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积累名言警句时,有时会无意中将字抄错,于是设置了一道每日作业题,命名为“语言诊室”。下面的句子是今天“语言诊室”的“病人”,请从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应改为 应改为

  • 2. 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展现着不同的风姿,也寄托着不同的情感。课上,九年级同学围绕主题“千古江山·百年悲欢”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白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一山一水皆美景。

    1. (1) 小语:“”欧阳修勾勒出山间春夏的不同风光。(《醉翁亭记》)
    2. (2) 小文:“,上下一白。”张岱描绘出西湖冬日的茫茫雪景。(《湖心亭看雪》)
    3. (3) 小美:“”,范仲淹描写出风光奇异的边塞景象。(《渔家傲·秋思》)

      主持人:一草一木皆关情。

    4. (4) 小德:“”,李白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前路的坎坷。(《行路难·其一》)
    5. (5) 小启:“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出游遇雨,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定风波》)
    6. (6) 小欣:“,吹笛到天明。”陈与义追忆往昔岁月,抒发落寞孤寂的情怀。(《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阅读了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规定的6本名著(《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同学们准备通过小组合作,编制一本阅读手册,便于查阅与分享。

    目录

    板块

    栏目

    A.阅读准备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B.走进作品

    内容概要

    思想主题

    艺术特色

    C.分享收获

    片段推荐

    创意表达

    1. (1) 【步骤一:目录分类】同学们计划将6本名著按一定的分类方式编排目录,请制定分类标准,并将6本名著进行分类。
    2. (2) 【步骤二:板块设计】手册现有三个板块七个项目(见上表),如增设“思考感悟”栏目,应放入的“板块”是( )?

       A.阅读准备 B.走进作品 C.分享收获

    3. (3) 【步骤三:栏目编辑】小组同学正在编辑新增的栏目“思考感悟”,你负责为《世说新语》编辑“思考感悟”,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编辑。
    4. (4) 编写《水浒传》“创意表达”栏目时,需要用一幅插图来表现小说主题,小组同学找了以下两幅图片,你会选择哪一幅插图表现小说主题?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二、阅读(40分)
  • 4. 文学作品阅读

    老兵和军马

    梁晓声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菲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⑪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⑫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⑬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隆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⑭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删改)

    1. (1) 文章讲述了老兵和军马“白头心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同时伴随着老兵的真情实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

      心理

      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

      欣喜

      涌出热泪,感动

      老兵与“白头心儿”告别

      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

      重新开始

    2. (2) 阅读文章,需要关注语言的表达技巧。请联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

    3. (3)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意犹未尽,请结合全文及人物形象,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
    4. (4)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老兵和军马》的故事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故事内容相近,但文本文体却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军马落泪了

      西藏墨脱,从军16年的边防老兵马勇即将退出现役。马勇望着营区熟悉的一草一木满怀不舍,除了连队和战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有一位陪他奋战过8年的无言战友——军马“铁蹄”。

      曾经的墨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有全军为数不多的特殊“兵种”——骡马运输队,当时各个单位巡逻物资全靠骡马运送。今年已经22岁的“铁蹄”,在马勇的心里不仅仅是“战友”,还是“过命的兄弟”。一次巡逻途中,领头的“铁蹄”突然停住。赶也不走、拉也不走,还一直往后退,过了一分钟就发生了塌方,当时如果没有它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铁蹄”无言,但似乎听懂了马勇的话,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再见了,老战友:再见了,我“过命的兄弟”: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

      (本文选自央广军事频道新闻报道解说词,有删改)

  • 5.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

    ……

    ……

    【材料三】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钢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1. (1) 对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3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 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 . 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能干出非凡业绩,都能获得表彰。
    2. (2) 材料一中写到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其中一个途径是“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材料二中的语文学科制定一个学习方案。
    3. (3) 某校为加强劳动教育,增设了许多特色劳动课程,同学们参加热情高涨,但却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质疑,认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并且劳动不是必考科目”,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你会如何安抚家长?请运用材料知识,简要回复。
  • 6. 古诗文阅读

    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求教、勤苦学习的宋濂,感受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后生的劝勉之意。因此,老师决定组织开展以“爱上读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现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消夏绝句

    【清】赵翼

    消磨长日仗丹铅①,常苦巾箱少逸筠。

    解事童奴传好语,门前新到卖书船。

    【注释】①丹铅:校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

    材料二

    初,牧翁得此书仅出价三百余金,以《后汉书》缺二本售之者,因减价也。牧翁宝之如拱璧,遍属书贯欲补其缺。一书贾停舟于乌镇,买面为晚食,见铺主人于败篦中取书二本作包裹,请视则宋板《后汉书》也。贾心动窃喜,因出数枚钱买之而首叶已缺。贾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顷为对邻裹面去,索之可也。”乃并其首叶获全。

    (节选自《牧斋遗事》)

    【注释】①篾:竹箱。②板:雕版,这里指雕版印刷的书。

    材料三

    与人书(六)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表颓者,十居七八。赤豹 , 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 , 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1. (1) 有一位同学对材料二、三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牧翁之如拱璧 

      书贾欲补其缺 

      以穷以老而于衰颓者 

    2. (2) 另一位同学对材料一《消夏绝句》中“逸篇”的“逸”不理解。下面对“逸”字的解释,你觉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结合诗歌内容和材料二证明你的选择。

      A.释放 B.安闲,安逸 C.通“佚”,亡失,散失

    3. (3) 材料三顾炎武目的是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也表达了对后生的劝勉之意,但两文劝说的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化需要传承,参加完“爱上读书”的主题学习活动,你汲取到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三、写作(55分)
  • 7. 学校计划开展“关爱动物,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图片。请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作品中任选一幅,推荐给学校宣传部,并说明推荐理由。

  • 8. 写作

    梅高洁傲岸,经寒冬而盛放;兰幽雅空灵,处深谷而幽芳;竹虚心直节,遭风雨而不倒;菊冷艳清贞,凌霜雪而飘逸。“君子和而不流”,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磨难,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君子之心,淡然坚守,他们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于我们个人而言,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要有一片自留地,那里生长着所有的美好,喧嚣世上我们坚守着内心的一片净土,在凡尘俗世上获得平静与满足,正如陶潜归园田居,阮籍放浪形骸,在浮躁中保持心灵的宁静,是为坚守。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观点。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