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老山界》...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阅读·体验,品味家国情怀;名著阅读

    下面是同学探究”经典人物立身之道”专题的部分成果,请你参与完成表格,感受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名著人物

    立身的方式、结局

    探究发现

    江姐

    梁生宝

    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带领互助组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问答题
三、现代文阅读
  • 4. 文学作品阅读

    春走老山界

    谭谈

    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 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 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滚水蹦跳着勇猛向前。 遇到高崖, 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⑥终于, 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 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⑦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 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个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⑧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 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⑨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 一担一担地送往茶叶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 B . 第③段联想丰富,描绘了一幅娇美动人的雨后山景图,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 C . 第⑥段作者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 D . 文末“取款机”喻指野茶林给山民带来持续经济收益,写出了山民的获得感。
    2. (2)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①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点词语)

      ②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赏析画线句子)

    3. (3) 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4) 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
  • 5.  提高测试

    8.阅读

    ①敌人的炮火把阵地几乎翻了个个儿。

    ②他们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一个排的战士打得就剩了两个人——除了排长,另一个是年仅16岁的兵。

    ③兵有文化,会写诗,都是抗战诗,很鼓劲。兵的兜里装了好多碎纸片子,五颜六色,大部分是捡来的烟盒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兵本来在宣传队,但因为主力部队减员过多,被补充到了一线,刚来几天就碰到了这场硬仗。因为又瘦又小,大伙儿叫他“瘦干儿”。排长干脆叫他“干儿”,而且两个字不连起来叫,他喊:“干——儿。”瘦干儿说:“排长占我便宜。”排长嘻嘻一笑,说:“我这岁数,当你干爹,你不吃亏。”

    ④这片刻的宁静令排长全身放松,他挖了一锅烟,斜靠着坐下,袅袅升起一股烟雾。吸完烟,排长开始数子弹,还有12发。排长问:“干——儿,你还有多少子弹?”瘦干儿说:“5发。”排长说:“都给我。”瘦干儿磨蹭着把5发子弹掏出来,又一颗一颗数了数,递过去,却又恳求说:“给我留点吧。”排长想了想,就退给他一颗,说:“我一发子弹能换一个鬼子的命。”瘦干儿咬着嘴唇说:“我也……能。”排长问:“你打死了几个?”瘦干儿说:“一个。”“瞎猫碰到了死耗子。”排长说,“笔杆子不行,打鬼子得用枪杆子。”瘦干儿小声说:“诗,也是武器。”排长“扑哧”一笑:“什么湿啊干啊的,狗屁!”

           ⑤这时炮弹呼啸而来,排长喊声“卧倒”,便把瘦干儿压在了身子底下。

    ⑥鬼子屎壳郎似的又开始向前挪动。排长瞄准射击,果真一枪一个准儿。瘦干儿看了排长几眼,捂了捂胸口,按住那狂跳的“小兔子”,举枪瞄了好半天,“啪——”一枪,一个鬼子倒栽葱。排长望一眼瘦干儿,舔舔大拇指,摸出一颗子弹,在手中捏了捏,扔给他。瘦干儿子弹上膛,又捂了捂胸口,瞄了半天,又一枪,又有一个鬼子倒栽葱……

    ⑦鬼子躲在石头后面,停止了进攻。

    ⑧他们只剩一颗手榴弹了。

    ⑨两人开始后撤,但没走出百步,又停下了——前面是悬崖。

    ⑩鬼子从三面包抄过来。

    ⑪排长说:“咱今天回不去了。你这孩子也真可怜,只有十几岁。”

    ⑫瘦干儿汪了两眼泪水。

    ⑬排长问:“怕了?”

    ⑭瘦干儿咬着牙说:“不怕,尘土迷了眼。”

    ⑮太阳渐渐暗淡了光泽,朝西天坠落下去。

    ⑯排长搂住瘦干儿,感觉出他身体在轻轻颤动。

    ⑰“干——儿,咱爷俩一块儿死。我陪着你,怕啥!”排长说着拧开了手榴弹盖儿,“咱队伍里没孬种!”瘦干儿的牙齿打着战,说:“我——不孬。”排长拉出了弹弦,慢慢地在手指上缠绕。瘦干儿忽然说:“排长,别浪费手榴弹,给鬼子留着⋯⋯咱跳崖,兴许还能活⋯⋯”排长脸对脸望着瘦干儿说:“对,咱留个囫囵身子。”

           ⑱排长向鬼子甩出了那颗手榴弹。

    ⑲排长搂着瘦干儿走到悬崖边。向下一望,瘦干儿闭了眼,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排长忽然掐住了他的脖子,吼道:“我说过,咱队伍里没孬种!”

           ⑳瘦干儿说:“排长,我不是⋯⋯排长⋯⋯我蒙上眼睛⋯⋯行吗?”

           ㉑排长皱皱眉,说:“行!”

           ㉒瘦干儿又说:“排长,我还要留首诗。”

           ㉓排长迟疑片刻,说:“也……行!”

    ㉔瘦干儿摸出了碎纸片,又拿出了笔,坐在地上,开始写诗。此时,瘦干儿似乎镇定了许多。排长那只大手一直搭在他的脖子上,乜斜着眼望着那支铅笔头刷刷地急速滑动。写完,瘦干儿把纸装进衣兜里,按了按,然后“刺啦”一声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蒙在眼上,说:“排长,给我系上。”排长边系边哽咽地说:“其实,你还是个娃娃啊!这样,也不丢脸!”

           ㉕瘦干儿嗫嚅着说:“真的?”

           ㉖鬼子拥到了山上,惊愕地望着这两个人。

           ㉗疲惫的太阳即将结束一天的旅行,西方的山峦被阳光染成一片血红。

           ㉘蒙着双眼的小战士和排长一起走向了悬崖尽头⋯⋯

           ㉙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叫瘦干儿的兵是我的四叔。

    ㉚三年前,我在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里,看到了他那首写在烟盒纸上的诗,并专门抄写下来:

    ㉛在牺牲的那一刻/我蒙上了双眼/同志们啊,别说我怯懦/我只是不忍看/不忍看属于我的最后一抹阳光/在眼前匆匆掠过。

    1. (1)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㉗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疲惫的太阳即将结束一天的旅行,西方的山峦被阳光染成一片血红。

    3. (3) 作者为什么用“生命的绝唱”做标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4) 文章结尾引用诗歌有什么作用?
  • 6.  现代文阅读

    材料—: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

    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延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路方法帮助患者学会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 (1)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 . 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 . 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 .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2. (2) 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
    3. (3) 王素和李想对拖延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王素: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李想: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你:

    4. (4) 下面是对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平,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写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信息说: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  策

四、写作题
  • 7.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提示:①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②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③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