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涡南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战争生活是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渲染了大战即将来临时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杜甫的“”(《春望》)写出了战火不断,诗人期盼亲人消息的追切心情;曹植的“”《梁甫行》》则记录了人们为避战乱,带领妻儿逃进山林险阻之地的悲惨现实。
    2. (2) 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突出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杜牧的“”(《赤壁》)表明机遇对战争结局的重大影响。通过精辟的议论,作者都阐述了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
  •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我的女儿同情地把苍蝇、面包和杏酱喂给它吃,这可怜的小麻雀作了我的实验品。但我相信它不久以后一定会痊quán愈,很快就能恢复自由——这也是我们一家共同的愿望和推测。十二个小时后,我们对它的伤情仍然挺乐观的。它仍然好好地吃东西,喂得迟了它还要发脾气。可是两天以后,它不再吃东西了,羽毛零乱,身体缩成一个小球,有时候一动不动,有时候发出一阵痉挛。我的女儿怜爱地把它捧在手里,呵着气使它温暖。可是它痉挛得越来越厉害,次数越来越多,最后,它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天的晚餐席上透着一股寒气。我从一家人的目光中看出他们对我的这种试验的无声的抗议和责备。我知道他们一定认为我太残忍了。大家都为这只不幸的小麻雀的死而悲伤。我自己也很懊ào悔: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却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quán(    )愈   (    )着   ào(   )懈

    2. (2) 上面的语段出自《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人名)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体裁)巨著。
    3. (3) 提取出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
    4. (4) “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中“很小的一个问题”具体指什么?“这可怜的小麻雀”“这只不幸的小麻雀”,语段中这样称呼小麻雀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情怀?
  • 3. 光明中学八年级(3)班打算12月10日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叁与。
    1. (1) 下面是一则新闻素材,请你按要求完成修改。

      【甲】5月27日-29日,以AI时代 数字化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乙】大会以数字时代的青少年为主要研讨对象 , 从个人、家庭、学校、政府、传媒企业和社会等多个不同角度,【丙】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和网络环境治理等议题 , 为助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共建清朗文明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治理实践经验。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西】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 (2) 活动中,对于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同学们分成两派,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3. (3) 活动结束后,小汇同学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了一则上联,请你选择下联(填选项)

      上联:荧屏内包罗万象

      下联:

      A.四海间万物皆有                B.互联网加一线牵

      C.方寸间通晓九天                D.小康家网络创业

二、阅读(55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⑨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

    ⑪ 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⑫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⑭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阳光深处的柔软》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斑斑劣迹”,属于褒词贬用,原指错误恶劣行为很多。这里指“我”童年时顽皮淘气的事情很多。 B . 第⑩段写到邻家婆婆一生的遭遇,她的坚强豁达让人心生敬佩,不仅教育了“我”,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C . 第⑬段画线句子以叶别离树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离世的悲伤之情。 D .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像作者笔下的树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2. (2) 作者记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道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树名

      树的神奇之处

      “说人论事”

      茅坑边的杨树

      即使长在茅坑边无人搭理也长得又粗又高大。

      院子里的两棵树

      人要在伤痛中坚强地成长,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门口的歪脖子树

      即使压弯了弄断了还是不断生长。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

    4. (4) 请说说第⑦⑧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5) 文章标题“母亲和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5. 现代文阅读

    ____

    材料一:

    作为公益性文化场所,大部分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这份“免费的午餐”不仅公众欢迎,显然也受到部分商家的垂涎。据报道,有研学团推出的故宫“私享团”,一次收费开价高达1000元。不仅如此,还有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将“直播间”直接搬进了展厅,售卖博物馆讲解、研学项目等产品……尽情发挥其“蹭”技。

