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班准备制作一期以“守文化根脉,聚筑梦伟力”为主题的宣传报,请你一起策划具体内容。(32分)
  • 1. 板块一:寻根•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交相辉映、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产生了体现一系列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的代表性符号和形象,比如汉字、长城、中国结、二十四节气……②这些符号和形象____,绽放着中华民族思想的光辉,贮蓄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体现着中华文化最深层次的文明印记和基因血脉,是代表中国形象、展现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质的重要载体。③作为一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犹然而生,不禁感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1. (1) 小文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有几个字音不能确定,请你帮助他给下列加点的字标注读音。

      放 

      ②贮

      脉 

    2. (2) 你在检查时,发现第③句中有三处词语书写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3. (3) 你们小组成员对第②句横线处应填写的成语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填 ____
      A . 截然不同 B . 标新立异 C . 独一无二 D . 混为一谈
    4. (4) 第①句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 2. 板块二:鉴赏•文化内涵
    1. (1) 我们的文化根脉很多都源于古代先哲们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传统精神内涵都是宝贵的财富,下面是第二小组同学整理的诗文表格,请你将表格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精神内涵

      古诗文名句

      作者及出处

      思乡怀人

      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爱国情怀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崇高理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豪情满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自省反思

      ⑤曾子告诫我们每日都应多次进行自省反思的句子是:

      《论语•学而》

    2. (2) 积累文学文化常识是一个人拓宽文化学识重要的途径,下列是小语整理的文学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古时候人们对年龄的称呼有很多,其中六十岁既可以称“耳顺”,也可以称“花甲”;七十岁一般称“古稀”。 B . 古代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其中称呼别人的母亲为“令尊”,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家慈”。 C .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D . 海伦•凯勒是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就选自其中。
  • 3. 板块三:探索•家园情怀

    家国情怀构建起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古人强调读书为学不但要修身弘道,而且也要兼济天下。在崇尚知识、热爱读书文化传统熏陶下的历代有志之士,皆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勤学苦读,修齐治平。正是在中华民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修身弘道兼济天下的读书文化和读书传统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报君亲恩、立民物命、传圣贤道”,使得中华文明____数经兵戎四起、山河破碎的劫难,____仍形成了维系民族精神的坚韧纽带,筑牢了凝聚家国共识的坚实基础。

    1. (1) 请在语段的括号内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 (2) 下列对语段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戎”字笔顺的第四画是斜钩。 B . “情怀”“劫难”“坚韧”这三个词的词性相同。 C . 画线句的主语为“有志之士”。 D . 语段第一句的句子主干为“家国情怀构建思想内核”。
  • 4. 板块四:传承•古典名著

    七(1)班在“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中开展了一次以《西游记》为专题的阅读活动,读后大家共同完成如下任务,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也参与完成。

    1. (1)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取经,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____

      ①智取红孩儿

      ②三打白骨精

      ③三调芭蕉扇

      ④四圣试禅心

      A . ④②①③ B . ②④①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④②
    2. (2) 阅《西游记》,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七(1)班想开展以“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为辩题的辩论赛。小明想写一份“猪八戒是一个正面形象”的辩词,下面是小明挑选出的几个回目,如果请你帮小明写辩词,你会选择哪一个回目进行精读?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原因。

      A .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B . 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C . 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D .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二、阅读(38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燕子情

    屈绪科

    ①老家房子盖了十多年,屋里从没进过燕子。

    ②一天,两只燕子突然飞到屋里,我像孩子般兴奋地叫起来:“老伴,快看,燕子来了!燕子来了!”“都来几天了,每次都是打个旋就走了。”老伴的话让我一下子兴味索然。

    ③过了几天,又飞进来两只燕子。这次不同以往,没有打个旋就走,而是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它们像侦探一样到处查看,时而声嘶力竭,时而语气轻缓,很执着。两天后,我发现它们在距屋顶较近的线盒盖上准备垒窝,并用叼来的泥水在白色的墙面上放线一样画出窝的轮廓。尽管我对它们的选择并不看好,但还是像家里来新人一样喜不自禁。

    ④筑窝开始后,再也听不到它们婉转的叫声了。有时一个运料回来,另一个正在窝上忙碌;即使一只在旁等得很不耐烦,另一只也照样一丝不苟。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我发现一只燕子终于静静地窝在了窝里。到底下了几枚蛋?隔天下,还是一次下的?我多么想全程跟踪了解燕子下蛋和幼燕成长的全过程!

