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16分)
  • 1. 某校学生在元旦期间开展“蜀门秦关,思古幽情”探究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川陕道上,边界分野处竖起高高牌楼,北刻蜀门,南镌秦关。站在秦关蜀门,前后回望,倒有了思接千载之xiá【】想。这门之内、关之外、门与关之间相互缠绕着诸多问题,只要关乎空间,就联结时间。【A】

    李白早就叹息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论北方还是南方,人的习性是相通的,他有一种内驱力,就是要使生命的意义登峰造极不断地去创造和发现,拓展和丰富。或许最初居于秦岭北侧的周人秦人与秦岭南侧的蜀人巴人,仅仅只是为了访古猎奇 , 沿着温润平缓、植被茂密的河谷,一边采集,一边猎,辗转迁徙,长期探索,终于认识到了隔绝八百里秦川与巴蜀沃野的秦巴山岭中,竟然有路可通。

    秦巴巍峨,横空出世,形胜天下;蜀门秦关,雄jù【】川陕,协合南北。蜀门与秦关之间,几千年的时光,演绎了多少壮歌,成就了多少典故,大事件,小插曲,慷慨悲歌,浪漫情怀,多个城市的舞台轮番上演着蜀门与秦关的佳话。关门基址,古名天上,后为汉王台,今称望红台。昔有米仓道,今建二南路,北上三秦通中原,南下四川达成渝。川陕交流,要塞纽。安民倡谊,永结秦蜀友好。

    人类征服的欲望永无止境 , 再高的山也挡不住,再深的谷也堵不住,再危险的道也敢去涉足。蜀门秦关,对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来说,九牛一毛 , 但对于古人的穿越也不亚于上天揽月。时下,随着西汉高速贯通,变成通衢大道,但蜀门秦关本身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却依然会散发恒久的光芒,这蜀门秦关的牌楼,则必定是打开思古幽情的一柄钥匙。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遐 shòu 踞 shū B . 遐 shǒu 锯 qū C . 暇 shòu 踞 shū D . 暇 shǒu 锯 qū
    2. (2) 文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峰造极 B . 访古猎奇 C . 永无止境 D . 九牛一毛
    3. (3) 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关乎空间,就联结时间。(将关联词“只要……就……”改成“既……又……”) B . 不断地去创造和发现,拓展和丰富。(将“创造”和“发现”交换顺序) C . 多个城市的舞台轮番上演着蜀门与秦关的佳话。(“上演”改成“传颂”) D . 随着西汉高速贯通,变成通衢大道。(在“变成”前加主语“蜀门秦关”)
    4. (4) 填入文中【A】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遥想远古,铁器尚未出现,火药也没发明,更谈不上开山技术与设备。

      ②况且还有虎熊狼豹,古人是怎样穿越蛮荒险峻的秦岭巴山呢?

      ③巍巍秦岭,茫茫巴山,横断川陕,亘古便为人类沟通一大屏障。

      ④秦岭最窄处也有两三百米,植被茂密,没有人烟,完全可能迷路。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二、文化·探究(34分)
  • 2. 小文对苏轼与他人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探究,请帮他补全表格。

    “苏轼的文人圈”专题探究

    和苏轼的关系

    姓名

    教材中的“文人圈”

    苏轼的偶像

    范仲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下“①,②”,体现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博大胸襟。

    苏轼的伯乐

    欧阳修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③,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为自己留下了饮酒时的特写镜头。

    苏轼的弟弟

    苏辙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④,⑤”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与祝福。

    苏轼的学生

    秦观

    秦观在《行香子》中用“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⑥,⑦”表达自己的酣畅心情。

    并称“苏辛”

    辛弃疾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用一句“⑧,却道‘天凉好个秋’”感叹人生的无奈。

    小文的探究发现

    通过对苏轼及与他相关人物的故事、作品的梳理阅读,我们看到了立体的苏轼形象。例如,他把范仲淹视为偶像,可见他也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他与弟弟分隔两地,依然接受现实,写词宽慰,可见他的洒脱豁达:他和辛弃疾并称于世,可见他卓越的诗情才华。

    迁移拓展

    ⑨通过探究,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苏轼形象,你认为苏轼会和下面名著中的哪个人物成为朋友?请结合小文的探究发现和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A.《水浒传》 B.《世说新语》 C.《聊斋志异》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于余者乎?

    (乙)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 ,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之。盟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④则天:武则天。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人持沃灌

      烨然神人

      时人之知也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冬烈风 今为所识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B . 况才之于余者乎 人恒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自平乡尉免乡里 其将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 . 则天甚之 或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 (3) 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B .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C .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D .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 (5) 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张嘉贞虽然曾经身处艰苦的环境,但都表现出的品质,是因为宋濂“”,张嘉贞“”。
  • 4. 校刊准备展示“读名著,润心灵”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和小文一起,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1. (1) 知识梳理: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给图书分类,并为同学们介绍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名著

      书籍分类

      写法介绍

      表达效果

      《艾青诗选》

      现代诗选集

      营造氛围,丰富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水浒传》

      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主要人物故事独立成篇,各尽特色,梁山起义的发展脉络清晰。

      《儒林外史》

      长篇讽刺小说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

      《简·爱》

      外国小说

      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2. (2) 要点探究:围绕《水浒传》的艺术特点,你和小文展开了讨论。

      小文:《水浒传》的语言洗练、明快,极富表现力。

      你:的确是这样的,如“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写武松看了带有印信的榜文,知道有老虎,又怕这回去被酒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几句描写就非常具有表现力,小文你能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吗?

