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 (2) 峨眉山月半轮秋,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4) 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 (5) 思乡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  ” 表达了思乡的惆怅;李益在受降城上慨叹“  ,  ”,     道尽无限的愁思;马致远面对夕阳,

       一句 “” 饱含着愁苦的泪水。

  •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最后一句还有一版写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春是一种天真lànmàn 的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是一段慷慨激 昂的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心态,勇于选 择一条 rénjì hǎn zhi的路。李大钊当年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道:“国家不可一 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当雏鹰哺于巢穴、昂首观天之时,已 yùn niàng振翅九霄的梦想;当马驹休于栏下、引颈嘶鸣之际,已蓄积驰骋天下的梦想。回望历史,中国青年面对不同的困难,都展现出了____的决心, ____ 的勇气与____ 的行动。只要责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

    1. (1) 根据拼音,用正楷字体写出相应的词语。

      làn màn( ) rén jì hǎn zhì( ) yùn niàng( )

    2.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坚定不移 舍我其谁 脚踏实地 B . 坚定不移 唯我独尊 脚踏实地 C . 坚持不懈 唯我独尊 安分守己 D . 坚持不懈 舍我其谁 安分守己
    3.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要青年激发奋进潜力,就能志存高远,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B . 只要青年志存高远,就能鼓舞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C . 青年只要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D . 青年只要激发奋进潜力,就能志存高远,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二

    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 “奇才,可惜学术 不足。”并直言劝说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像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恍然大悟,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

    1. (1)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2. (2) 请你仿照横线前后的句子,再写一句符合语境的话,表达你对“朋友”的看法。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         ;朋友是失落苦闷时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各 题。
    1. (1)  七(1)班为校园书香节设计了“听配音,猜猜 TA 是谁”活动,让同学们识记《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请你根据人物语言写出人物身份或姓名。 

      人物 A: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人物 B: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2. (2)  在七(2)班举行的读书分享会上,有同学提问:鲁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他为何这样说?请谈谈你的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孝”。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黄)琬①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元年③ 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元年:汉桓帝年号,即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诏:皇帝的命令。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俄而雪骤   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风起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魏郡太守/为人谋而不忠乎 B .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未若柳絮因风起 C . 辞病不就/尊君在不 D . 即以其言应诏/可以为师矣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琬 年 七 岁 在 傍 曰 何 不 言 日 食 之 余 如 月 之 初

    5. (5)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请分析谢道韫与黄琬的才情分别体现在哪里?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 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蚌 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 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 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  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  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 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  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  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 ——当然  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  豁的一声, 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 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 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 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

    ⑦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 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  我的蟋蟀们! A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1. (1) 下列对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记叙了作者由童年嬉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再现了当时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 B . 本文的标题既交代了写作对象,又交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C . 本文插叙美女蛇的传说,是为了告诉人们不要应陌生人的话及做人之险。 D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3. (3) 小南认为这篇文章对他的写景作文有很大帮助,请你帮他总结从文章中学到的写景方法。 (写出两点即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 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功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 一  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 一片片绿的, 一片片黄的, 好像无数块巴西国旗。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  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 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 一面挖,大 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 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 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 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 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冯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 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 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 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 汤。A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 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炮炒荠菜、 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 一道凉拌便上了桌。 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 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 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余肉圆汤的原因。

    ⑪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⑪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 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B我对麦子有兴趣,    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 的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 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⑩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 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⑩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选自《至味在人间》,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2. (2) 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A. 充满温情      B. 满怀豪迈 C.  饱含悲伤

    3. (3)  请你参考画线句A 的批注示例,对画线句B 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画线句 A 批注:“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 指“我”和妹妹们挖来荠菜后, “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我”和妹妹们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4. (4)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三、作文(50分)
  • 9.  走近一个人,才感受到深藏的温暖;走近一片景,才领略到隐藏的神奇;走近一本书,才发现蕴藏的才情……因为走近,我才知道……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走近你,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③不得套作、抄袭;④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