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与运用(30分)
  • 1. 【任务一 赛诗会】“赛诗会”活动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进行,小东是文学社成员之一,负责校对活动主持词,请一同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1:尊敬的各位老师

    主持人2: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1:五千年的悠久历史,(A)哺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主持人2:(B)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不衰的瑰宝。

    主持人1:今天我们共聚一堂,(A)通过诗文,我们相识相知。

    主持人2:(B)今天我们探求先贤的情怀,走进悠远的古代。

    合: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C)莅临指导的老师,并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持人1:接下来,由我来宣读此次比赛的规则。本次比赛采用积分制,每位选手听题后按铃进行抢答,题目也会同时呈现在屏幕上,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则扣1分。率先拿到10分者获胜。现在请听题。

    主持人2: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下一句是什么?

    选手: “____。”

    主持人1:请补充屏幕中缺失的《<论语>十二章》。

    选手: “吾日三省吾身:____? ____?传不习乎?”

    主持人2:请背诵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整首诗。

    选手: “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1:现在难度升级。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诗中以乐景写哀愁的是哪一句?

    选手: “____ 。”

    主持人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哪两句蕴含自然理趣和①péng bó ( )的朝气,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选手: “____,____。”

    主持人1: 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 但刘禹锡的《秋词》却②jié rán bù tóng( ),作者在该诗中写明丽的秋景,并引出豪迈的诗情的是哪两句?

    选手: “____,____。”

    ……

    主持人1:不知不觉中,活动来到了尾声。面对中国古典诗文的浩瀚深邃,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不禁(D)油然而生。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们能看到大家投入了极大的③rè chén( ),从选手的笑脸里,我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主持人2:(C)虽然赛诗会结束了,但是我们感受到的美好将镌刻在我们的心中。(D)千年的音韵,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万世的情怀,似乎仍在心头荡漾。最后, 我们想用一副对联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活动。

    合:传国粹,诗海扬帆显风采;展雅韵,书山探宝领风骚。

    1. (1) 小东在校对过程中,为了方便主持人,想把需选手作答的诗句补充上,请帮忙补写诗句。
    2. (2) 小东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平分情况,所以又设置了“一锤定音”环节,在平分时使用。请帮忙解答。题目如下:

      月,是东方人的精魂,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月之作俯拾皆是。请结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月”这一意象,品析作者流露的情感。

    3. (3) 主持词的创作者有三个词语不会写,用了拼音代替,请你根据拼音帮他补写词语。
    4. (4) 主持词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哺育 B . 源远流长 C . 莅临 D . 油然而生
    5. (5) 主持词中,画线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诗文,我们相识相知。 B . 今天我们探求先贤的情怀,走进悠远的古代。 C . 虽然赛诗会结束了,但是我们感受到的美好将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D . 千年的音韵,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万世的情怀,似乎仍在心头荡漾。
  • 2. 【任务二 小调查】文学社针对校园经典阅读情况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情况,请一同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典阅读现状调查表

    项目

    人数

    阅读情况

    怎样阅读

    经常

    偶尔

    从不

    浏览,不动笔

    抄词句

    作批注

    写摘要

    写心得

    650

    338

    208

    104

    380

    163

    56

    38

    13

    材料二:

    下面是两位同学写的读书感受。

    示例一:读书如品茗,品茗需慢斟细饮,读书需反复咀嚼。

    示例二:读书如登山,登得越高,风景看得越远; 读得越多,眼界越开阔。

    1. (1) 分析材料一,你得出什么结论。
    2. (2) 请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仿照材料二其中一个例句,表达出你的读书感受。
  • 3. 【任务三 读经典】文学社为了引导大家阅读经典,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开展了一期“名著阅读方法指导”的专题讨论,请一同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不同视角,探究名著。下面表格是小东整理的从不同视角来探究名著的方法,请完成表格。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检索目录

      第 19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20 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23 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选自《西游记》)

      分析猪八戒的勇敢形象,应选择精读第20回,理由是:

      关注人物

      C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选自《朝花夕拾》)

      文中的C是:(填写人物)

      体察社会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改编自《朝花夕拾》)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的“盛事”是指

    2. (2) 归类跳读,趣读名著。小城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他读《西游记》时所用的“归类跳读法”。请根据他所整理的要点帮他补全阅读笔记。

      《西游记》中多次写到悟空通过“变化”而钻入妖怪肚子里,从而成功降服妖怪的故事。比如……(请举一例,要包含悟空变成什么、妖怪名、情节概述等内容。)

二、阅读(40分)
  • 4. 我推荐大家读《大鼠》这篇文言文。这篇文章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还可以让我们积累不少文言词汇。《大鼠》和《狼》一样都是蒲松龄所学,我们可以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

