方式方法莫在意 B . 依法诉讼难维权,花样维权效果显 C . 较真维权太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 D . 遇到纠纷细思量,维权方式须正当
  • 9. 此前,北京至天津的动车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乘客李某买的动车二等座,却非要坐在一等座上拒不离开,刘某因看不惯李某无理取闹的霸座行为,便动手教训了他,造成李某眼部轻伤。最终,刘某被判处拘役4 个月、缓刑 6 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6万元。这一案例启示我们要( )
    A . 少管闲事,以免惹火烧身连累自己 B . 依法办事,切莫触犯法律害人害己 C . 见机行事,教训对方时把握好分寸 D . 绝不怕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
  • 10. 下图是刑法修正案(十一)中个别下调的刑事责任年龄,这告诉我们青少年要( )

    ①增强法律意识,抵制身边不良诱惑

    ②遵守法律法规,做法治忠实崇尚者

    ③远离违法犯罪,认清违法犯罪危害

    ④提高立法能力,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1. 有效学习离不开知识的梳理、分析和运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知识梳理]某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对法律部分知识点进行了知识梳理,见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帮助该同学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 (2) [案例分析]2021年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起诉国内某短视频公司侵犯儿童个人信息诉讼案,经杭州互联网法院出具调解书后结案。目前,该公司根据判决对当事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对存在问题全面开展整改。本案结案后将给今后类似案件设立“标尺”,使社会公众充分知晓此类行为的法律后果,形成司法威慑力。

      利用上述思维导图中的知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3. (3) [参与解决]近年来,互联网论坛、网络自媒体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部分未成年人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能力有限,有样学样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运用“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的知识,分析未成年人如何健康使用网络。

  • 12. (2023七下·新城期末) 【走进法治天地】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历来是一年一度“两会”的热点话题。在2023年3月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工作报告中通报了一年来在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活动上所做的各种努力,并对进一步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作了阐述。 

    1. (1) 为了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们国家已经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请回答具体是哪几道防线。 
    2. (2) 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3. (3) 请你列举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专门法律。 
    4. (4) “熊孩子”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当今社会。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是危害社会,均有“熊孩子”的身影。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引起一系列“熊孩子”事件的真凶到底是什么?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谈谈作为一名青少年,应如何避免自己成为一名“熊孩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