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表现手法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1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对下面课文内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文的。 B . 大雁一但起程就不在回去说明大雁对时间判断得非常准确,从无失误。 C . 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11月份大雁的行动,作用是与三月时大雁的活动形成对比,突出三月大雁的自由;结构上属于插入语段。 D . 作者和他的学生发现大雁单只的是丧失亲人的幸存者,他们为这一发现而自豪。
  • 2. 对《范进中举》写作技巧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范进周围的各种人物在他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将趋炎附势的社会心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B . 文中多次使用肖像描写,如“方面大耳”“尖嘴猴腮”,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 . 范进发疯的情节,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众人的反应,烘托范进的疯狂,把范进发疯的丑态表现得十分充分。 D .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句运用了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胡屠户的恭敬殷勤,取得了良好的讽刺效果。
  • 3. (2020八上·通榆期末) 下而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
    A .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B .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作者主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C . 《中国石拱桥》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茅以异。 D .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 4. 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 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 . 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 5. 下列各句的表达不符合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的是一位电车工人回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B . 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工人的态度,实质就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C . 本文对鲁迅作了三次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 . 本文所写的事情极其不平常,具有典型意义,大中见小,于细微处反映鲁迅的伟大品格。
  • 6. (2023七上·淮滨开学考) 下列诗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的一项是(  ) 
    A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7. 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 . 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 . 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 . 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二、填空题
  • 8. 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这样写的作用是
  • 9. 根据课文《 枣儿 》内容填空。 

     全剧运用手法,围绕着“”展开情节,描写了之间的一段亲密交往,表现了老人对、男孩对的拳拳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剧烈深刻的社会变迁给人们的观念、方式带来的碰撞和考验。 

  • 10. 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 (1) 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 (2) 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 (3) 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 11. 语言具有的特点,运用了   的手法,许多话都是正话反说的“反话”,情节荒谬,极具讽刺意味

  • 12. (2022·宁波模拟) 按要求填空。

    讽刺手法在小说写作中比较常见,含蓄巧妙,又耐人寻味。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①》一文,借批判猫的谄媚、暴虐,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描写②在服丧期间拜访汤公,之前在席上见到银镶杯箸不肯动筷,之后却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将封建社会读书人虚伪圆滑的形象用讽刺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

  • 13.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前半部分写他,后半部分写他,揭示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之情。
  • 14. 读《悬岩边的树》,本诗突出的写作手法是

  • 15.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作者采用的表达技巧,抒发了的伤感情绪。

  • 16. 《江雪》这首诗用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 17. 《沁园春·雪》上阕描绘的是一幅图。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有,属于动态描写的有

  • 18. 《沁园春·雪》上阕中属于虚写的句子是

  • 19. 《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 20. 读《简·爱》,小说以叙述,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气氛灵异,迭起。

  • 21.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 22. 文学常识填空: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关于的神话传说,课文借助于丰富

    新奇的联想和,描绘了美丽的天街景象。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

    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特色。

  • 23.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

    ②老师的话像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

三、文言文阅读
  • 24. 文言文阅读

    优孟哭马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 , 发甲卒为穿圹 , 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 , 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楩枫豫章:都是名贵的木头。②题凑:护棺的木块。③穿圹:挖掘墓穴。④太牢:指古代最高的祭礼。⑤赍:调配。⑥荐:加快。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指南

      解释

      王惊而问其

      参考成语法:无缘无

      左右

      查阅字典法:A.争夺,力求得到;B.竞争;C.争辩、争论;D.直言规劝,后来写作“诤”。

      (填序号)

      之华屋之下

      课内迁移法:且焉土石

      以文绣

      语境推断法:本义为“衣服”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马 病 肥 死 使 群 臣 丧 之 欲 以 棺 椁 大 夫 礼 葬 之。

    3. (3) 小柯为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时,在优孟的话语前加了“笑”这一修饰语,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4. (4) 《史记》以刻画人物见长,请联系《周亚夫军细柳》,结合文本分析两文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25.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苏秦刺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2)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夫人禀性定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B . 必须博学成其道        全石为底 C . 待燧动焰发        人不知不愠 D . 待学成而美      人谋而不忠乎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 (4) 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四、诗歌鉴赏
  • 26. (2011·恩施)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差别

    雷抒雁

    久飞的鸟,

    想栖于一枝,

    歇一歇困倦的翅膀。

    学飞的鸟,

    想离开树枝,

    试一试翅膀的力量。

    (选自《中国现代诗歌选》)

    1. (1) “飞”是鸟儿向往的事情,为什么“久飞的鸟”“想栖于一枝”,要“歇一歇”“翅膀”;而“学飞的鸟”却又“想离开树枝”,要“试一试翅膀的力量”?
    2. (2) 这首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从结构上看,前后两小节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2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诗歌开头从“蒹葭”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 (2) 有人有物方为图景。请品读《蒹葭》中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内容,概括男主人公(追求者)的形象。
  •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 . “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 (2)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 29. 阅读

    [甲]葡萄

    [唐]韩 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 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②马乳:葡萄的一个优良品种。 ③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乙]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丙]龙 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 , 薄日月,伏光景 , 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 , 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不可欤!

    异哉!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嘘:喷吐。 ②茫洋穷乎玄间:茫洋,深远广大。 穷,尽,到达。 玄,幽远。 ③薄日月,伏光景:薄,靠近,逼近。 伏,遮蔽,隐藏。 景,同“影”。 ④感:同“撼”,撼动。 ⑤水下土:指云化为雨,润泽大地万物。 ⑥汩:本指水流的样子,此处作动词,淹没。 ⑦为:造,创造。 ⑧既曰龙,云从之矣:既然叫作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

    1. (1) 下列成语中“策”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出谋划策 B . 策马扬鞭 C . 束手无策 D . 挟策读书
    2. (2) 小文对于《龙说》中“信不可欤”的“信”不理解。 请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帮他为此句中的“信”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 )
      A . 的确,确实 B . 信用,守信用 C . 随意,任凭
    3. (3) 小文同学在阅读完这三则古诗文后,整理出以下表格,进行梳理与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题   目

      描写的对象

      对象的特点

      象征的形象

      表达的思想情感

      《葡萄》

      葡萄

      正在生长,但需要人

      牵引枝条。

      《马说》

      千里马

      能一日千里,但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现。

      被埋没的人才

      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龙说》

      选贤举能的明君

      通过梳理探究,韩愈的这三篇诗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共同特点? 请写出你的发现:

    4. (4) 小文发现了不少课内的文章也能用第41题的表格进行梳理与探究。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用这样的表格来进行梳理探究? 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A. 鲁迅《社戏》、刘成章《安塞腰鼓》

      B. 陶渊明《桃花源记》、柳宗元《小石潭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