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天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期末模拟...

更新时间:2024-04-07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6</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48</span></strong><strong><span>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span></strong>
  • 1. (2021高二上·昌都期中)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有了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思想家的指引,人类才从根本上告别了荒昧,走向人文、理性、高贵。社会在变化,而今该怎样让人类真正告别战争、贫穷、恐怖、灾害……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这要求新时代的哲学智慧(   )

    ①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和历史趋势

    ②能直接反映当今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

    ③能指导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④能正确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具体领域规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辩证唯物论的逻辑顺序是“世界是物质的一一物质是运动的一一运动是有规律的一一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正确体现辩证唯物论逻辑顺序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螺蝗,率皆有法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③﹣②﹣①
  •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①正确回答了时代和实践的具体问题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④实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3·辽宁模拟)  ChatGPT是美国某公司研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对话,甚至能代写教授级论文。有专家指出,获得这些功能主要是依靠对聊天机器人算法模型(NLP)的训练,通过不断给它喂数据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修正NLP的参数,让它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智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成功研发智能聊天机器人说明意识将理想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人机互动对话表明人工智能能够对人的意识活动进行模拟和“学习”
    ③人工智能代写论文说明其执行指令的同时探求任务本身的内在逻辑 
    ④给人工智能喂数据并修正参数表明具有“人化”特点的联系是客观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 
    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2年12月4日,国际上首次开展了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的水稻种子,随同神舟十四号成功返回。在轨实验的120天,完成了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团队系统地研究了空间微重力对植物的影响,为今后利用改造开花基因来促进植物适应空间微重力环境提供了新方向,为人类未来载人深空探测提供生命支持。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动力,科研服务社会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促进空间科学的发展
    ③要抓住研究重点,主导科学实验的性质 
    ④要变革生产方式,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党的二十大修订的《党章》强调,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认识只有不断丰富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2年6月21日,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是新时代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规范约束执行权、强化执行监督、推动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的上层建筑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先于社会存在而能动变化的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进步
    ④通过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的部分 
    ④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他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是因为(  )
    ①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不变
    ③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④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沙洲瑶族村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时强调:“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牢记殷殷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沙洲瑶族村党员干部与群众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续写“半条被子”故事的新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之所以要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命运与共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代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主力军
    ③对人民的充分肯定是人民群众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价值判断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古朴的茶桌椅、精致的茶器,三五好友饮酒煮茶、围炉夜话,这是历史记载中古人的冬天生活。如今,“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消费新方式,人们开始尝试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中式慢生活。“围炉煮茶”热潮重新兴起(  )
    ①促进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增加传统茶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使茶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和共同价值追求
    ③能够让年轻人在与茶的对话中重新唤醒古老茶文化
    ④彰显了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国人生活美学的深刻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谈到文化多样性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告诉我们(  )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同民族文化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④全球化趋势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几千年来,“和”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

    ①和羹之美需要各种食材充分融合,文明应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
    ②合异制约了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应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差异才能和谐共存
    ④各种食材的个性寓于和羹的共性之中,文明应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这启示我们(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 
    ②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理解
    ③要加强文明交流对话,促进不同民族文化融合 
    ④文化交流互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①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④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1·湖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

    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

    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壬寅年正月,老百姓阖家团圆增加了一个新内容——看电视剧《人世间》,《人世间》以“让观者看过往的故事,想当下的心事、发自己的心声”的创作理念,成功对接观众的频率。作品选择以周家三代人的故事为基础向社会全景发散,辐射工人、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等人生百态,展现在大破大立的沧桑变迁里社会各阶层与国家共克时艰作出的奉献和牺牲。从周家三兄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了时代巨变留下的深刻印痕,感受到了纵然历经无数波折,我们的民族始终散发着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昂扬生命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与当年东北老工业城市的居民区原貌相吻合,剧组以征集或购买的方式收集了各种老物件,锅碗瓢盆,自行车,电风扇,收音机,收录机,还有年画,挂历,电影海报,墙上糊的报纸等等。电视剧制作还启用了自动控制,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弥补了电视剧常规摄制方式的不足,为观众带来全新视角的感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电视剧《人世间》是如何实现口碑收视双丰收的。

  • 19. (2022高二上·荆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是经济、科教、生态、农业大省。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新阶段湖北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立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奋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第一,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主动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第二,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不断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第三,扛牢长江大保护责任,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新路,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坚持“生态立省”战略,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1. (1)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湖北省奋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做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 (2) 请你为湖北省如何奋力建设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的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塑造了生机蓬勃的繁荣国家,成就了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材料一:回顾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努力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径、新方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出台惠民生、暖民心的新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交上了一份写满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答卷;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药价降了、看病方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以实现。
      材料二:初心使命永不忘,继往开来再出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贯彻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增进民生福祉的。
    2. (2)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青年的担当作为。结合材料二,运用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的知识,以“奋斗新征程,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规范;③语言言简意赅,逻辑清晰;④字数150﹣2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