    【甲】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下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踯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项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情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阖(hé): 关闭,合拢。②逡(qūn)巡: 这里指来回地走动。③跳踯(zhí):指跳上跳下。

    1. (1)  参考“释义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一狼径

      迁移法: 太丘舍

      屠自后断其

      成语参考法: 悬梁刺股

      异国来贡狮猫

      查字典法:“适”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到……去;②副词。刚刚,刚才;③适合,适宜;④副词。恰好

      (填序号)

    2. (2) 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辄被食/日荔枝三百颗 B . 之/目不 C . 鼠逡巡穴中出/屠后断其股 D . 辗转争间/弛担
    4. (4) 请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

      如 此 往 复 不 下 百 次 众 咸 谓 猫 怯 以 为 是 无 能 为 者

    5. (5) 根据情境,补充下面的对话。

      请你给我们说说怎样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吧。

      好的。两篇文章内容都涉及到与凶恶的动物作斗争,但带给我们的启发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 5. 我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叫做联读。比如我们可以联读一些新闻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些信息。

    【材料一】

    2022年7月某咨询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对我国汉服市场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统计和预测。

    2015—2025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及预测

    【材料二】

    网络上曾有人说:“在任何一个城市,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都有些格格不入,除了西安。”城墙下,是一个古色古香、开放包容的城市,在这里,古老和现代交融,都市的摩登白领和衣香魅影的汉服小姐姐共同构成了街头最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走在西安街头,在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城墙、青龙寺,甚至在地铁上,看到身着汉服的俊男靓女都不足为奇。也许因为西安这座城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这里的人们更容易接受汉服文化的熏陶。

    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文化,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传统汉服文化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作为千年古城的西安,很快加入了这场汉服运动。汉服爱好者王雯琳在日常生活中就坚持穿汉服,她表示:“我现在每天坚持穿汉服,就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汉民族服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希望告诉别人,汉服不是只能用来表演,用来走秀,用来礼仪展示,在生活中,也可以作为日常搭配,因为汉服魅力无穷。”

    (摘编自《在西安,身着汉服来一场穿越之旅》)

    【材料三】

    由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凯旋教授主持申报的《汉代服饰款式、结构图考及三维虚拟仿真研究》项目获批后期资助重大项目,这是2022年度陕西省唯一立项的重大项目、全国唯一立项的考古学项目。

    该项目依托陕西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汉代服饰款式、结构以及整体形制虚拟仿真为应用场景,对汉代各阶层人物服装进行计算机虚拟仿真,逼真地还原了中国汉代服饰的着装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方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编自《西安工程大学虚拟还原汉代服饰项目获批教育部重大项目》)

    【材料四】

    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精湛的制衣技艺,还蕴含着儒家思想、中庸思想、礼仪文化等传统文化。传统汉服的改良有利于促进两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日常生活中穿着汉服能够对人们产生审美影响,从而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汉服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服饰智慧,只有把传统汉服与当代人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赋予汉服新的生命力。相信在设计师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下,改良汉服必定能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可和更好的发展。

    通过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并结合新时代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精神的理念,形成改良汉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文化销售点,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充分感受对国家文化的热爱。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振兴和发展的关注,人们对汉服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改良汉服的受众群体与其消费能力是非常清晰的,主要是追求个性化款式,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具有相对稳定的价格范围,能够更好地进行销售和扩大消费市场。

    (摘编自《改良汉服在服装个性化定制中的创新发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5—2021年,中国汉服销售规模实现了1.9亿元到101.6亿元的激增。 B . 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使这里的人们更容易接受汉服文化的熏陶。 C . 《汉代服饰款式、结构图考及三维虚拟仿真研究》是2022年度全国唯一立项的重大项目。 D . 人们对汉服的需求逐渐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振兴和发展的关注。
    2.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说说为了助力“汉服”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 (3) 阅读【材料四】,以小语的身份来给同学们介绍改良汉服的价值。

      小语:我很喜欢汉服!下周社团展示日,我想在当天给同学们介绍改良汉服的价值。

  • 6. 我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那一缕花香,绽放在思念里》。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纯粹动人的感情。

    那一缕花香,绽放在思念里

    ①早春,当一缕微风带着淡淡的花香拂过我的脸颊时,我便知道,是迎春花开了。

    ②迎春花就开在故乡的一条巷子里,一方小小的平瓦房的墙上。每年早春,那红砖砌起的墙上都会绽放出一片耀眼的金黄。朵朵迎春一嘟噜一嘟噜地串在细细的枝条上,伸出墙体,那一片金黄,那缕缕花香,引得过路老乡不住地看,抽搭着鼻子使劲儿吸它的香气。而平瓦房的主人总是看着这一切,乐呵呵地折下几根枝条送给驻足欣赏的老乡,让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淡淡的芳香,很快就使村庄从寒冬的冷寂中复苏了。

