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备战高考·高政二轮复习专练:18 时代精神的精...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走好人生路,都需要哲学智慧。以下对哲学起源的思考,错误的是(    )。
    A . 人生处处有哲学 B . 哲学是一门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学问 C .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根本问题的追问和思考 D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 2. (2024高二上·清远期末)  2023年10月,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相继公布。这些科学奖被认为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对哲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材料说明(    )
    A .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C .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D .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促进、相互包含
  • 3. (2024高二上·期末)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C .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4.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 .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5. (2024高二上·龙门月考) 针对社交媒体上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所谓“虚假信息”,日本外务省制定了加强性应对政策,该计划预计需700亿日元。有网友说:“这像是掩耳盗铃。”下列观点与“掩耳盗铃”本质一致的是(    )

    ①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②事物的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机器一般的物质实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4高二上·伊春期末) 在哲学史上,哲学基本派别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    )

    ①“万事皆备于我”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苟日新,日日新”与“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4·文化期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①正确回答了时代和实践的具体问题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④实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
    A .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 .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D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9. (2017高二上·海淀期末)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 .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 存在即被感知 D . 气者,理之依也
  • 10. (2022高二上·洛阳期末) 有人认为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灵魂。也就是说每个自我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都取决于其意识体本身,而客观世界则是由这些意识世界构成,这样即无客观坐标,只表现个人意志,其认为物质不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是(   )

    ①“你不来,牡丹不开”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气者,理之依也”和“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③“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和“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和“人是万物的尺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3高二上·惠州期中) 下列与“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这一观点所属的哲学基本形态一致的是(    )
    A . 境由意造,物由心生 B .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12. (2023高一下·杭州期中)  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心外无物,万物皆备于我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3. (2023高二上·长春开学考)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具体体现在( )

    ①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

    ②把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

    ③缺乏辩证法思想

    ④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2高一上·宜宾期中) ____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
    A . 空想社会主义 B . 工人运动 C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15. (2024高二上·清远期末)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最高理论成果

    ③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立时代之潮头,具体回答了中国之问与世界之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该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带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

    ③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巅峰

    ④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表明( )

    ①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学森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同时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真理”。从1956年开始,钱学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沟通与嫁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和纽带,创立了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并强烈呼吁发展交叉学科。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当然包括交叉学科),如若丢弃这件宝贝不用,实在是太傻瓜了!而如果能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必然的,无疑义的。”1957年,他在《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一文中提倡说,在技术科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把理论和实际灵活地结合,不能刻板行事。

    1978年,他强调,“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家要力求主动,不断吸取新科学、新技术的成就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材。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 19. (2023高二上·连城月考) 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编制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 20. 看图,理解漫画,回答问题。

    《乌鸦喝水》新传

    1. (1) 漫画中乌鸦的话反映了哲学的哪两个基本观点?
    2. (2) 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21. 长期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评价考核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城市管理者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受GDP指挥棒和短视的城市管理的影响,我国的城市规划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许多城市往往是一任领导一个规划,导致城市建设、管理的混乱。虽然我国早有城乡规划法,但并未得到全面落实,城市规划、建设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本是极其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一些城市管理者那里,城市规划却成了朝令夕改的计划。

    城市管理者必须转变城市建设理念,注重适度、均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城市不再盲目扩张,要坚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稳定性、人性化;既要注重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城市的人性化管理,在各个方面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总之,少做一些“大手笔”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多做一些精雕细刻的惠民工程、里子工程,让城市真正成为市民的幸福乐园。

    1. (1) “城市规划朝令夕改”属于哲学哪个阵营的哪种形态?请具体阐述这一哲学阵营的基本观点及这种形态的基本内容。
    2. (2)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对中国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进行分析。
  • 22.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任选以上两个观点,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