    除了“蹭”,还有一个“闹”字,让博物馆和公众不胜其烦。这个“闹”,既指表面上的喧哗吵闹,比如孩子穿梭打闹、“讲师”声嘶力竭等,让静谧优雅的文化场馆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不但影响广大游客的参观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也指一些研学游成了热闹的观光旅游,无“研”无“学”只有“游”。有参观者反映,在博物馆看到研学团学生们排排坐,不观展不看文物,却低头玩手机;有些“讲师”讲解历史知识不严谨、不准确、不科学,给学生们灌输了一肚子“野史八卦”,不仅误人子弟,还造成对历史文化的曲解、对公共资源的滥用。

    “博物馆热”因“蹭”因“闹”而变味,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研学游,不仅增加参加者的家庭负担,还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新华网三评“博物馆热”》,有删改,“新华月”2023-08-27)

    材料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少年儿童暑期生活,8月20日,由安庆博物馆联合安庆市蓝天使艺术中心共同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梦回六尺巷》在安庆博物馆城市记忆展厅精彩上演。全天六场演出,场场爆满,20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

    话剧通过“纷争”“报信”“批诗”“和解”四幕,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吴家三尺地,吴家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的故事。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看,展厅实景带来沉浸式感受,也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观演体验。

    此次活动,让参与演出的小演员们对六尺巷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他们的演绎,也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传承至今的“谦和礼让“精神。

    材料三:

    每个文学地标的设计都藏有巧思。比如,第一个文学坐标,位于和平公园西园,设计人员重新设计了花窗,并镂空嵌入《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等八部文学名著的内容,回廊内则用自然声效吸引人们走进来,当声效系统感应到有人进入,亭子中央区域就开始播放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声景设计得非常巧妙。

    不仅声景设计得巧妙,视效也很抢眼。比如,地处鸡笼山北最幽深处的鸟台,有一个“文学屋檐”,以线条勾勒出中国古建屋檐意象,并用声景交互的科技手段营造出“飞鸟入山林”的意境,游客在檐下小憩时,会听到用古音朗诵的《紫钗记》《牡丹亭》,起身离开,诵读声即停。

    如今,通过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构、数据关联分析等方式,这座数字文学博物馆链接起南京1000多个“文学之都地标”,形成文学空间网络,让南京的世界“文学客厅”从一个馆走向一座城,也让文学有了更多人间烟火气。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有删改《光明日报》2023-08-09)

    材料四:

    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过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讲解员述说历史典故,培厚文化土层;在这里,孩子们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

    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据统计,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无论是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还是上海博物馆开启长达24小时的“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抑或是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越来越多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于一时的升温,更寄望于持久的“保温”。

    (《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有删改《人民日报)2023-08-11日)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受公众欢迎。于是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成为它们的圈钱工具。 B . 研学游的重点在“游”——热闹的观光旅游,其次才是安静的观展听讲,真研真学, C .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沉浸式实景展示,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方位全新感受,极大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 D . 博物馆想要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就要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2.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 (3) 材料四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在博物馆的利用与创新上,我们能从以上材料中学到哪些经验?请你简要概括。
  • 6. 文言文阅读

    ____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乙】文丞相甫冠奉廷对 , 即极口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 , 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注】①甫:刚刚。②廷对:即延试,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①极口:竭尽口舌。④嬖近: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⑤迁幸:帝王迁居他处。⑥断断:专诚守一。⑦志正:志向刚正。⑧器闲:胸怀宽大。⑨遂:成功,如愿。⑩首公:第一人。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行乱其所为      拂: ②于虑        衡:

      ③即极口国家大计  论: ④以天命去宋也  盖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思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

    3. (3)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自 是 而 断 断 焉 殚 力 竭 谋 扶 颠 持 危 以 兴 复 为 已 任

    4. (4) 文天祥算得上是【甲】文中所说的“法家拂士”吗?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理由。
三、写作(55分)
  • 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怀人”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在某个我晚,或许你又想起了留守老家的奶奶,或许你又思念起远在他多的爸爸,或许你又想念儿时一起的玩伴,或许你还会想起萍水相逢的那个人,甚或你又会忆起已经故去的某个人……这时,你与他(她)的点点滴滴,就会从脑海里涌现出来,情感之河不可遏止了

    请以“今夜我又想起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与他(地)之间感人的故事。

    要求;①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②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