    ⑤趁燕子不在,我登上梯子,紧张地实现了首次零距离观看。要不是幼燕的黄色嘴角,我还以为是一捏炒菜的肉条。怪不得大燕每次飞回,站在窝沿总是翘起尾巴使劲左右摇摆,原来是叫醒幼燕、给宝宝喂饭了。凭借三对黄色的嘴角,我知道共三只幼燕。

    ⑥幼燕们成长很快,从最初软绵绵的肉条,壮到一听大燕飞回便摇摇晃晃使劲伸长脖子,缓缓张开嘴巴,默默接受食物。几天后,一听到大燕飞回,像出剑般伸脖张嘴,同时伴有争抢的喳喳叫声。我预感到它们离出窝不会太远,必须抓紧一切机会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为了不失时机,我将人字梯打开放在客厅一隅,将燕窝下方的桌子移开。大燕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总是一只飞回,另一只才飞出,始终不给我可乘之机。

    ⑦一天,两只燕子前后双双飞出,我紧急架梯。爬上去后一只手撑在墙上,另一只手刚打开手机,大燕突然双双返回,不知是意识到它们的失误还是有了不祥的预感。我慌乱撤离,撑在墙上那只手的小拇指不慎撞上了燕窝,惨剧发生!燕窝碎在地上,三只幼燕躺在干土草中一动不动。我突然像亲人遭遇了横祸,五雷轰顶,几欲恸哭而又止。是我对不起大燕,对不起幼燕!我多么想给它们解释、认错。但这能挽回幼燕的生命吗?能免除大燕的悲痛吗?伤心的泪水溢满了双眼……

    ⑧那晚,我很久才离开燕子,回到卧室后一直未能入睡。想到人类高大健硕的身躯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何况小小的燕子?我更加悲伤!朦胧中,我被悲伤惊醒,想起可怜又分居的燕子,起身来客厅察看,它们依然隔梁而居,然而谁也没有睡着。我想,人类和燕子虽属不同的动物,但在同一悲剧的折磨中,情感是相通的。

    ⑨第二天,它们一直沉默,尽管出入成双,但没有一丝声音。我想一定是另一只无条件地陪伴跟随着出走的一只。直到晚上,燕子才重归于好,双方栖回原处,依旧首尾相依,这让我激动不已。

    ⑩第三天中午,它们有了走出悲伤的迹象,让我释然,也给我宽慰。它们有了新的打算,好像要在走廊的灯线上做窝。重新筑窝显得十分紧迫,刻不容缓。天很黑了,还叼泥回来,早上天刚亮就飞了出去。整个筑窝过程比上次快了许多。我急切地期待着,但彻底打消了一切探视的念头。待幼燕爬上窝沿的时候,我认真而反复地观察,确实是四只,我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等小燕试飞的时候,它们已经长得和大燕分不出彼此。一天晚上,我发现少了两只燕子,内心顿觉忧伤。想不到,第二天晚上一只也没有了,我怅然若失。它们也许向我告别了,也许没有。

    ⑪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时常想念离去的燕子,想它们是否彻底走出了阴影?身在何方?是赶路还是栖息?它们明年还来吗?我深深地向它们送去遥远的祝福。

    (刊载于2023年2月13日,有删改)

    1. (1) 文章中“我”的情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图表。

    2. (2) 在讨论文章的过程中,你和小文分别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请你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①我喜欢“它们像侦探一样到处查看,时而声嘶力竭,时而语气轻缓,很执着”这句,因为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②我喜欢“几天后,一听到大燕飞回,像出剑般伸脖张嘴,同时伴有争抢的喳喳叫声”这句,因为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3. (3) 文章题目为“燕子情”,小诗和小歌对题目中的“情”展开了讨论,小诗认为题目“燕子情”燕子也有人的感情,小歌则认为题目“燕子情”是指“我”与燕子之间的情感。请你结合全谈你的观点。
    4. (4) 这篇文章与郑振铎的《猫》都叙写了人与动物的相处,请你简要概括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异同。
  • 6.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乙】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三更灯火五鸡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淫慢则不能精 

      ④悲守庐 

    2. (2) 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三 更 灯 火 五 更 鸡,正 是 男 儿 读 书 时。

    3. (3) 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4) 阅读讨论你们诗词小组对于【甲】【乙】两篇诗文的内容和主旨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诗:【甲】诗中“正是男儿读书时”是诗人对后人的劝勉,勉励后学通过读书增长学识,实现抱负。

      小歌:不错,【乙】文中①“”两句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是我更喜欢【甲】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两句,其蕴含哲理,寓意深刻。

      我:【乙】文中②“”几句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诗:【甲】【乙】两篇诗文都告诉我们应该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我:除此之外,【乙】文还告诉我们④(用自己的话回答)的道理。

  • 7. 古诗词阅读。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听晓角

    [唐]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 (1)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甲】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B . 【乙】诗中第一、二句交代了地点是边关,季节是深秋,时间是刚刚破晓。 C . 【甲】【乙】两诗都将月色比作了霜,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 . 【甲】【乙】两诗将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
    2. (2) 【甲】【乙】两诗都表现了征人思乡的主题,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语言风格及写作手法,完成下面导图。

三、作文(5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宇宙探索技术公司的埃隆·马斯克宣布移民火星计划,虽然天文学家、科学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但这个计划却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个发生在火星上的科幻故事。

    要求:①想象合理,符合科学规律;②故事情节完整,细节生动;③主题明确,有人生思考;④不少于55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