      小文:①

      你:说得真好。《水浒传》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词句,需要阅读时细细品味,方得其妙。除此之外,《水浒传》里还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口语,贴近当时生活。小文,你看这句话“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 , 如何这等不达时务!”其中“安眉带眼”“晓事”就是通俗易懂的口语,小文,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小文:②

      你:其实,除了语言之外,古代白话小说非常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比如林冲和武松同样被发配,在受到狱卒索贿的时候,做法截然不同,你能根据他们的性格评述一下他们的做法吗?

      小文:③

三、感悟·分享(70分)
  • 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簪花仕女》的舞蹈】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以《簪花仕女图》为创作背景的舞蹈《簪花仕女》

    ①11月20日晚,沈阳歌舞团创排的以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为蓝本的古典舞《簪花仕女》亮相央视综合频道《诗画中国》栏目。

    ②《簪花仕女》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让观众跟随展卷人、辽博副馆长董宝厚的视角,用汉唐舞还原画作中的人物,在诗、舞、乐合一的氛围中展开叙述,对话国宝,让画中人物跃出纸面,展现了大唐的生动气韵。节目开播后引发热议,观众在充分领略中国服饰文化、礼仪之美的同时,也对拥有众多珍稀书画藏品的辽宁产生了浓厚兴趣。

    ③徐行的风雅、广袖的舒展、眼波的流转,瞬间展开春意盎然的千年画卷。舞蹈中,演员翩翩起舞,轻盈如飞、柔美舒畅,如唐代仕女们在幽静的庭院中捕蝶、赏花,若有所思,《簪花仕女图》里描绘的情形展示得活灵活现,观众在感受雍容自信大唐气度的过程中,仿佛被带回到那个大唐盛世。

    【了解《簪花仕女图》的渊源】

    ④《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

    ⑤《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的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

    【探寻《簪花仕女》的诞生】

    ⑥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除了《簪花仕女图》,还有《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等享誉中外的传世唐代书画,为何选择以《簪花仕女图》为创作背景,通过舞蹈让文物“活”起来?沈阳歇舞团团长窦强说,经过与有关专家多次研讨决定,认为《簪花仕女困》艺术表现力更强、更富于挑战性,更能舞出唐代仕女的优雅与自信,更能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⑦如何回望历史,与千年前的辉煌盛世深情回眸、深沉对话?窦强说,《簪花仕女》从多个角度对《簪花仕女图》画作进行了高度还原。演员的服装是根据《簪花仕女图》的高清扫描图,进行颜色和图案的细致比对后进行的还原;《簪花仕女图》中的“标志物”为五位贵妇头顶的芍药、荷花等五种硕大的簪花,造型师据此用绢手工制作了五种簪花,力求每一片花瓣、花叶都还原画作。除了朱红色的服装、高耸的云鬓和硕大的簪花,舞蹈还高度还原了《簪花仕女图》中的扮相。画作中仕女们都是斜刺向上的“蛾翅眉”,为了还原这个小细节,演员需要刮掉眉毛重新造型,为此她们刮掉了自己心爱的眉毛。

    ⑧如何尽显仕女窈窕婀娜之态,赋予作品鲜明夺目的美感?她说,之前她们有的跳芭蕾,有的跳民族舞,汉唐舞的发力方式和其他舞蹈不同,头上的发鬓约3.5公斤重,要在舞中“倾倒”,在“倾倒”中舞蹈,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控制力。

    1. (1)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簪花仕女》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在诗、舞、乐合一的氛围中展开叙述,让画中人物跃出纸面,展现大唐的生动气韵。 B .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画中描绘了五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夏秋之交赏花游园。 C . 画作中贵族妇女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主要通过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来表现。 D . 选择以《簪花仕女图》为创作背景,是因其艺术表现力更强、更富于挑战性、更能舞出唐代仕女的优雅与自信,更能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2. (2) 请结合【探寻《簪花仕女》的诞生】的内容,概括舞蹈《簪花仕女》从哪些方面对《簪花仕女图》画作进行了高度还原?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雪花面”

    ①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发愁时,我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④我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⑤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蠕子,说了一段往事——

    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⑬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⑭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文/马海霞,有删改)

    1. (1) 小说围绕“雪花面”展开情节,请根据情节发展在空格处填上相关内容。

      人物

      事情

      态度

      “我”

      把做多了的面条端给瘦大叔吃

      父亲

      尊重

    2. (2) 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3. (3) 小说插叙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加以概括并分析。
    4. (4) 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 (5) 一碗“雪花面”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下来。
  • 7. 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在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学习落后了赶快追上去,但总是告诉自己说“不急”。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套作,不抄袭,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