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 . 他们都过着群居生活 B . 北京人会使用火来御寒照明 C . 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D .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 2.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如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发明纺织;黄帝制造船只,发明弓箭等,这些古老传说( )
    A . 是认识远古社会的一手史料 B .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C . 与考古挖掘完全一致 D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
  • 3. 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 黄帝和大禹 B . 炎帝和黄帝 C . 炎帝和蚩尤 D . 大禹和蚩尤
  • 4. (2023七上·广州月考) 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 )
    A . 禅让 B . 世袭 C . 传承 D . 专制
  • 5. 右图①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国语·周语中》有言:“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 . 取火 B . 耕地 C . 纺织 D . 制陶 图①
  • 6. 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曾于1992年联合研究中国江西的稻作起源问题。美方专家于1996年、1998

    年两次发表研究报告,证实长江中游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摇篮。该研究可印证我国( )

    A .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 贫富分化的出现 C . 社会阶级的产生 D . 早期国家的形成
  • 7. 202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三门峡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纹”(如图②所示)惊艳亮相舞台,该创意取材于黄河中游地区,以种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彩陶最为著名的遗址。该遗址是( )

    图②

    A . 元谋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良渚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 8. 有学者认为,“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最终毁于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以下史实能够佐证其观点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涿鹿之战 C . 商汤灭夏 D . 平王东迁
  • 9. 商周青铜器在纹饰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这种按规矩制作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中。这体现了青铜器( )
    A . 影响后世工艺 B . 制造颇具规模 C . 规范社会秩序 D . 铭文内容丰富
  • 10. 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
    A . 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 . 主张“有教无类” C . 注重德育教育 D . 教育弟子全面发展
  • 11. 春秋时期,郑灵公赐宴甲鱼汤却偏偏不给公子宋,公子宋大怒,用手指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下,郑灵公发怒扬言要杀死公子宋,却反被公子宋带人杀死。这反映了当时( )
    A . 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B . 王室衰微 C . 旧有制度遭到破坏 D . 诸侯争霸
  • 12.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记载“民之见战也,如恶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战者,王。”基于此认识,商鞅变法( )
    A . 鼓励耕织 B . 奖励军功 C . 严明法度 D . 确立县制
  • 13. 战国时代在热学方面已发明青铜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在力学方面已经认识到惯性现象。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 )
    A .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 变法运动的盛况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 七雄并立的形势
  • 14. 杜甫千古名篇《登楼》一诗中有“锦江春色来天也,玉垒浮去变古今”,此句描写的是一处伟大水利工程。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岷江
  • 1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曲青山说:“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

    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而治,循法而行。”与这种观点一致的中国古代思想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16.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这体现了当时( )
    A . 文化兼收并蓄 B . 官府垄断教育 C . 思想严格控制 D . 社会动荡不安
  • 17.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 ”处是( )

     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 . 公元前230年 B . 公元前221年 C . 公元前209年 D . 公元前207年
  • 18. 观察如表,可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区域

    汉中郡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

    今陕西秦岭以南(辖12县)

    太原郡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21县)

    参川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辖21县)

    邯郸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辖11县)

    A . 地方实行郡县制 B . 地方的权力增强 C . 秦国已统一六国 D . 实行中央集权制
  • 19.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图③所示是( )

     图③

    A . 统一度量衡制度 B . 统一使用半两钱 C . 统一文字为小篆 D . 统一车轨的宽窄
  • 20.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uò],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 . 繁重的徭役 B . 沉重的赋税 C . 统一车轨的宽窄 D . 严酷的刑法
  • 21. 七(1)班小华同学在《中华成语故事大全》一书中看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关键词句,根据所学推测他读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阪泉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楚汉之争
  • 22. 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A . 以德治国 B . 严刑苛法 C . 休养生息 D . 盐铁专卖
  • 23. 下所图④示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图④

    A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 24. 七(1)班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A .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 .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 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 . 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 25. 图⑤至图⑦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书法艺术的发展 B . 雕刻技艺的流传 C . 数学知识的拓展 D . 科技文化的璀璨
  • 26. 三国鼎立时,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 逐步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 B . 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C .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 . 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 27.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此处“流亡政府”“战争”分别是( )
    A . 东汉 楚汉之争 B . 西晋 官渡之战 C . 东晋 淝水之战 D . 北魏 赤壁之战
  • 28. 2023年暑期热播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如图⑧),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 . 东汉 B . 西晋 C . 东晋 D . 隋朝 图⑧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 29. 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 )
    A . 海外贸易发展 B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 社会比较安定 D . 积极进取开疆拓土
  • 30.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
    A . 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 . 纸张使用的推广 C . 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 . 竹简布帛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服饰的变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打开历史的“衣橱”,领略中国“穿”越的悠久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

    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足见行动之缓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这种服饰是战国至西汉时广

    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节步”相关的制度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时代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功能。
  • 32. 某校七(2)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进行探究,请你结合下列材料与要求,帮助完成。

    材料一 在春秋这个乱世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融合。主要参与者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也不断地收纳本来不归属于他们的族群,融合为新的族群国家。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图⑨ 春秋初期及春秋后期诸侯国分布对比图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

    汉武帝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材料三 孝文帝(467年——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①:二是褒贬兼有②:三是全盘否定③。

    ——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

    图⑩ 北魏疆域(局部)、陶俑及孝文帝时期姓氏对应列表

    1. (1) 观察材料一图⑨两幅图片,指出春秋前期和后期诸侯国形势的变化,并说说这一变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及图⑩信息,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三中任一观点加以解读。
  • 33. “费孝通先生1989年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文章核心观点可以概述为:“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第二个论点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 C 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 C 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三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华夏族首领黄帝炎帝被后人尊为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C处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称。材料二中两则材料反映西汉王朝对该游牧民族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魏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