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strong><span>15</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45</span></strong><strong><span>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span></strong>
  • 1. 如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易拉罐和废弃的塑料瓶属于(    )
    A . B . C . D .
  • 2. (2024九上·潮南期末)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天宫课堂”逐渐成为中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四期。回答下列各题:
    1. (1)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神舟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 B . 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 . 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 . 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2. (2)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 . 锆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 . 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D . 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 4. (2017九上·衡阳期末)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 . 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C . 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5.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B . 钠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6. 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如图中甲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乙是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2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B . 图2甲中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C . 图2乙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 . 图2乙经过蒸馏后的水仍然是硬水
  • 7.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B . 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C .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红色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主要成分是Fe3O4 D .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 8. 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H2CO3表示碳酸含有2个氢原子 B . 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 2N表示2个氮原子 D . 表示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 9.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抗氧化、调节免疫.安神的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5:8:2:5 C . 田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一个田七氨酸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10. (2023·兴业模拟) 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它的氧化物(Eu2O3)可用于制超导体合金薄膜。Eu2O3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 11. 绿色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课题。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方框内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B . 反应后小框内补充的微粒为“ C . 一氧化碳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D . 两种反应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2
  • 12. 碳和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CO2→CO吸收热量 B . 反应CaCO3→CO2 , 一定是分解反应 C . 反应C→CO2 , 一定是C的燃烧 D . 反应H2CO3→CO2 , 一定需要加热
  • 13. 为探究“影响锌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关于下列实验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 .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 .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 . 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 .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B . 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C .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D . 加热一定质量的木炭粉和CuO的混合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第</span></strong><strong><span>16</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7</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span></strong><strong><span>17</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8</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span></strong><strong><span>18-21</span></strong><strong><span>题各</span></strong><strong><span>10</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5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5. 柴草时期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化石能源时

    期以煤等为主要能源,而可燃冰(CH4·nH2O)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1. (1)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
    2. (2) 在柴草时期,人们利用钻木取火,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
    3. (3) 烧煤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是因为煤中含有元素(填名称)。
    4. (4) 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个原子。某种可燃冰的组成是CH4·8H2O,则该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
    5. (5) 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写出一条保护化石能源的措施
  • 16. 【科普阅读】

    CO2等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各国科学家们也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 (1) 写出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2. (2) “碳”封存: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或固态,此变化为(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然后压入地下玄武岩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的原因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 . 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C .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D . 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4. (4) 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5. (5)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低碳的做法?
  • 17. 【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1.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以及实验装置的改进,结合实际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小明要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了A和E装置来制取,A装置里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在收集氧气的时候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小明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备氧气,这时候他选择的是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B装置相对F装置的优点是;小明想准确测量生产氧气的体积,如果是用G图来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请你帮小明把方框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③氨气(NH3)是一种能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固体[NH4Cl]与熟石灰[Ca(OH)2]混合加热制取氨气。你根据上面的装置选择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2. (2) 用传感器探究蜡烛的燃烧。让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下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氧气浓度变为%时蜡烛不再燃烧。

      ②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18. 【科学探究】

    如图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自嗨锅”,其发热包内的物质注入冷水,就可迅速升温至150℃,从而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内的物质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 (1) 小明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 (2) 小红将另一份粉末加入冷水中,触摸烧杯外壁有发烫感觉,证明原粉末中含有
    3. (3) 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铝粉;

      猜想二:只存在炭粉;

      猜想三:

    4. (4)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样品A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

      含有铝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取实验1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含有炭粉。

    5. (5)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正确的是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用过的发热包内的固体,可大量堆积或随意丢弃

      c.与水混合能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d.使用发热包时,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使用,要避免明火

  • 19.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

    1. (1) 粗煤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第①步操作原理与化学实验操作(填实验操作名称)原理一样,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填仪器名称),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得水煤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3. (3) 第④步中,已知X属于氧化物,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x的化学式为
    4. (4)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所有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催化剂 B . 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C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D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 20. 实验室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加热水垢样品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现取17.9g水垢样品进行加热,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 (1)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填“强”或“弱”)。
    2. (2) 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
    3. (3) 计算17.9g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 (4) d点剩余的固体质量是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