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 1. 为全球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居住的15℃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温室效应 B . 白色污染 C . 酸雨腐蚀 D . 臭氧空洞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泥水 B .   塞紧橡皮塞 C .     检查气密性 D .    熄灭酒精灯
  • 3.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化学物质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下列物质有关应用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切割玻璃 B . 明矾:净水 C . 干冰:人工降雨 D . 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
  • 4. 聚四氟乙烯(C2F4)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都超过了其他塑料,号称“塑料王”,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C元素的化合价与下列哪种物质中C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A . C B . Na2CO3 C . CO D . CO2
  • 5. (2024九上·惠水期末)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明火试验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 . 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 6.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以下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环 B . 氧循环只有物质燃烧这个途径 C . 碳中和就是不能排放二氧化碳 D . 为了实现碳中和,最主要是开发新能源
  • 7. 三氯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在工业上,常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H2SO4 B . 该反应生成的CrO3与H2O的质量比为100:9 C . 该反应过程中无需加热 D . 该反应中的产物均为氧化物
  • 8. 在“宏观﹣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甲醇(CH3OH),误食后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 甲醇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D . 一个甲醇分子中共有6个原子
  •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u+H2SO4═CuSO4+H2 B . CaO+H2O═Ca(OH)2 C . Fe2O3+CO  Fe+3CO2 D . 2S+3O2  2SO3
  • 10. (2019九上·正安期中) 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是(   )
    A . aL B . 1.5aL C . 2aL D . 无法确定
  • 11.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除去装修残留的甲醛,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丙为 B . 反应中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C . 参加反应的甲、丁分子个数为2:3 D .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变大
  • 12. 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4价 B . ③中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 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FeCl3 D . 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 13.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26

    16

    1

    6

    反应后质量(g)

    12

    未测

    1

    23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未测值为3g B . 丙一定是催化剂 C . 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 .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 14. (2019·北辰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中少量

    将固体充分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 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呼出气体和空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软水和硬水

    分别取等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等量肥皂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0九上·揭西期末)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

    12

    m

    8

    14

    A . 物质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 . 反应生成X的质量为12 g D . 该反应中Z和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1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55分)
  • 16.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 (1) 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2) 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3单质的名称是
    3. (3) 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在习主席“一带一路”伟大的战略构想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的是____。(填序号)
      A . 稳定性 B . 滑腻感 C . 还原性 D . 导电性
  • 1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茶叶中含有一类叫茶多酚的物质。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为多酚类。

    茶多酚为淡黄色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粉状图体或结晶,易溶于水、乙醇,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如图1,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可采用下列办法:

    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人们常利用茶多酚能与亚铁离子反应形成紫蓝色物质,依据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含量成正比的原理,测定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图2和图3为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

    酚类物质一般都是生长在最新鲜的叶子上,茶叶越鲜嫩,茶多酚含量越高,随着茶叶生长和变老,茶多酚含量会降低。A类绿茶所选用的原料一般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的含量高,它们是茶叶中最鲜嫩的部分,生长周期短,最接近阳光能够充分与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又具有顶端优势,叶内能合成较多的酚类物质。B类绿茶以一芽二三叶为主,C类绿茶所用的原料是生长周期更长的叶子,芽少且瘦薄。如图4所示。

    研究表明,茶多酚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能够抗衰老、抗辐射、抗菌杀菌等。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 
    2. (2) 提取茶多酚的过程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3. (3) 由图2和图3可知。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叶是 ;依据文中内容解释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4. (4) 下列关于茶多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 . 用热水泡茶会降低茶多酚含量 B . 茶多酚可与氧气、亚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C . 新鲜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 D . 多喝绿茶有利于减少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 18. (2023·深圳模拟)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为
    2. (2) 若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装置D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要先,再熄灭酒精灯。若改用装置H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3. (3) 已知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用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填序号)。
    4.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B、F、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装置F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装置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

    1. (1)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2. (2)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图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  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3. (3) 请写出图B发生反应得化学方程式
    4. (4) 【结论分析】

      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5. (5)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结论应用】

      环保部门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为:

  • 20.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回答:

    1. (1) 该小组同学的猜想不够严谨,因为气体产物还可能是
    2. (2) 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成分,同学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组装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B装置中应盛放溶液。

      ②图2装置还有些不足,请你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 21. 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Ⅰ.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小组用如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1. (1) 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2) 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3. (3) 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 (4) 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不断减慢的原因可能是 
    5. (5) Ⅱ.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小组用图三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如下:

      步骤一:按图三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步骤二: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四所示。

      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 (6) 分析图四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 (填“a”或“b”),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7. (7) 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此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四中的哪一段 
  • 22. (2024九上·青铜峡期末) 河南日报讯:鲁山县张店乡马村的饮用水烧开后满锅都是水垢,村里年年发生结石病,村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帮他们解决吃水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计算时按照只有这两种成分,忽略其他).茗茗为了测定水垢中氢氧化镁的含量,实验小组取水垢样品16.9g,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右侧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4g.求:
    1. (1) 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 (2) 求水垢中氢氧化镁的含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