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周口店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朴树籽,树籽的外皮已不见,硬壳和果肉被烧成白色。据此考古资料推知,北京人( )
    A . 过着群居生活 B . 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C . 使用磨制石器 D . 采集是食物重要的来源
  • 2. 下图为出土于佛山西樵山的双肩石器,距今5300年左右,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双肩石器,后来传到两广、海南、台湾、贵州和云南等地。据此可知,我国南方先民( )

    A . 存在生产技术交流 B . 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D . 能够制作各类工具
  • 3. 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表明贾湖居民( )
    A . 群居现象消失 B . 阶级分化明显 C . 社会经济繁荣 D . 进入农耕生活
  • 4.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 . 早期人类 B . 半坡遗址 C . 人文初祖 D . 禅让制度
  • 5. 《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
    A .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 . 华夏族开始形成 C . 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D . 禅让制正式确立
  • 6. 在商周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这主要是因为青铜器( )
    A . 数量和种类多 B . 铸造规模宏大 C . 制作工艺高超 D . 象征身份地位
  • 7. 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中的文字有助于了解的历史时期是(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A . 夏朝 B . 商周 C . 春秋 D . 战国
  • 8.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主动与齐结好 B . 分封制走向瓦解 C . 周天子依附于齐晋 D . 诸侯战争很频繁
  • 9. 戎、狄等都是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布于天下”;晋国与戎、狄作战时,吸取了其擅长的步战,逐步放弃车战。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 )
    A . 加速了民族交融 B . 巩固了天子地位 C . 推动了政治变革 D . 促进了经济发展
  • 10. 商鞅变法时,建议实行“徕民”政策。于是,秦孝公即以“优其田宅,复及子孙”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周边相当数量的人口流入关中。这一举措有助于( )
    A . 发展生产 B . 管理人民 C . 确立县制 D . 严明法度
  • 11. 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 . 长城 B . 弛道 C . 都江堰 D . 灵渠
  • 12.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他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庄子
  • 13. 有学者认为,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该学者旨在强调百家争鸣( )
    A . 学派众多 B . 思想活跃 C . 影响深远 D . 注重创新
  • 14.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这一举措(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维护了长治久安 C . 推动了边疆开发 D . 实现了领土拓展
  • 15. 《史记·平准书》描述说:“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与这一描述相符的是( )
    A . “楚汉之争” B . 郡国并行制 C . 刘邦建国 D . “文景之治”
  • 16. 汉初“私铸钱盛行,钱法很乱”。“自前193年至前113年,钱法变了九次,也就是在铸钱问题上,朝廷和豪强做了九次斗争。”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 )
    A . 实行“推恩令”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实行盐铁专卖 D . 统一铸造货币
  • 17. 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B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 北击匈奴收复失地 D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18. 光武帝刘秀生长于民间,目睹了耕作的艰难和百姓的疾患,天下大定后,以安定平和的形式推行统治。这表现在,光武帝( )
    A . 合并郡县 B . 惩处贪腐 C . 裁减官员 D . 释放奴婢
  • 19. 下图为“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它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该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 )

    A . 民间生活气息浓厚 B . 经济发展迅速 C . 外戚宦官专权严重 D . 时局动荡不安
  • 20.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国……马嗜苜蓿。汉使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昭君出塞 C . 设西域都护 D . 光武中兴
  • 21. 下图所示为司马迁游历路线,他从游历中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为日后写成《史记》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 遭受酷刑 B . 史德高尚 C . 注重实践 D . 爱憎分明
  • 22.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材料描述的战役( )
    A . 使袁绍被歼灭 B . 发生地点在黄河流域 C . 曹操以少胜多 D . 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
  • 23. 下表为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这些举措推动了( )

    政权

    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

    A . 对外交往 B . 民族交融 C . 区域开发 D . 战乱频繁
  • 24. 历史示意图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战乱频繁 B . 北民南迁 C . 走向统一 D . 三国鼎立
  • 25.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下表为不同等级的封国概况。晋武帝这一做法( )

    辖下民户数

    封国等级

    置军人数

    2万户

    大国

    上、中、下三军5000人

    1万户

    次国

    上、下二军3000人

    5000户以下

    小国

    1500人

    A . 实现了国家统一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导致了八王之乱 D . 推动了人口内迁
  • 26. 东晋和南朝的商品交易场所,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的正规“市”之外,还有“草市”“军市”“夷市”“互市”等各类交易场所,星罗棋布,分布广泛。这说明当时( )
    A . 丝路贸易兴盛 B . 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C . 航海技术进步 D . 南方商业贸易兴盛
  • 27. 下表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 )

    导言  中国的诞生

    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

    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____

    ……

    A . 历史时期的开端 B . 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C . 帝国规制的完备 D . 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 28. 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这一举措( )
    A . 消除了民族差异 B . 推动了江南开发 C . 笼络了守旧势力 D . 有利于鲜卑汉化
  • 29.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也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体现了( )
    A . 民族的交融 B . 江南的开发 C . 战乱的危害 D . 科技的进步
  • 30.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这表明《齐民要术》( )
    A . 是最早的农书 B . 对后世影响深远 C . 体例非常完备 D . 蕴含着科学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文物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们承载着历史,也见证了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前时期文物

                                          

    图1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图3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图4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5  刻有水陆攻战图案的战国铜壶         图6  商鞅铜方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史前时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2. (2) 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件文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 32.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透过它可以管窥我国古代的社会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天子与其他高级贵族,都是“肉食者”,盘中有时也能见到葱韭之类的蔬品,不过那多是调味用的。一般平民的饮食,蔬果野菜占相当大的比重,与周王有天壤之别,正如《礼记·王制》所云“庶人无故不食珍”,不逢祭祀大典,庶民是难以吃到肉食的。

    ——摘编自王仁湘《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

    材料二  汉代从域外引进的食物(部分)。

    食物种类

    食物名称

    引进地

    蔬菜

    胡瓜(黄瓜)、胡芹(旱芹)、葫(大蒜)、苜蓿苗、胡豆(蚕豆)、豌豆

    西域

    调味品

    胡椒、胡麻(芝麻)、

    西域

    水果

    蒲桃(葡萄)、胡桃(核桃)、安石榴(石榴)

    西域

    水果

    椰子

    东南亚

    ——摘编自刘朴兵《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一)》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多于统一的时代,胡族与汉族杂居。南方与北方民族混居。饮食交流在各民族文化沟通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让各民族能够从饮食方面着手,逐步扩大到语言、文字、穿戴服饰以及生活用品的交流等等。各民族的文化开始碰撞、吸收,移风易俗,逐渐形成共同的生活习俗,最后达成文化上的认同。

    ——摘编自靳一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饮食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引进域外食物的主要途径,这些食物的引进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交流的影响。
  • 33.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兵马俑一号坑中的军阵。

    材料二  秦始皇陵兵马俑拥有诸多美誉,可以说是有点“子凭母贵”——它们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御用品。可俑不过就是偶人,兵马俑即是兵、马形状的陪葬偶人,黄土为泥,经火烧制,不是真人。西汉学者郑玄对俑的描述更为精准:“有面目肌发,有似于生人。”

    ——摘编自许卫红《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兵马俑的特点。
    2. (2) 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也有人认为秦始皇以兵马俑代替真人陪葬,是一位仁君。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请结合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