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chén。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____,____。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____;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下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热忱拈轻怕重纯(zuì)鄙(báo) B . 热诚捏轻怕重纯(cuì)鄙(bó) C . 热诚捏轻怕重纯(cuì)鄙(báo) D . 热忱拈轻怕重纯(cuì)鄙(bó)
    2. (2) 下列在文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写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漠不关心 冷若冰霜 持之以恒 B .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C . 默默无闻 麻木不仁 持之以恒 D . 默默无闻 冷若冰霜 精益求精
    3. (3) 下列对文段中某些词语感情色彩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纯粹、高明”这样的词充满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是褒义词。 B . “鄙薄、见异思迁”这样的词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是贬义词。 C .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如文段中的“打算”、“学习”等。 D . 文段中写到白求恩同志时一般都用褒义词,如:“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感动、医术”等。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点名分段朗读《纪念白求恩》,小红竟然没有举手,我估计她肯定是生病了。 B . 后来,老师点了小明朗读最后两段,同学们听完他美妙的朗读和丰富的表情,都深深地折服了。 C . 老师对大家的朗读进行了点评,还做了示范。总之,老师的点评和示范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D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被白求恩医生的精神所感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____。____;____。如何突出中心呢?首先____,其次____,另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对比手法等。

    ①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

    ②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③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④要围绕中心选材

    ⑤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A . ①⑤②④③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①⑤③②④ D . ③①⑤④②
  • 4.  芦淞区各中学开展“读书写作交流会”,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下面的任务:为大家介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要说清主要内容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
  • 5.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
    1. (1)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3)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4) 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
  • 6. 古诗文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列有关所选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龟虽寿》也是他的作品。 B . 整首诗实写所观之景,尽抒壮志豪情,景物和情感融为一体。 C . 本诗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给人苍凉慷慨之感,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D .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 (2) 诗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 7. 文言文阅读

    吏事,寡学术,及相,太祖常劝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家人发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书柜、书箱。④薨: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 (1)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之 普少吏事 B . 逝者斯夫 处决 C . 曲肱而枕之 竟日 D . 为师矣 太祖常劝读书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B .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C .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D .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 (4)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解释它的意思,并说说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少年情绪管理

    材料一

    ①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②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去,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③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一脚把门踢坏了……

    ④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二

    ①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②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③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数据来源《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①万文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②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B . 受调查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是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 C . 受调查男生的奔放的负面情绪多于女生,同样,男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也多于女生。 D . 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加顺利。
    2. (2) 结合材料一,谈谈青少年在加强情绪管理上可以怎么做。
    3. (3) 请从材料二的图表信息中,简要概括你得出的主要结论。
    4. (4)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谈到了对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建议,请简单说说内容上各侧重什么。

      材料一侧重:

      材料三侧重:

  • 9.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的脚步(赵丽宏)

    ①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②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腊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香,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绽开在严寒中的腊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

    ③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

    ④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录。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⑤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嫣红……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

    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廊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宿舍里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在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

    ⑦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只见很多人围在那里看,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

    ⑧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⑨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橡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⑩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去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⑪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鸟在这棵树上歌唱。且让我也用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7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的脚步,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美丽的春天会如期而至;也指作者的有关春天的人生经历,感受生命的美好。 B . 《春的脚步》这篇文章语言比较平实,像老朋友谈话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思绪表达得弥漫着一种和谐和自由的气息。 C . 《春的脚步》和朱自清的《春》一样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只是没有《春》那么优美、有画面感,没有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 . “春的脚步”运用拟人手法,亲切自然。表达了作者永远心怀希望,热爱美好生命的情感。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 (3) 品味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

    4. (4) 文章④-⑧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叙了哪两件事?有什么作用?
  • 10. 名著阅读

    【甲】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一定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优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此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1. (1) 文中以下词语与文中“回忆”一词词性一致的是( )
      A . 优美 B . 因此 C . 翻开 D . 光辉
    2. (2) [甲]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乙]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3. (3) [甲]文段所在的文章中,“我”为什么决心和猫们为敌?[乙]文段所在的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表达与写作(共50分)
  • 11.  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⑴可以大胆怨象,但要符合你性格发展的逻辑。不仅要想象你自己的生活,还要想象十年后社会的发展,因为这是十年后的你所生活的环境。

    ⑵不要只是概括地叙述,要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描写等,具体展现你的性格、心态,以增加真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