    ③待到折下的花又长出来,主人心心念念的小人儿就从城里回来了,通常还要捎着父母的一点心意——一双球鞋,或是一提蜜食。小人儿扑进他的怀里,喊着“太爷爷——”。这个小人儿便是我。太爷爷把小小的我抱起来,满院子转。休息的时候,他将蜜食一块块塞给我吃,自己则提着那双球鞋出去,从村东头夸到村西头: “俺孙子、孙媳孝顺呐!”尽管鞋子不名贵,太爷爷却很开心,满脸皱纹堆在一起,长长的眉间也开出了一嘟噜灿烂的迎春花。

    ④迎春花开后不久,院子里的樱桃树、柿子树也接连开了花。一时间,淡粉、金黄、橙红鲜绿交织,表妹、小姑,还有村里的很多孩子都跑来看,本来只有我和太爷爷两人的小院霎时生动起来。太爷爷把玉米皮三捆两捆,打一个小小的结,用打火机一点,这个小玩意就忽地蹦出去了,像田间的蚂蚱一样。这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男孩子连连叫好,女孩子看到小火苗原本很害怕,都用手挡住眼睛,可最后也一齐跟着喝彩、鼓掌。太爷爷被孩子们簇拥着,老人、孩子、花、草,被一缕飘来的淡淡花香拂成一幅美丽的画。

    ⑤但过不了多久,小院就又安静下来了。村里的孩子开始陆陆续续去到城里,和我一起玩的人越来越少,难免会有些无聊,太爷爷便说,要带我去“过大沟”。他把他的老式自行车找出来,加固一下后面的娃娃座椅,把我抱上去,抓过一顶宽大的草帽,骑着它经过一间间平瓦房,一张张贴好的门神画像,一排排飞舞的萝卜旗,出了巷子,出了村庄。我坐在后面,看着太爷爷起伏的后背,他藏蓝布衣下瘦瘦的身躯似经风吹日晒已不堪重负,但是他蹬脚踏板的双脚却格外有力,几乎看不出他已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骑着骑着,太爷爷哼起了小调,然后提醒我:“过大沟喽——坐稳噢!”我紧紧抓住座椅的握手,感觉身体向前微微倾倒,重心下移又上移,身体再往后一仰,一颠一簸中,这条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带来无限乐趣。最普通的骑车过大沟,就这样成为我童年无法忘却的快乐。

    ⑥这样的生活,美好却过得太快,以至于转瞬间即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2013年冬天,寒风呼啸,母亲突然对我说:“我们去看太爷爷吧。”我欢喜地点头,很快穿戴好,奔向楼下,却没有瞥见母亲眼底的一抹忧伤。到了老家,我跟着一队头缠白布条的人缓缓地走,恍惚中又回到从前。

    ⑦又一个早春,我站在故乡那一方小小的平瓦房墙旁,那红砖砌起的墙上如往年一样,绽放出一片耀眼的金黄。朵朵迎春一嘟噜一嘟噜地串在细细的枝条上,微风拂过,送来一阵淡淡的清香。这挥之不去的花香,不只是红砖墙上迎春花的,它更是太爷爷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诗意的人生态度。这一缕花香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而今,它萦绕于心间,绽放在我对往日时光的思念里,伴我继续乐观、坚强、诗意地走下去。

    1. (1) 文章主要描写了“我”与太爷爷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时间

      “我”

      太爷爷

      待到折下的花又长出来

      太爷爷喂“我”吃蜜食并提着球鞋向村里人夸赞“我”父母孝顺。

      迎春花开后不久

      我和太爷爷住在小院里。

      过不多久, 小院安静后

      我感觉到无聊。

      我站在故乡那一方小小的平瓦房墙旁。

      太爷爷的迎春花绽放出耀眼的金黄。

    2. (2) 按照括号里面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尽管鞋子不名贵,太爷爷却很开心,满脸皱纹堆在一起,长长的眉间也开出了一嘟噜灿烂的迎春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最普通的骑车过大沟,就这样成为我童年无法忘却的快乐。(从朗读重音的角度)

    3. (3)  请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4. (4)  根据情境,说一说本文和《秋天的怀念》中的花,分别对作者有何重要意义。

      本文最后一段说“这一缕花香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让我想到了《秋天的怀念》。两篇文章中的花都对作者有着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三、写作(50分)
  • 7. 东城未来学校文学社面向七年级开展征文活动,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向文学社投稿。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在旅途中,你也会有你的故事,请把你的故事告诉我们。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